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非非 李榮發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文化,它在現代社會受到了空前的重視。當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受到空前的沖擊,正面臨消逝的危機。在這種情況下,江西贛鄱畬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與開發。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眾多,不同民族有著各自的歷史、文化、心理,各民族的現代化發展也呈現出各自的特點,使得江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傳承和利用顯得異常艱難。要建設“美麗中國”,人們就必須注重江西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
江西省共有38個少數民族。除漢族外,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有回族、畬族、壯族、滿族、苗族、瑤族、蒙古族、侗族、朝鮮族、土家族和布依族等,其中人口最多的為回族和畬族。在現代化進程中,贛鄱畬少數民族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引起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民族文化如民間工藝、民族歌舞、語言文字和體育等日趨消亡。為了保護贛鄱畬文化,人們要尋找文化與經濟的契合點,加強江西民族文化的教育與宣傳。
一、“三創”打造特色民族村寨
近幾年來,江西省各族人民將民族特色村寨建設推向了高潮。江西省政府合力開發打造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著力打造“民族特色村寨”,突出“三創新”。一是創新理念,二是創新機制,三是創新特色,以此來充分發掘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的豐富內涵。
創新理念是指經濟、文化、生態共同發展。打破常規,由單一向集體建設轉變。根據國家民委關于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指導意見和規劃綱要等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項目申報和項目實施等相關制度,“先規劃后建設”。先制定科學、系統、長遠的規劃,然后嚴格按照規劃安排并組織實施,確保規劃落地。一是堅持保護與發展并重,特色民居由過去單一的舊房改造向美麗鄉村建設轉變。二是以興村富民為目標,發揮自身優勢,建設上突出體現民族文化元素。三是將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與產業開發相結合,與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相結合,與發展鄉村旅游相結合,為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開發打下堅實
基礎。
創新機制是指高位推動,分級負責,層層落實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的工作,做到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形成合力,并將特色村寨建設融入美麗鄉村建設。同時,注重發揮群眾主體作用,調動廣大干部群眾參與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重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的自覺意識。
創新特色是指在民族特色村寨建設中,因地制宜,挖掘內涵,彰顯個性,體現特色力求“一鄉一風格、一村一特色”,利用民族村寨所處的獨特自然環境優勢,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使綠水青山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從而弘揚少數民族特色文化。一是注重發掘畬族特色民俗傳統,將其作為特色旅游體驗項目,舉辦畬族烏飯節等傳統文化活動。二是優化產業結構,發展農家樂、休閑養生等旅游項目,發展“一村一品”,升級傳統產業,開發旅游資源。
以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塑造景區的民族文化品牌,形成“村寨即景區”的發展格局。人們要進一步將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打造成為“自然風光秀美,民族風情濃郁,民居風格獨特,村鎮容貌整潔,基礎設施齊全,產業優勢突出,民族團結和諧,群眾安居樂業”的少數民族幸福村寨。
二、體育的發展與改革
江西省是一個少數民族散雜居省份,由于地理位置環境的限制,經濟文化發展滯后,教育水平相對較低,推行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受到了很多條件的制約:設施條件較差;特色資源利用不足;學校體育項目開展單一,民族特色項目有待開發;學生興趣廣泛特色不鮮明,某些項目難以長期堅持;體育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教學水平不高,專職教師缺乏等。
江西省為了開展體育活動和體育課程所面臨的問題,提出將民族特色的體育項目引入課堂等改進意見。一是貫徹執行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培養合格的體育人才,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體育教師的質量,合格的師資隊伍則是組織好學校體育工作的前提和保證。二是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思想想要有效地灌輸到實踐中,都必須通過教師才能實現。體育教學離不開體育教師。三是為全面推進體育健康教育,必須提高民族地區中學生身體素質。四是挖掘傳統體育項目,因地制宜開發新的體育運動項目,并把這些項目引入學校的教學體系,增加體育活動的趣味性,吸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
另外,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繁多,內容豐富多彩、文化底蘊濃厚,給予學生無窮的吸引力和創造力。在少數民族地區,除了原有的體育項目和運動器材外,人們可以根據自身特點發展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項目,如具有畬族特色的畬家拳、打尺寸、高腳馬、舞龍、舞獅、陀螺、跋山涉水等。它們都是源于少數民族的傳統民間項目,全都可以加入體育課程中,這樣不僅可以充實學校體育項目的種類,還能有效地拓展學生素質,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充分體現民族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華。
三、傳承與發展
江西省應以傳承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為基礎,弘揚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一是注重民族文化特色村寨建設。在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設中,注重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加強少數民族傳統民居建筑物保護,并將民族歌舞、民族節慶活動等列入保護范圍,在建設過程中彰顯鮮明、濃郁、樸實的民族特色。二是注重民族文化與地域文化相結合。江西省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山山水水都浸染著紅色文化。因此,在少數民族文化建設中,要注重與地域文化相結合,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少數民族文化。三是注重民族文化與文物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整理和保護工作,將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挖掘的保護和利用納入全省文化遺產保護體系。
2011年,江西省舉辦了首屆畬族文化藝術節,推出了一批體現民族特色、反映時代精神的優秀文藝作品。例如,大型畬族山歌劇《七彩畬鄉》講述了一位畬族大學生毅然放棄大城市的優厚待遇,回村任村官,并帶領少數民族鄉親,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感人故事。《七彩畬鄉》不僅榮獲了最高獎項劇目金獎,還摘得了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獎、最佳音樂獎、最佳舞美、最佳演員和最佳新人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是一個民族的根本。文化是人類在發展過程中所創造出獨有的物質與非物質的無價結晶。它是區別于人類與其他動物的有力證據,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不同民族文化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因此,文化的活力只能在發展中得以展現和延續。文化的生命在于傳承,文化的繁榮在于發展。相對于變化發展的世界,停滯也就意味著失去了活力。因此,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是少數民族自身發展的需要。如果沒有結合當代實際的傳承,少數民族文化最終將因為落后于社會發展進程而被遺棄。
在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面臨生死存亡之際,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顯得尤為重要。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少數民族繁多,不同少數民族有著各自的歷史、文化和信仰。各民族的現代化發展呈現出不同特點,使得現代化發展呈現出很多特殊的、復雜的問題。文化的保護也顯得異常復雜和艱難。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必然引起民族文化的變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受到了沖擊,它的保護與傳承也面臨很大的難題。人們必須傳承與發展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它對于豐富少數民族群眾的精神生活,傳承中華文明都具有極大的積極意義。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形成了五彩斑斕的民族傳統文化。大力保護與傳承這些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智慧的源泉才會永不枯竭,強大的祖國才會生生不息。人們要合理運用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資源,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
(江西服裝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西省文化廳省級課題“畬族文化的應用與研究——以糕點食品包裝設計為例”(項目編號:YG201728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