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企業對管理專業學生要求的提高,互聯網技術在企業運用中的發展,給民辦工商管理專業的應用型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面對現階段的教學改革趨勢和要求,我國民辦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也迎來了改革的新熱點,如何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和網絡功能來進一步加強民辦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教學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以此為研究背景,結合“互聯網+”背景下我國民辦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對于新時代的民辦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創新教學改革提出科學的發展建議,滿足用人單位對本專業的要求,輸送更多更優秀的專業人才。
關鍵詞 “互聯網+” 工商管理 應用型創新
民辦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的教學改革一直在不斷改善,但是近年隨著互聯和電子商務辦公網的發展,企業對本專業學生的要求提高。如何創新和改革民辦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培養符合企業需要的創新型人才至關重要。
管理信息化的發展對現代化企業和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民辦工商管理專業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實現學校到企業的角色快速轉換,如何使民辦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更符合社會的需求。本文的論述建立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以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創新為基礎,對民辦工商管理專業教學的創新模式提出了科學的發展建議。
一、“互聯網+”背景下民辦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創新面對的機遇
(一)民辦工商管理專業的應用型要求明顯增強
以往的工商管理專業的課堂教學多是以書本教育為主,學生很少能有機會參與企業的管理實踐,課堂上的實踐教學也都是以案例分析為主,導致應用型教學并沒有得到實質發展,學生和社會的需求脫節。學生進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之后,發現學校所學的管理知識在實際企業中的運用并不多,而且將書本所學的多學科知識融合一起形成管理理念并實踐運用到企業中是非常難實現的;企業對管理專業的學生也持懷疑態度,應用型民辦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社會應用能力不高。這些問題,在“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培養方案中將得到完善和解決。對應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在“互聯網+”背景下將得到改善,使實務學習得到拓展,多學科知識交融,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1]
(二)拓展學習內容,技術平臺支持教學資源整合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計算機在各領域的普及應用,如何進一步加速信息的傳播和共享,尤其對于民辦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教學來說,其所需要的學科知識點不局限于書本中的內容和教材,也不局限于書本上社會企業的經典優秀案例;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資料和相關學科案例的來源都是依靠文獻或者書籍,這樣的來源方式,不僅查找效率相對較低,而且在信息的獲取上具有嚴重的滯后性。隨著互聯網使用范圍的擴大和頻率的提升,“互聯網+”背景下可獲得的社會信息量呈現暴增狀態,為當前的民辦工商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及教學平臺的改善提供了有效的來源。借助當前的互聯網平臺,不僅可以有效幫助教師和學生快速搜集到國內外優秀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經典案例,同時案例的時效性也能和時代保持一致,解決了之前印刷品中的案例過時問題。
(三)多元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學相對傳統,應試教學理念相對普遍,教學方式相對單一,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環節,學生被動接受。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枯燥,而且降低了學生學習知識的效率,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對于商科工商管理課程學習的積極性[2]。但是在新時代,計算機網絡媒體的快速發展,互聯網給工商管理的教學提供了新的平臺,借助新時代的管理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互聯網實現多媒體教學,不僅豐富了課堂的教學內容,而且教學方式也得到了多方面的發展,吸引了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有機會能夠更加直接和高效地理解、掌握所學的技能和知識,并善于學以致用。在這些的基礎上,學生和教師都可以從互聯網上自主搜集優秀的企業案例進行學習分析,搜集其他學校名師所講授的工商管理課程等。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搜索、調研和綜合知識的整合學習能力。
二、“互聯網+”背景下民辦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創新面對的挑戰
(一)師資隊伍在管理應用型方面的不足
民辦工商管理專業的師資隊伍相對來說較年輕化,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水平還有待提高,部分教師在教學環節還未能突破傳統教學理念的禁錮,這與現階段的“互聯網+”背景下的現代信息教學是有嚴重矛盾和沖突的。年輕教師雖然能夠熟練運用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但是缺乏管理經驗,學生學習依然停留在理論層面,未能涉及先進的案例分析,更未涉及作為一個管理者,如何進行管理決策等實踐內容。
(二)傳統的教學資源受到挑戰
傳統的教學資源一般依賴于書本教材,隨著互聯網教學的普及,信息量與日俱增。隨著信息量的增加,如何在眾多復雜的信息中判斷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度成為教學過程中新的難題。同時,學生借助互聯網平臺搜集信息甚至同類型的課程進行線上學習,使民辦教師的權威受到嚴重沖擊,造成許多學生不愿意去課堂學習,不愿意接受本校專職專任教室的課堂教學,從而造成逃課率不斷上升,也增加了高校學生教學管理的難度。
(三)教學方式的要求需要提升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高校教師以課本教學、PPT教學的模式已不能滿足“互聯網+”時代下的學生的需求。隨著互聯網技術滲透到教育領域,教學方式也逐漸呈現多樣性,多種教學模式對教育方式也提出了新要求。學生已無法滿足單一的教學方式,轉而傾向于新型、生動、互動的教學模式。
(四)師生關系受到沖擊
互聯網技術下的網絡授課,其成本低,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逐步成為主要的教學模式。但是這樣的網絡教學模式也有其缺點,造成學生無法與教師面對面溝通交流專業問題等。在這樣的情境下,一方面削弱了教師的教學主動性,學生無法通過網絡探討專業問題;另一方面教師和學生無法有效溝通,無法產生思維的碰撞,師生關系受到挑戰。
三、“互聯網+”背景下如何創新民辦工商管理專業教學
(一)提高民辦工商管理專業任課教師的綜合能力
互聯網教學對教師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提升教學技術水平,學校必須積極優化學校工商管理專業的任職團隊。首先,要提升任職團隊的準入標準。被聘用的教師不僅要具備本專業的專業素質、教學經驗,同時也需要系統掌握互聯網的網絡信息技術等,從而提升工商管理專業任職團隊的技術水平。其次,學校要積極調整教師培養方式,協助教師建立創新理念,提升教師的專業和理論水平。比如,教師教學和企業任職聯系起來的產學研項目,鼓勵教師到企業學習和兼職,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掌握企業發展信息,完善教學資源,同時也可以有效提升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為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奠定基礎。在此基礎上,學校可以完善教師考核和評價的標準和機制,將互聯網教學技術的掌握能力、與學生的溝通能力等列入教師系統的考核標準。從多方面提升專業任課教師的綜合能力。
(二)改善民辦工商管理專業教研團隊的教學結構
目前的民辦工商管理專業的教研團隊主要有兩種構成。一種是畢業直接進入學校的具有充分理論基礎的教師,這部分教師在學術教學方面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但是在實踐運用方面缺乏相應的經驗。因此,在目前的教學結構基礎上,學校需要積極創新教師的培養方式,引領教師樹立創新的教學理念,提升教師的實踐專業技能水平。例如,鼓勵并資助教師到相關企業的相關崗位學習或兼職。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提升專業發展實踐的最新知識,完善教學的實踐教學資源,同時企業可以借助教師的理論基礎,提升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將理論有效用于實踐,為今后的教學奠定基礎。在此基礎上,學校可以廣納良才,接受來自企業的高管和本校的教師團隊組成新的團隊,融理論于實踐相長,研究出適合學生的新的創新課程和新的教學方式。[3]
(三)完善現有學習平臺,建立管理應用型的網絡學習平臺
“互聯網+”背景下民辦工商管理教學改革對學習平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學校在技術上也要為學生搭建高質量、全方位的網絡學習平臺,營造系統的、全面的學習氛圍。當下的網絡信息平臺質量參差不齊,如何判斷平臺發布的信息來源及信息質量也是由學校把控的。所以,學校需要對網絡平臺上的信息來源進行篩選、把控,提高互聯網信息平臺的資源準確性、穩定性和安全性。例如,設置網絡監控、建立定期的網絡監督和信息檢測;積極滿足學生的多種需求,建立學校內部的公開網絡學習平臺——在線課程、微信公眾號等。通過互聯網平臺發布學校的通知、教學任務以及學習相關信息,讓學生通過在線平臺完成課后作業等。同時教師端可以進行實時監督和指導,以此來借助互聯網平臺提升教學有效性及教學效率。
四、結語
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創新對于民辦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具有絕對的技術優勢。可以通過有效利用互聯網技術平臺對現有的教學工作進行創新。通過結合“互聯網+”背景下的方便、快捷的信息資源平臺,客觀分析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對民辦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及創新帶來的沖突、機遇和挑戰。并在這個基礎上,對于在“互聯網+”背景下民辦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創新提出科學的發展策略,以此來實現民辦工商管理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
(作者單位為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
[作者簡介:易莉華(1982—),女,江蘇南通人,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商學院工商管理系助教,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基金項目:本文系上海高校青年教師培養資助計劃項目的研究成果(Z20001.16.608)。]
參考文獻
[1] 柳青.“互聯網+”背景下工商管理專業跨界培養的對策研究
[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
(2):184-185.
[2] 黃婷婷.互聯網背景下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培養模式[J].商場現代化,2017(5):186-187.
[3] 程亞楠.面向市場主體的工商管理O2O服務模式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