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想想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6-131-02
摘要 武術作為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其發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現階段,傳統武術已經逐漸與教育領域走向融合,武術套路教學訓練作為武術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武術套路的教學效果直接決定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情況,也一定程度上決定武術套路的可持續發展情況。本次從全面訓練角度著手,探索梯隊發展的可持續發展創新思路。
關鍵詞 武術套路 教學訓練 可持續發展 創新思路
一、引言
武術作為傳統民族體育項目,開展武術套路教學訓練對于全面實現體育教育改革,發揚傳統武術精神具有積極作用。為確保武術套路訓練能夠全面響應教育現代化的基本要求,則需要開展全面訓練,制定梯隊發展策略。并以此為核心尋求武術套路教學訓練方式的改革,提出促進武術套路教學訓練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思路與具體措施。
二、武術套路教學訓練梯隊發展
武術套路教學訓練梯隊發展,指的是教學訓練的不同階段。確定不同訓練階段的發展方案,找準研究的側重點和關鍵點,還需要把握不同時期的發展特點,開展針對性的訓練,從而發揮出梯隊發展的價值。
(一)初型概念期
武術套路作為傳統武術的表現形式,能夠充分地展現出武術的內在美以及運動美感。在武術套路教學的初型概念期,則需要教師發揮出主導作用與優勢,使得學生對于武術套路有一個最為基本的認知,對武術套路的基本動作和基本形態初步了解,弄清楚動作的變化路線與相關方位。在教師的傳授和示范之后,學生能夠基本協調的完成動作表象。該時期,教師要準確的示范和講解動作要領,為姿勢的精準提供保障,在協調模擬之后,為學生初步概念的形成提供保障。
(二)基本成型期
經過初型概念期之后,學生對于武術套路動作有了—個基本的認知,能夠對最基本的武術套路實現模擬。但這遠遠未達到武術套路梯隊訓練目標和要求,在基本成型期,則要進一步掌握動作姿勢的工整準確。如對步型、上肢軀干的運動形態,都是該梯隊需要重視的問題。該階段,武術套路教學訓練的側重點不單單應該放在單純的模仿上,難度需要適當地調整,學生能夠基本掌握武術套路訓練內容,并能夠根據動作的不同達到準確性的要求。相較于初型概念期,該階段學生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入,突出每一個部位的準確性要求,但該時期武術套路不宜過長,避免影響動作連貫性的因素存在。
(三)貫穿成型期
基本成型期多以分解動作為主,學生對這些分解動作初步掌握之后,進入到貫穿成型期。相較于其他時期,貫穿成型期對于動作的連貫性較強。并且在技術動作層面不單單要求協調、完整和貫穿,還需要按照一定的節奏來做好示范和要求,真正使得學生可以更早、更全面的了解到“動圓定方”的內涵,更主動的投身其中,在參與多次練習和講解示范之后,實現全面深入。該時期是武術套路教學訓練的核心,也是促進其全面發展的根本所在。
(四)鞏固定型期
動作的連貫成型期,要做到全面鞏固和發展。該時期要從兩個層面著手,找準關鍵點:一方面,教師需要把握各個細節,對學生的發展情況做到全面的把握,從而開展科學的教學,使得正確技術特征得到鞏固,糾正學生的錯誤細節,真正形成動力定型。以這樣的方式,真正為學生動作定性提供保障,加深對武術套路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實現知識的拓展延伸。相較于傳統單一的武術套路教學,在鞏固定型時期,需要做到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加強對于精神、節奏、勁力以及眼法的全面講解,真正讓學生可以領會到武術本身的“內外合一”、“形神兼備”的特點。
(五)技巧自如期
技巧自如期指的是梯隊發展的最終階段,在該階段學生對于武術套路已經基本掌握,重點以及難點較為明確,無論是在技巧還是基礎認知層面,武術套路的掌握狀況良好。在該時期,教師所能夠發揮的僅僅是一種指導作用,通過這樣的方式明確掌握基礎的運動風格,不斷消化教師在精神層面、節奏層面的練習,逐步形成一種個人的技術風格特點,完整的將整套動作具體呈現出來,賦予武術動作靈性,形成生動的氣韻。
三、武術套路教學訓練可持續發展創新思路
武術套路教學訓練,經過梯隊訓練之后才能夠達到全面訓練的基本要求,從而探索和拓展武術套路教學訓練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思路和創新空間,從技術套路的編排、武術套路的技術訓練以及套路教學訓練方式的創新等層面著手。
(一)做好武術套路的編排創新
編排的創新是武術套路教學訓練的基礎,也是達到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內容。在進行武術套路教學內容的選擇過程中,盡量選擇一些被廣泛流傳和具備影響力的武術拳種,并且從每一個拳種當中去選擇該拳種的精華所在,定位最實用的組合,最終將這些作為基礎的素材信息,從而將其作為編排的核心要素,組建和形成一個全新的武術套路。例如,在武術套路的編排方面,起勢和收勢都可以選擇中國武術套路當中的傳統抱拳禮,在不同武術套路的組合方面,可以選擇風格相類似的武術套路分解內容,從而實現分解構成之間的相互聯系,一旦在武術的組合當中出現問題,也可以通過抱拳禮的方式完成中間的過渡,避免由于其中要素銜接問題而造成的武術套路教學訓練效果受到影響。當然,在進行武術套路的編排過程中,也需要注重招法要素的構建,為促進武術套路教學訓練可持續發展,招法并非傳統的套路和招式,而是為了達到要求所采取的各武術套路當中的分解動作的組合。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參與教學訓練人員的實際情況,將不同的武術套路動作進行分解組合,從而得到全新的武術套路內容,通過創新編排來達成教學訓練可持續發展創新的要求。以這樣的方式,更能夠突出其中的文化特色,體現武術在新時代的發展。
(二)優化武術套路的技術訓練
武術套路的技術訓練是實現武術套路教學訓練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內容,在進行技術訓練層面需要將關注的焦點放在勁力上,并學會兼顧動作的規范性以及攻防意識。從我國的學術研究領域出發,很多學者認為套路是達到攻防技擊的基礎,這一點受到廣泛認可和普遍的關注,當然對于傳統武術的發展而言作用和效果十分顯著,但針對如何能夠實現攻防技擊效果的最大化,真正在實戰當中自如的運用,并借助攻防技擊來達到良好的教學訓練效果,最直觀的呈現則是獲得勁力,勁力與傳統意義層面的力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將核心的關注點主要是放在人體對于自身各方面的掌控能力,以這樣的方式強化自身的控制能力。而想要獲得勁力,核心則是需要做好全面訓練,即提到的求整。從傳統的武術套路來看,他通常強調的是—種動作的連貫性和整體性,各動作之間的有效協調,能夠確保動作的轉換達到整體性要求,使得招式的轉換更為協調,真正達到“周身合一”的目標。以傳統武術太極拳套路教學訓練為例,從現有的研究資料表明,慢練的方式對于太極拳套路教學訓練具有積極作用,但卻很少有研究表明為何太極拳套路訓練需要采用這種慢練的方式。實際上,太極拳套路之所以采取這種慢練的方式,主要是想要達到一種求整的要求,尋求一種協調性目標,從而在攻防技擊當中實現勁力的發放。由此可見,在優化武術套路的技術訓練層面,關注的核心則應該放在勁力上,真正做到技術動作的有效規范,通過勁力來達到這一要求和目標,理解其中更深層次的武術內涵,達到一種全新的境界。
(三)武術套路教學訓練方式創新
在梯隊訓練當中,可以適當的調整和優化教學模式。可以適度采用單勢單招的學習,在此之后以拆招、喂手的方式來實現模擬攻防練習,并在其中穿插技法學習內容,最后對于套路進行串接。在傳統的武術套路教學訓練當中,過分的強調套路內容,從而導致學習過程事倍功半,學生對于武術套路內容的掌握不夠全面,較為單一,嚴重的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為有效解決這種問題的存在,則需要適當地做出武術套路教學訓練方法的創新。其一,采取梯隊訓練方法。對于不同的梯隊訓陳方法采取相應的措施,從而滿足訓練要求,使得不同層次的群體進行具體訓練,以合理的安排為核心;其二,在不同的梯隊當中,可以適當地融入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使得梯隊之間的層次性更強,真正去改變和處理好武術教學訓練效果,使得武術的價值得到呈現,全面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感受武術帶來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