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凌
【摘要】目的 對血漿置換治療肝衰竭患者的療效及并發癥的護理體會分析。方法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采用血漿置換治療的肝衰竭患者41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對比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表現以及肝功能指標的變化情況,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處理。結果 患者治療有效率為78.05%,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40%;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對比,治療后明顯優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肝衰竭患者采用血漿置換治療且應用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干預,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肝衰竭;血漿置換;并發癥;肝功能指標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4..02
肝臟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一個器官,其具有合成、解毒、代謝、分泌、免疫防御等功能,若肝臟受到嚴重損時,就會使得大量的肝細胞死亡,繼而對其功能造成影響,通常會導致患者出現凝血機制障礙、肝性腦病、腹水等,臨床上將其稱為肝衰竭[1]。臨床表現為極度乏力、惡心、嘔吐、神志改變、食欲下降、腹脹等[2]。該疾病病情發展較迅速,治療難度較大且費用高。血漿置換是一種治療肝衰竭的重要方法,其主要是通過采用血漿分離器將含有毒素與致病物質濾出并丟棄,同時置換等量的新鮮血漿,讓患者的清蛋白、凝血因子得到補充,使其肝臟再生,為之后的治療贏得寶貴的時間[3]。但在對肝衰竭患者進行血漿置換時,可能會出現低血壓、出血、變態反應等并發癥,因而需要結合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本研究對血漿置換治療肝衰竭病人的療效及并發癥的護理體會分析分,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采用血漿置換治療的肝衰竭患者41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3例,女18例,其中包括31例乙型病毒感染,9例藥物性肝損害,1例肝豆狀核變性。所有患者均通過相關檢查確診為肝衰竭,且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血液置換治療,血液凈化機采用日本KM-8800型,血漿分離器為EC-4A20,將血流設置為80~100 mL/min,速度為25~30 mL/min,置換血漿量為3000 mL/次,患者血漿置換次數在1~5次。
1.3 護理方法
①低血壓:研究發現,多數患者在血漿置換治療過程中,體外循環接通30 min內極易發生低血壓,這表明引起低血壓的主要原因是低血容量。護理人員應充分了解患者的具體病情,對存在低血壓的患者采取對應的措施進行處理后在上機,治療過程中應進行心電監護,初始引血流速不益過快,并且應適當的補液,避免治療初期患者有效循環血流量減少。弱患者出現血壓降低、心率加快等情況,需要立即告知醫生采用對應的措施進行處理。②變態反應:
患者進行血漿置換需要輸入大量的血漿,因而極易發生變態反應。護理人員首先需要確保血漿的質量,合理的控制輸血速度以及正確的使用藥物。患者出現變態反應,應減緩其輸入速度,按醫囑給予患者藥物治療,情況較嚴重則需要停止血漿輸入。③出血:治療前需要嚴格的進行的血常規、出凝血時間、大便潛血試驗檢查,置管盡可能一次完成,切口不易過大,減少滲血。仔細觀察患是否有滲血、血腫等情況發生。叮囑患者術后應注意休息,合理的飲用食物,多食用綠色蔬菜,保持大便通暢。④導管感染:肝衰竭患者自身抵抗力較弱,因而在治療的過程中極易發生感染,護理人員需要嚴格對手術室進行消毒,相關人員在進行各項操作時應嚴格按照無菌操作進行。置換前充分了解患者的具體情況,盡可能的避開穿刺點周圍開放性傷口,置管通常不進行靜脈輸液,避免發生感染或使得導管堵塞,繼而對血漿置換造成影響。時刻保持患者局部清潔干燥,及時更換敷料,嚴密觀察患者體溫的變化情況,必要時可給予抗生素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比治療前后患者的肝功能指標,并觀察治療效果。有效:患者治療后臨床相關癥狀有所緩解,肝功能指標得到改善;無效:患者治療后相關癥狀為發生改變或病情惡化,肝功能指標未得到改善。肝功能指標主要包括血清TBiL、凝血酶原活動度(PTA)、凝血酶原時間(PT)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所有患者共進行血漿置換117次,不良反應共發生11(9.40%)例,其中包括5例變態反應,3例心率增快,2例發熱,1例出血。所有患者中有32例患者臨床癥狀得到緩解,治療有效率為78.05%。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對比:血清TBiL:治療前(477.26±231.06)μmol/L,治療后(215.02±111.25)μmol/L(t=6.547,P=0.000);PTA:治療前(20.53±8.33)%,治療后(35.66±10.78)%(t=7.111,P=0.000);PT:治療前(32.57±15.46)s,治療后(18.52±6.53)s(t=5.360,P=0.000)。患者治療后肝功能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肝衰竭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疾病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嚴重肝臟損害,其會對患者的肝臟合成、解毒、生物轉化等功能造成不良的影響。臨床上根據病理學及病情的發展將肝衰竭分為急性、亞急性、慢加急性以及慢性肝衰竭[4]。引發該疾病的主要因素是肝炎病毒,藥物、肝毒性物質等為次要因素。肝衰竭的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肝細胞壞死以及殘留肝細胞再生,而壞死的部位與范圍與患者的病因和病程具有密切的關系。目前,臨床上仍然沒有治療肝衰竭的特異方法,通常多采用綜合治療,其中包括基礎治療、人工肝支持、肝臟移植等[5]。
血漿置換是臨床上治療肝衰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主要是采用各種科學儀器將患者體內的有毒物質清除,改善其體內環境,繼而讓肝細胞再生。但血漿置換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肝細胞壞死的病因,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患者肝功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反彈,因而血漿置換的作用是為肝衰竭患者之后的治療獲取寶貴的時間[6]。本研究對血漿置換治療肝衰竭患者的療效及并發癥的護理體會分析,結果顯示,治療有效率為78.05%,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40%;患者治療后肝功能指標明顯優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肝衰竭患者采用血漿置換治療且應用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干預,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方明霞,齊 蕾.血漿置換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5,18(3):292-293.
[2] 王秀珍,莫 闊,習 丹,等.肝功能衰竭患者膽紅素吸附聯合血漿置換治療的護理干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4): 3345-3347.
[3] 蘇 英,劉婉姝,高 迪,等.肝衰竭病人血漿置換的療效及護理[J].全科護理,2014,12(9):798-799.
[4] 謝仕利.人工肝血漿置換術治療肝衰竭患者并發癥的臨床觀察及護理措施[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224-225.
[5] 蘇 歡,張英劍.血漿置換及綜合治療98例肝衰竭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J].臨床研究,2016,24(10):55-56.
[6] 陳秀霞.100例藥物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行人工肝血漿置換術后的護理措施探討[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7,23(15):2450-2453.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