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明 陳慧 寧國強 葉穎俊
摘 要:贛東北地區是一個國內中藥界公認具有顯著特色的天然藥庫。為落實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的政策,地方政府已將中藥行業列為為重點優勢產業來發展,目前贛東北及周邊地區中醫藥相關用人單位均需要一大批中藥學專業的技能型人才。本文從國家、行業和地方基層等層面分析論述贛東北地區院校增設中藥學專業的必要性。
關鍵詞:贛東北;院校;中藥專業;必要性
一、 國家健康產業發展需要大量中醫藥人才
隨著人們健康保健意識的提高,涵蓋醫療衛生、營養保健、健身休閑等健康服務的健康產業在全球得到快速發展。在發達國家,健康產業的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經超過15%,促進了本國經濟的增長。而在我國,健康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低于5%,低于許多發展中國家。
但是隨著醫療模式的調整以及人們健康觀念的轉變,我國的健康產業發展十分迅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也不斷上升。而中醫藥以其特有的理念和養生方式促進了健康產業的發展。但是在人才方面,中醫藥高校所培養的學生并不能滿足市場需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方面、健康方面有了新的要求,這樣的需求給健康產業發展帶來了無限的市場潛力。中醫藥健康產業也由此迎來發展的大好時機。而發展相應的中醫藥健康產業需要大量的優秀的中醫藥人才作為支撐。
政策上,不論是《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等,都鼓勵促進健康產業發展,并將中醫藥納入其中。此外還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務業要達到8萬億、2030年達到16萬億的年產值目標。各地紛紛出臺并落實相關政策,加快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推動中醫藥向養老、農業種植、旅游、文化、餐飲、美容、康復等產業的滲透發展。
中藥種植人員需要掌握中醫藥相關知識以及相應的中藥種植方法,還要有實踐經驗和能力。數據表明,2015年我國中藥材種植面積約5045.5萬畝,中藥材產量363.8萬噸,種植基地400多個,但是專業的中草藥種植技術人員并不能滿足產業發展需要。
二、 贛東北地區豐富中藥資源的開發保護需要中藥學人才
贛東北地區山多林密、動植物資源豐富:全市森林覆蓋率超過60%,已建成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森林公園近40處。贛東北地區的傳統醫學底蘊濃厚、源遠流長,自古便是丹道家、醫家的養生修道之地。
同時也是我國著名的中醫藥材寶庫,在武夷山脈、懷玉山脈及鄱陽湖畔,盛產著豐富的中醫藥材。贛東北地區盛產的天然中草藥約有2000種,野生中藥資源占江西省的30%以上,位居全省首位,形成了以上饒土蜂蜜、德興鐵皮石斛、德興覆盆子、廣豐馬家柚、橫峰葛、懷玉山三葉青等六大特色地標中藥材為代表的中藥產品。
地處贛東北地區的上饒中醫藥健康旅游產業初步形成了9大板塊、9條路線:三清山與道教文化養生板塊,德興旅游與掌葉覆盆子健康產業板塊,靈山旅游與禪修文化養生板塊,鄱陽湖候鳥觀光與芡實種養殖板塊,婺源鄉村旅游與中醫藥文化體驗結合板塊,德興大茅山梧風洞旅游與國際中醫體驗中心結合板塊,弋陽龜峰旅游與龜養殖藥膳長壽結合板塊,橫峰紅色旅游與葛根種植養生食療板塊,懷玉山旅游與中草藥種植、梅花鹿養殖康養結合板塊。
同時,三清山道教文化養生園、中華蜜蜂觀光園、天海中醫藥科技創新園、中國芡實生態養生莊園等健康旅游重點項目也正在加緊建設。逐步構建“藥、醫、游、食、養、管”六位一體的“一核多點”產業體系。贛東北地區中藥自然資源豐富,對自然資源的開發保護需要中藥學人才。
三、 發展中藥專業契合國家整體扶貧戰略,推進贛東北蘇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
贛東北蘇區人民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付出了極大犧牲,但由于發展相對落后,目前也是國家扶貧攻堅的主戰場。作為贛東北蘇區主要地的上饒市,下轄12個縣區市,700多萬人口,只有1所公立三甲醫院,只有1所專科醫學院校,且均無中藥類專業,該片區基本公共服務嚴重不足,教育、中醫藥衛生等方面軟硬件建設嚴重滯后,人均教育、衛生支出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為加快蘇區發展,國務院印發國發〔2012〕21號《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旨在支持贛南等地區振興發展。《“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及《關于實施健康扶貧工程的指導意見》等中央文件均指出應加強落后地區教育醫療衛生建設。
因此,贛東北地區院校增設專科層次中藥學專業,服務該區域的醫療衛生事業,有利于推動該區域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落實中央的蘇區政策、扶貧戰略和健康中國2030戰略,從而進一步推進該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
四、 贛東北地區院校增設中藥學專業,是優化贛東北地區高等教育結構需要
目前我省高等教育總體規模、本科招生比例、本科院校數量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特別是上饒市700多萬人口只有1所本科院校,整個贛東北地區只有1所專科醫學院校,且均無中藥類專業,臨近的浙江衢州、福建南平和安徽黃山均無醫學院校,更無中藥類專業。
而贛皖閩浙的交界片區人口眾多,中藥資源豐富,由于缺少本科醫藥院校,明顯影響到該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因此,贛東北地區院校增設中藥學專業,是調整我省及贛東北片區高等教育專業結構和布局的需要。同時,可以填補贛東北片區中藥專業的空白,符合國家戰略。
五、 從地方層面講,增設中藥學專業是贛東北地區建設和發展的客觀需要
贛東北地區素有“八方通衢”和“豫章第一門戶”之稱,交通便利,中藥資源豐富,旅游資源豐富。上饒市已獲批成為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和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因為該地區沒有中藥學專業,外來院校中藥學專業人才又存在留不住的現象,難以為建設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保障,需要提地方高校增設中藥類專業。
據統計,2015年贛東北地區的上饒市平均每千人口病床位3.74張,低于全國和全省的平均水平(低全國1.37張、低全省0.59張);千人注冊執業(助理)醫師1.55人,注冊護士1.61人。注冊執業(助理)醫師、護士分別低于全省0.13%和0.35%。基層缺醫少藥,特別是中藥類人才更為短缺,醫務人員學歷總體水平低,人民群眾的生命權是平等的,當地人民也迫切需要中醫藥人才。
總之,“十三五”期間,隨著國家對中醫中藥產業的大力扶持,中藥行業將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近年來,贛東北地區及整個江西省的中藥產業發展迅速,經濟利益日漸顯著,對“既懂專業理論知識,又具有一定操作技術”的中藥專業技術人才有很大的需求。贛東北地區院校開設的中藥專業符合企業用人的需求,對做大、做強江西,特別是贛東北地區的中藥行業,實現贛東北地區中藥現代化的快速、全面發展勢必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呂巖.健康產業: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巨大機遇和挑戰[J].理論與現代化,2011(1):16-20.
[2]薛琦,蔡少華.健康產業發展對中醫藥人才的需求分析[J].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29(2):94-97.
[3]曹海祿,王衛權.我國中藥材種植業現狀與發展建議[J].中國現代中藥,2015,17(8):753-755.
[4]張建斌,董勤.基于健康產業的中醫藥人才需求分析[J].江蘇科技信息,2013(24):17-19.
[5]吳淑玉,李劍萍,郭洪興.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高等植物多樣性[J].南方林業科學,2016,12(2):120-123.
[6]劉勇,張琪袁,榮斌.江西武夷山自然保護區藥用植物資源調查[J].福建林業科技,2016,12(1):86-89.
作者簡介:
劉建明,陳慧,寧國強,葉穎俊,江西省上饒市,江西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