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字如其人,人如其字”,意思是從一個人寫字的特點能看出他的性格特點。書寫規范的人平時做事仔細認真,謹小慎微;書寫潦草的人,平時做事粗枝大葉,性格急躁。一手漂亮的字讓人賞心悅目,而且學生的書寫能力直接影響到語文成績的高低。現在有些地方的試卷中加入了卷面分數,可見對寫字的重視。
關鍵詞:培養;小學生;寫字能力
寫字是小學生的基本功之一,是小學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的一方面。但是,由于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電腦、手機、多媒體的普及應用等原因,使得學生手寫的幾率及次數減少導致學生的寫字能力大大降低。那么,教師應如何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呢?本文主要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以及教師的示范帶頭作用等方面談幾點看法。
一、 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寫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喜歡寫字,才能
主動地寫好字,自覺練字;沒有興趣,學生就會敷衍了事,馬馬虎虎,字寫得潦草。作為教師,要多設計一些實踐活動,比如,每周進行一次作業展覽,把學生的各科作業都集中放到一起,全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參觀評比,最后評出前幾名和書寫進步較大的幾名學生,頒發獎狀,鼓勵每個學生寫好字。還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寫字課的教學,字的間架結構、字形特點等給學生留下了聲文并茂的印象,使枯燥無味的教學變得妙趣橫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班里舉行“漢字聽寫比賽”,聽寫的漢字可以是本冊所教內容的常考字詞或者所學單元的重點字詞,也可以是小學階段的重點字詞。教師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自行定奪。比賽結束后評出前三名,給予物質(主要是學習用具)獎勵。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促使學生增強意識,加強漢字書寫的鍛煉。
教師還可以在平時給學生講一些書法家的故事,例如王羲之寫字換鵝的故事,增加寫字課的趣味性。每周教師抽出時間進行寫字課的練習,學生有專門的寫字本,每天練習一定量的字體,教師批改并且講評,只要功夫到,鐵棒磨成針。學生的字體慢慢就會有進步。當學生的字體有所進步,看到自己寫得一手漂亮的字體,他們就會越發喜歡寫字。
二、 培養良好的漢字書寫習慣。
良好的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反之,不良的書寫習慣不僅造成生理上的危害,
還帶給學生心理上的危害。比如,寫字的姿勢不正確造成的近視眼、頸椎病等。趴著寫字養成了懶散的學習習慣等。所以教師要特別重視學生寫字習慣的訓練。
寫字習慣的訓練主要從寫字的姿勢、寫字的筆順和筆畫等方面加強訓練。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留心班里學生的寫字姿勢讓學生在寫字時牢記“三個一”:距離書本一尺遠,胸離桌邊有一拳,手離筆尖要一寸。并對不正確的姿勢要給予及時糾正和指導。
其次,是對筆畫筆順的訓練。在小學階段,學生寫倒筆劃字的現象普遍存在,例如,“一”的筆順應該是從左到右,但是學生卻是從右到左。“過”應該是先寫“寸”再寫“走之旁”,但是我們的孩子卻反過來寫,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點、橫、豎、撇、捺等基本的筆畫一定要書寫規范,教師在平時的訓練中也要強調這些基本筆畫的書寫,有時還需要親自示范。低年級的學生都有田字拼音本,按照田字格規范書寫。到了高年級學生脫離了田字格,有些易錯字就容易出現筆順的錯誤,像我上面所說的,針對這種學生教師可以要求他仍然準備一個田字本,把這些易錯筆順的字收集起來,平時多練。另外教師還需把一些同音字中易錯的字進行歸納整理,例如,愛帶(戴),白晰(皙),爆亂(暴),喝采(彩)等等。在語文自習課的時候多拿出來訓練。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生只有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才能寫出一手漂亮的字體,語文成績才能有所進步,而且還能帶動其他學科良好的發展。
三、 教師以身作則,起好帶頭示范的作用。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可塑性強、善于模仿的特點,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
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樣教師的字體也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小學教師,毛筆字、鋼筆字、粉筆字是必備的基本功之一。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板書一定要規范、美觀,筆順要正確。只有工整、清晰、美觀的板書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的思想帶到課堂上來,讓學生的精力都用在學習上。教師美的板書,還可以給學生美的享受,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看到教師的字體就對教師從心底產生由衷的佩服,并不自覺的模仿,日久年深,也將字寫得與教師相差無幾。還有教師作業評改中的批語,看到教師一手娟秀的字體,學生能體會到教師的那份醇醇的愛生之情,體會到教師的良苦用心,堅定了自己改正錯誤的決心。
總之,寫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養人的氣質,鍛煉人的意志。特別是當今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脾氣急躁,做事沒有耐力,通過寫字可以約束自己,教育自己,還可以增強孩子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在寫字中感受美,創造美!相信只要堅持不懈地練習,孩子們一定可以寫一手漂亮的字。
參考文獻:
[1] 于東昱.如何有效地在閱讀中提升語文核心素養[J].新課程(小學),2017(12).
[2] 基礎教育論壇(小學版)[J].輔導員,2012(9).
作者簡介:
何慧霞,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平山第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