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娟
【摘要】目的 探究高齡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誘導期護理方法并對效果進行評價。方法 研究對象為我院收治的高齡尿毒癥患者100例,隨機通過抽簽的方式進行平均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誘導期護理干預,對比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采用誘導期護理護理后患者的滿意度為96%,對照組的滿意度為80%,此外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評分明顯降低,效果好于對照組,2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高齡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誘導期護理能夠明顯的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并減少患者的不良情緒,推薦使用。
【關鍵詞】高齡尿毒癥;血液透析;誘導期護理;效果對比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8.23..0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預期壽命越來越高,尿毒癥的發病率一直呈現增加趨勢,血液透析誘導期患者容易引發各種血管類并發癥[1]。血液透析誘導期是一個過渡狀態,承接保守治療和血液透析,此過程持續2周以上,患者極容易出現危險情況,同時給予患者極大的心理影響,患者極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對治療預期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在血液透析誘導期給予患者合理的護理能夠明顯減少患者的心理壓力[2-3]。本文主要研究高齡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誘導期護理方法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均是2017年2月~2018年3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高齡尿毒癥患者患者100例。納入標準:①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②患者確診患有尿毒癥;③患者未合并患有嚴重的心、肺等臟器疾病;④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對照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62~85歲,平均(68.7±6.6)歲;觀察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61~83歲,平均(69.3±6.9)歲。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上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指導患者保持正確的體位進行休息,按時按量給患者用藥,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誘導期護理干預。具體包括:(1)給予患者誘導期前護理,給予患者全面細致的身體檢查,以確定患者的身體狀況適合血液透析,做好前期的工作,給予患者心理護理,高齡患者容易出現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加之高齡患者的身體機能退化,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以及臨床不適,患者的心理壓力普遍比較大,因此要充分告知患者發病原因,需要采取的治療措施,以及能夠達到的預期效果,給予患者充分的心理護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焦慮等狀況,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全面的測評,同時要鼓勵患者家屬多和患者交流,使他們更加積極的配合相關治療和護理[4];(2)給予患者誘導期護理,對患者透析前期應該遵循少時多次,透析前期患者每次透析時長不應該超過2小時,可以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多次透析,在透析過程中應該緩慢增加透析量,給予患者充分的適應時間,同時還能夠減少患者的心臟負荷,保證安全,減少不良反應,對患者的生命體征等進行密切的關注,及時發現患者透析過程不適感以及不良反應并及早做出合理的反應[5];(3)給患者提供舒適的治療環境,保持病房的安靜,并把室內溫度、濕度根據患者需要調節到舒適的狀態,合理布置室內燈光,及時進行保潔,保持環境的整潔衛生,嚴格控制外來人員的進入以給患者提供安靜的治療和休息環境,醫護人員的言行舉止要注意,避免打擾患者等,給予患者飲食護理,告知患者不要過度進食,應該多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并且給予患者補充充足的電解質。
1.3 觀察指標
使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評價表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調查,評分越高滿意度越高,其中患者評分>90分為非常滿意,評分70~90為滿意,評分低于70為不滿意,總滿意=非常滿意+滿意。對患者護理前后的并記錄患者手術前后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評分,評價標準采用標準的焦慮自評量表(SAS)、自評抑郁量表(SDS),評分越低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況越輕。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用SPSS 20.0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和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2組患者的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的總滿意度為9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干預前后SAS和SDS評分對比
2組患者干預前的SAS和SD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差異(P>0.05),給予誘導期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臨床上主要采用血液透析的方式來治療尿毒癥,但是高齡患者容易出現各種狀況,患者的心理壓力比較大,常發抑郁、焦慮心理,因此應該對患者血液透析誘導期給予恰當的護理,本文主要探究高齡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誘導期護理的方法以及效果[6-7],結果表明,給予患者血液透析誘導期護理后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較高,同時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況也明顯降低,護理效果相比常規護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闞旺媛.高齡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誘導期護理的效果研究[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3(1):86-88.
[2] 姚小飛.高齡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誘導期護理的效果分析[J].飲食保健,2016,3(15):118-119.
[3] 鮑耀平.老年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誘導期護理的效果評價分析[J].當代醫學,2017,23(10):155-156.
[4] 李 蓉.研究探討老年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誘導期的護理要點[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47):240-241.
[5] 黃冠宇,江 勇,曾宇亮,等.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與間歇性血液透析療法對于初發尿毒癥患者誘導期的臨床療效對比[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7,38(5):520-522.
[6] 張 鳳,徐萍飛.結構式心理干預對誘導期血液透析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17,24(5):732-735.
[7] 張 久,王 靜.基于達標理論的血液透析誘導期患者健康教育干預措施效果評價[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6,36(2):219-221.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