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惠芬
【摘要】目的 探究職業(yè)性鉛暴露人群血鉛的危險因素及其預防措施。方法 抽取同一所電池廠工人100例將其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對其血鉛濃度進行檢測,并對體檢者進行問卷調查,探究預防措施。
結果 100人中84%的工人血鉛值處于正常范圍,16%的工人血鉛值處于異常范圍,其中12%為鉛中毒觀察對象,4%為鉛中毒;引發(fā)鉛中毒危險因素主要包含工種、性別、吸煙史以及戶籍。結論 組織工廠工人進行定期體檢,并對其實施生產安全和鉛暴露人群預防措施進行教育。
【關鍵詞】職業(yè)性鉛暴露人群;危險因素;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R135.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9..01
鉛中毒是因為鉛以及其化合物通過呼吸道以及消化道進入人體中,從而引發(fā)。主要表現(xiàn)為腹瀉、肝腎損傷、頭暈以及腹痛等,致使工人鉛中毒的主要因素為職業(yè)性鉛暴露,主要人群為從事鉛酸蓄電池生產的工作[1]。本次研究主要探討職業(yè)性鉛暴露人群血鉛的危險因素及其預防措施,現(xiàn)將研究內容進行以下敘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同一所電池廠工人100例將其作為此次研究對象,60例為男性,40例為女性,年齡跨度21~56歲,(39.6±2.3)歲為平均年齡。工齡時間均為(5.1±1.9)年。工種分別為包片、充電、加酸、涂片、包裝以及管理。對工人的靜脈血進行采集而后實施鉛檢測。體檢者均未患有嚴重肝腎功能疾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血液標本采集。選擇真空采血針對對體檢者進行采血,采血量為4 mL,而后將其在4攝氏度冰箱進行放置,在48小時內完成檢測,選擇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方法對血中鉛濃度進行檢測。
問卷調查。選擇自制問卷調查對體檢者如下內容進行調研:性別、年齡、職業(yè)史、工齡、生活習慣以及戶籍等。
1.3 診斷標準[2]
依據(jù)《職業(yè)性慢性鉛中毒診斷標準》對體檢者進行診斷,血鉛值在400 g/L以下為正常值,血鉛值在
400 μg/L~599 μg/L之間為鉛中毒觀察對象;血鉛值大于
600 μg/L為鉛中毒。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文中涉及的相關數(shù)據(jù)在進行計算以及整理時均選擇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計算,數(shù)據(jù)表現(xiàn)形式為計數(shù)資料和計量資料,檢驗值為卡方以及t值,組間數(shù)據(jù)以P<0.05為差異表示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血鉛濃度檢測
100例工人中84人血鉛值處于正常范圍,比例為84%;16例血鉛值處于異常范圍,比例為16%;其中12人為鉛中毒觀察對象,比例為12%,4人鉛中毒,比例為4%。
2.2 危險因素
經(jīng)過分析后可知,引發(fā)鉛中毒危險因素主要包含工種、性別、吸煙史、戶籍以及工齡,見表1。
3 討 論
目前,多數(shù)學者鉛中毒予以臨床研究后認為,鉛和其化合物在生產環(huán)境中經(jīng)消化道以及呼吸道進入體中,而后產生蓄積表現(xiàn),鉛和其化合物蓄積量達到一定后,會產生腹瀉、肝損傷以及腹痛等鉛中毒現(xiàn)象。鉛和其化合物產生的毒性和體中蓄積劑量存在關系,鉛在體中與包含巰基酶進行競爭,進而對巰基酶活性產生抑制,特別是和血紅素合成的相關酶[3]。判斷人體血鉛水平的主要手段是對鉛濃度進行測定,特別是血鉛濃度結果。
對于我國而言,鉛酸蓄電池具有嚴重的鉛污染現(xiàn)象,在工廠場所中鉛煙水平超過規(guī)定水平,為此在此環(huán)境中進行工作的工人具有較高的鉛中毒發(fā)生率。鉛煙水平只能夠對工人接觸外劑量進行反映,血鉛水平能夠對近階段鉛煙通過不同途徑進入機體的總負荷進行反映,從而能夠對人體接觸以及吸收鉛敏感指標進行反應。研究結果表明,引發(fā)鉛中毒的主要因素包含工種、性別、吸煙史以及戶籍,此外男性人數(shù)多于女性,可能和男性工作時無自我保護意識存在關系,未進行有效的防護,存在吸煙史的工人血鉛水平高于無吸煙人,這是因為吸煙人員大口吸氣或者香煙中具有較高的鉛含量存在關系。與此同時,工人需要在下班后進
行及時沖洗,將鉛煙洗去,從而降低皮膚吸收鉛的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為了將工人的血鉛濃度降低,需要定期對其進行體檢,并且講解作業(yè)安全,實施健康教育,而后將工廠中的洗漱設備進行完善。
參考文獻
[1] 魯碧峰,梁嬌君.職業(yè)性鉛暴露人群血鉛的危險因素及預防[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7,27(11):43.
[2] 練思玲,黃福永.職業(yè)性鉛暴露人群血鉛的危險因素及其預防措施分析[J].河南預防醫(yī)學雜志,2017,28(5):395-397.
[3] 郭恩誼,李金鳳,付志斌,等.鉛作業(yè)工人早期鉛損害監(jiān)測指標研究[J].職業(yè)與健康,2017,33(4):448-451.
本文編輯: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