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點點
摘 要 為調整目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失衡現狀,運用教育生態學原理,分析課程生態觀、生態位、限定因子與局部生境效應等生態因素,通過重新規劃培養目標,優化培養方式,提升課程設置,完善評價體系,逐步構建出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新型生態化課程體系,以提升教學效果,完成教學目標。
關鍵詞 高職公共英語 課程體系 教育生態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6.028
Abstract In order to adjust the current unbalanced status of public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o apply the principles of educational ecology, ec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ecological outlook, niche, limit factors, and local habitat effects are analyzed. Through re-planning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training methods are optimized, and curriculum settings are improved.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gradually build a new type of ecolog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for public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complete the teaching goals.
Keywords vocational public English; curriculum system; educational ecology
教學生態是多要素構成的有機統一的生態系統。生態化課程體系是將課程體系看成一個動態開放的生態整體,各要素之間相互依存,互相作用,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最終形成動態平衡,互利共生,持續發展,和諧靈動的課程體系。其可滿足不同專業,不同語言水平學生群體的需求,甚至可以適用于不同學院,不同環境的高職公共英語課程。運用教育生態學理論,構建生態化的高職公共英語課程體系有助于解決教學生態失衡現狀,更好達到教學效果。
1 高職公共英語課程體系的生態要素
1.1 課程生態觀
教育生態學視角下,課程體系的構建要以遵循課程生態觀為基礎。課程生態觀把自然、社會和人在課程體系中看成有機的統一體。其基本觀點為“自然即課程、生活即課程、自我即課程”。其表現為注重知識間的聯系,課堂與社會生活與自然界的聯系,將生態意識滲透到教育過程之中,關注個體外部與內部的生態平衡(仲麗娟,2004)。高職公共英語課程的生態觀以滿足學生基礎語言能力的需求與運用為主要目標,結合課堂教學、自主學習、評價體系、教學策略等多層次多維度的體系,進行構建與優化。
1.2 生態位
生態位指每個生物單位在生態系統中所處的時間和空間位置(陳堅林,2010)。如果各生態要素的生態位不恰當或被放大或削弱,都將導致各生態要素不能和諧相處,致使生態系統失衡。因此高職公共英語課程體系本身所處的生態位是否恰當,能否與高職院校內其他課程體系,與所在區域平衡相處將直接影響到該課程體系是否完備與成功。在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被大幅縮減的當下,公共英語課程體系只有尋找到合適的生態位,與其他課程和諧共處,才是課程體系成功的關鍵。
1.3 限制因子
限制因子指在生態因素缺失、低于臨界線,或超過最大容忍度時,各生態因子受到的影響。在高職公共英語的微觀生態環境中,生態因子主要是生態環境和生態主體,即教師和學生。就目前情況來看這三大生態因子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一方面,教學生態環境不理想,班幅過大,教室條件及座位排列均限制了師生教學活動的開展。另一方面,師生生態位不恰當,教師生態位過于強勢,而學生生態位過弱也限制了師生關系的和諧。將限制因子納入考慮范圍,削弱限制因子對課程體系設立的干擾,是構建高職公共英語新型生態化課程體系的重要考量。
1.4 局部生境效應
局部生境效應指由于有機體所處的空間局部性或人為制造出來的適宜環境,導致有機體的生態閾限值下降,生態幅變窄,生態價下跌,一旦離開小生態環境,有機體將失去生存能力(薛金祥,2011)。在封閉和半封閉的教育課程體系中,教育系統環境極易產生局部生境效應,使得學生在該封閉或半封閉的系統中短暫地與環境相容,但隨著課程發展,其適應性不斷削弱,到畢業時,生態環境最終打破,其生存能力不復存在,無法與工作后的環境相容。因此,一方面要建立開放的課程體系,杜絕封閉課程體系帶來的局部生境效應;另一方面要積極開發學生作為有機體的新陳代謝機制,即學生的自我學習機制,已增強學生適應各種環境的生存能力。
2 高職公共英語課程體系構建
基于教育生態學視角下的公共英語課程體系構建,并不是對高職英語課程體系的全盤否定,是在滿足教學目標,注重學生英語通識能力培養的同時,結合生態學理念,構建出開放和諧的課程體系,以達到人才培養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2.1 培養目標:三方面兼顧
根據《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是“培養高職學生綜合素質、提升職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課程。”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職場的語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構建生態化的公共英語課程體系,其培養目標應當注重學生以上三方面的培養。
培養英語運用能力的關鍵是摒棄注重讀寫而忽略聽說的傳統課程設置,全力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增強自信與興趣,最終達到培養目標。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應改變課程體系設置中跨文化交際培養的缺失,應當融入跨文化交際的培養內容,以確保學生在跨文化生態環境中能適應良好,最終能與該環境和諧相處。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要注重學生應對教學生態變化適應度,可通過移動終端改善師生配比不理想現狀,和諧師生關系;將條件有限的教學課堂生態環境加以最大程度優化。
2.2 培養方式:多維度分層
目前,高職公共英語課程體系多以分層教學模式展開。其優勢明顯,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了因材施教,但也造成了教學生態在中低層次中嚴重失衡。一方面合班授課造成班級結構松散混亂,教師難兼顧每位學生。另一方面,中低層次班級缺少優秀的限制因子作為領頭羊,出現整體厭學互拉后腿的風氣。
根據教育生態學原理,生態環境與生態主體間,生態主體內部均需和諧共處才能營造開放和諧的教學生態系統。因此構建和諧生態的課程體系,需多維度考量分層教學模式。一方面,弱化分層,將原來的高中低三個層次融合為高、中兩個等級。既保留因材施教的可能,又弱化了學生的心理落差,降低原低層次學生自暴自棄的可能。另一方面,采取分層與專業授課相結合的方式:第一學期分層教學以扎實學生基礎,第二學期以專業班開設英語課,將專業知識與英語教學相結合,既滿足學生英語學習需求,又確保專業素養的提升。通過這一培養方式,高職公共英語課程體系的構建將更加完備,更具多元生態和諧特征。
2.3 課程結構:多層面結合
(1)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第一課堂指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第二課堂指非課堂授課形式的課外活動。以往的課程體系中,重視第一課堂忽略第二課堂較為常見。其實,第二課堂環境寬松,靈活多樣,互動趣味性強,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力,是對第一課堂的良好補充,是優化教育生態環境,激活各生態因子的重要方式,是生態型課程體系構建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2)必修課和選修課。在高職公共英語課時被大幅壓縮的當今,基礎課堂教學難以滿足學生需求,因此,將選修課程納入課程體系是構建更加完備多元的生態型課程體系的有力支撐。選修課的開設可填補必修課無法實施的空白,將人文素養、綜合能力、跨文化交際等融入其中。同時,由于選修課是學生自主選擇的課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力大幅提升,可大幅完善課程體系中不夠全面無法兼顧的部分,更巧妙營造開放和諧的生態型課程體系。
(3)多維模式。多維模式指將傳統課堂授課變更為“課堂+網絡+多媒體+移動終端”教師授課與學生自主同步學習相結合的綜合模式。教師運用對現代技術,課上圖文并茂、聲光電相結合,課下學生利用網絡技術和移動終端,完成自主學習,并得到老師的及時指導。這一多維模式的運用擴大了受限的課堂教學生態環境,和諧了師生關系,靈活了學生作為生態因子的時空學習范疇,在最大程度完善了和諧開放的生態型高職公共英語課程體系。
2.4 評價體系:多角度考評
作為課程體系的終極向導,評價體系極大影響了課程體系構建中,培養目標、培養方式與課堂結構的執行力度。現行評價體系基本都已期末筆試為主要評價方式。根據教育生態學原理,構建和諧開放的課程體系應利用多角度的考評體系。首先,強化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考量,降低筆試力度,提升聽說比重。其次,不將考試內容局限在課本學習內,將學生人文素養、綜合素質納入考察范圍。第三,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考察,將課下的移動學習、課外活動等一并納入考察范圍。第四,對分層教學中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分標準。層級高的學生過級考試可納入加分項;層級低的學生,降低或取消過級考試成績所占分值,用課堂活動參與程度取代。第五,將必修課和選修課,第一和第二課堂的參與情況一并納入評價體系,促使學生更多參與課堂外的英語活動和學習。
3 結語
目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出現的諸多問題集中體現在教學生態的失衡上。課程生態觀、生態位、限制因子和局部生境效應等都對高職公共英語課程體系的構建產生重大影響。根據教育生態學原理,通過重新規劃培養目標,優化培養方式,提升課程設置,完善評價體系,可逐步構建出新型的生態化高職公共英語課程體系,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完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韓建,王紅梅.需求導向的多元生態化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構建——以獨立學院為個案研究[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
[2] 吳海燕,陳招,王瑩.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多元生態化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構建——以獨立學院為例[J].教育教法探討與實踐,2016(2).
[3] 仲麗娟.課程生態觀視野中的高校課程體系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11):88-89.
[4] 陳堅林.計算機網絡與外語課程的整合—— 一項基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5] 薛金祥.生態學視域下的商務英語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2).
[6] 薛金祥.教育生態學視角下的商務英語專業課程體系構建[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1(12).
[7] 門輝華,王曉霞,孟芹.教育生態學視角下的基于職業能力的高職公共英語課程體系構建[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