楊先鋒
【摘要】目的 針對98例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進行探討分析。方法 我們選取2016年2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血管病患者98例作為這次的研究對象,其中包括急性心絞痛患者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以及急性左心衰患者2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18例。分析討論這98例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觀察不同種類急性心血管病癥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是92.88%,急性心絞痛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7.55%,急性肺栓塞患者以及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治療都有了明顯的改善,治療的總有效率是100.00%。結論 針對此次試驗,要對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進行及時的診斷,并根據不同的患者病情,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能夠縮短治療時間,幫助患者明顯改善癥狀,改善患者預后,可有效保證臨床療效提升患者生存質量。
【關鍵詞】臨床治療;急性心血管疾病;臨床癥狀
【中圖分類號】R5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5.14..02
心血管疾病的高發群體是中老年人,屬于循環系統疾病的一種統稱,該病癥的致死率和發病率都比較高。常見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有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衰竭、急性左心衰。近些年,人們的生活水平漸漸提高,日常生活也很復雜,使得急性心血管病的患者開始慢慢增多,這類病癥對人們的生活已經造成了嚴重影響。本篇文章主要對這98例心血管疾病急診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做一個研究性報告,具體報告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血管病患者98例作為這次的研究對象,其中急性心絞痛患者32例,包括女性患者18例,男性患者14例,年齡37~77歲;急性左心衰患者18例,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8例,年齡41~72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45~78歲;急性肺栓塞患者18例,包括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6例,年齡28~84歲。
1.2 治療方法
1.2.1 急性心絞痛患者
急性心絞痛的患者以男性患者為主,發病患者的臨床表現為一種壓制性的疼痛、咽喉部常有一種緊縮感,有些患者有時還會出現瀕死的感覺或者是出汗的癥狀,患者只能立刻停止活動。要叮囑病癥患者長期臥床,并且要同時進行吸氧治療,平時要加強心率、血壓、呼吸等一系列病癥表現的檢測; 最后要用亞硝酸酯類藥物或者硝酸甘油之類的硝酸酯對患者進行治療,這樣能使患者的急性癥狀得到暫時的緩解。
1.2.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表現為持續性缺血缺氧、冠狀動脈急性而引起的心肌壞死,患者可能心率增快,神經紊亂,血壓升高,本次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發病患者的30例中,其中有5例患者出現低血壓的癥狀,3例患者出現循環功能障11例患者發生心律失常的癥狀,2例患者有發燒發熱癥狀。在這種情況下要及時給予患者鎮定劑,擴張冠脈、同時糾正心律失常,還要注意止痛,對患者進行常規吸氧、礙,調節患者的血容量、持續心電監護,用靜脈注射的方式給予患者尿激酶,鎮靜止痛。
1.2.3 急性左心衰患者
患有急性左心衰的患者,早期表現是四肢乏力,進行了一般的活動之后就會迅速出現疲勞感,有時也會心率過速,呼吸困難,也會出冷汗、同時伴有哮喘音。針對此類患者要讓患者半臥位,保持雙腿下垂,與此同時保持患者吸氧、止痛、鎮靜,并給予適當的血管擴張劑針對性的治療。
1.2.4 急性肺栓塞患者
急性肺栓塞的出現常常是作為其他疾病的合并癥而出現的,患者臨床表現為嚴重咳血、也會有全身酸痛、呼吸困難、頭痛難受、劇烈胸痛。患者發病后短期內非常危險,要迅速將患者送往醫院就醫,患者收入監護病房,對患者進行常規鎮靜止痛,平時注意對患者的日常護理,最后要根據患者的病癥進行針對性治療。
1.3 觀察指標
通過心血管疾病的臨床療效的判定標準最終進行療效判定,將其分為無效、有效、顯效共三個等級。療效評定標準為:顯效:顯效的患者其治療效果明顯,臨床病癥已經基本消失,臨床監測指標也基本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已經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臨床監測指標表現為明顯好轉;無效:無效患者表現是在經歷一系列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各項功能都沒有明顯改善,甚至于出現惡化。
2 結 果
本組98例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經過治療之后,其中顯效73例,百分比為75.00%,有效20例,百分比為15.75%,無效5例,百分比為9.25%,治療總有效率為92.75%。
3 討 論
急性心血管疾病是一種嚴重威脅人們正常生活的疾病,如果不加以重視將對人們的生活以及生命造成巨大的影響。心血管疾病一般包括有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絞痛、左心衰等。主要是因為冠狀動脈出現供血不足,暫時缺血與缺氧所引發,很容易威脅到病患的身體健康,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的治療會引發更加嚴重的癥狀,急性心血管疾病發病速度快,發病急,所以在急診治療中,要求醫護人員提高自身素質,掌握足夠知識,迅速、準確判斷患者的情況,才能對癥下藥,醫護人員必須要及早發現,只有這樣才能及早診斷并進一步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這是能夠保證患者搶救成功的重要一步。針對98例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進行探討分析,研究最終結果顯示,98例病患中有效的占比為20(15.75%)、無效的病癥患者占比為5(9.25%)、顯效的占比為73(75%),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2.75%。根據研究結果得出結論,對不同病癥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分析探討、個體化的治療非常重要,一定要具體分析具體病癥,對癥下藥。
對于急診醫護人員來說,要掌握相關病癥的臨床表現,需要系統了解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各種知識,包括病癥的癥狀表現、體征指標,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及時分析,提供治療方案,給予患者最適合的治療方案。除此之外還需要做好病情監測以及平時護理的工作。有些患者的病癥情況不同,如果使用藥物治療但治療效果不好的應該考慮進行手術治療,對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進行個體化的針對性治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發病,這是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療效果明顯的關鍵,需要在進行觀察患者發病癥狀后進行早期診斷的同時,選取適合的治療藥物,根據個體化原則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利用針對性方案為患者提供針對性治療,幫助病患改善癥狀,縮短治療時間,這有利于患者身體迅速恢復。
綜上所言,在心血管疾病急診治療的過程中,應該在了解病癥具體表現的基礎上,對病情的各個系統問題,包括病情原因、病史、嚴重程度、癥狀進行系統分析,經過針對性分析再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以此保證治療效果,迅速幫助患者改善恢復。
參考文獻
[1] 劉乃瑞.探討120例急性心血管患者的臨床治療觀察[J].中國醫學工程,2012,20(5):53-55.
[2] 陳歡成.急性心血管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觀察[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30(23):109-110.
[3] 朱建峰,文生松.探究82例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臨床治療[J].中國醫藥指南,2014,09(082):68-69.
本文編輯: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