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蘭 李杰
【摘要】目的 探究冠心病心絞痛心內科規范治療的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92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進行研究,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均46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西醫治療,觀察組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通過回顧性分析方法對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治療前后心絞痛發作頻率及持續時間、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結果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6.52%顯著低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7.39%,(P<0.05);兩組治療之前的心絞痛發作頻率及持續時間差異不顯著(P>0.05),但在治療之后,觀察組患者的心絞痛發作頻率及持續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7.83%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86.96%,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于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心內科規范治療實踐中,應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可增強臨床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減少心絞痛發作頻率及持續時間,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冠心病;心絞痛;心內科;治療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6.17..02
冠心病心絞痛疾病具有發病急、病情變化快的特點,多發于老年群體,如若不能規范治療,則會降低患者的健康質量,甚至可能威脅生命安全。所以,在醫學臨床實踐中,醫師主張規范治療,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其病癥和提高治療有效率。本次研究中,作者主要對我院收治的92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采取兩種治療方式,進而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加以對比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92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兩組,各46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男25例,女21例,年齡49~76歲,平均(65.72±3.86)歲。按照心絞痛分型,穩定型21例,不穩定型13例,變異型6例,混合型6例。觀察組給予中西醫結合治療,男23例,女23例,年齡48~76歲,平均(66.17±3.59)歲。按照心絞痛分型,穩定型22例,不穩定型12例,變異型7例,混合型5例。從兩組一般資料看,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西醫治療,主要藥物有:阿司匹林,每次100 mg,每日一次;阿托伐他汀,每次20 mg,每日一次,晚上服用;單硝酸異山梨酯,每次40 mg,每日一次;美托洛爾,每次12.5 mg,每日兩次。在患者治療期間,醫師結合患者的病情變化而合理調整藥物類型及劑量,以適應患者的治療需要。觀察組患者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方式,其西醫治療方式同對照組,中醫治療方法為:丹參川芎嗪注射液10~20 ml混合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每日一次[1]。
1.3 觀察指標
(1)兩組患者接受治療期間,醫護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的心跳節律、心率、血壓等情況。(2)觀察患者不良反應情況,主要不良反應有頭暈、頭痛、惡心、腹痛、便秘。(3)觀察患者治療前后的心絞痛發作頻率及持續時間。(4)治療效果,設定顯效、有效、無效三項指標。①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心絞痛發作頻率及持續時間大幅降低;②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明顯緩解,心絞痛發作頻率及持續時間明顯減少;③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未見好轉跡象,心絞痛發作頻率及持續時間無減少表現,甚至增加。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處理
此次研究中,數據均通過SPSS 19.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數(n)或率(%)表示,行x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率對比
如表1所示,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6.52%顯著低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7.39%,P<0.05,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心絞痛發作頻率及持續時間對比
如表2所示,兩組治療之前的心絞痛發作頻率及持續時間差異不顯著(P>0.05),但在治療之后,觀察組患者的心絞痛發作頻率及持續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如表3所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7.83%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86.96%,P<0.05,有統計學意義。
3 討 論
本次研究中,主要將92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西醫治療,給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單硝酸異山梨酯、美托洛爾等西藥治療[1]。觀察組患者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即在常規西醫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對改善患者心血管狀態、降低血脂黏度、減少心絞痛發作頻率及持續時間發揮積極的作用[2]。通過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心絞痛發作頻率及持續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對于冠心病心絞痛疾病的心內科規范治療中,建議醫師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指標和減輕心絞痛發作帶來的痛苦,治療效果更佳。由此可見,基于中西醫結合治療方式,可促進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恢復健康,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具有臨床推廣和應用意義[3]。
參考文獻
[1] 王亞才.心內科心絞痛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評價[J].中國農村衛生,2018(06):20.
[2] 王 娟,李 娟.冠心病穩定性心絞痛康復治療效果分析[J].雙足與保健,2017,26(24):34+36.
[3] 徐鵬智.冠心病心絞痛內科治療臨床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29):69.
本文編輯:吳 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