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5-164-02
摘要 團體操運動是一項集體表演的、具有一定主題思想的體育與藝術高度結合的綜合性表演項目。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對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大學體育開設團體操實踐課程的可行性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論證,發現團體操課程遵循了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興趣愛好,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意識,為獨立學院開設團體操課程提供理論依據和合理化建議,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了可選擇的方案。
關鍵詞 文化建設 獨立學院 團體操課程
一、前言
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把文化自信作為文化乃至民族復興的一個動力之源,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文化建設的核心是滿足人民的精神需求,要繼承創新,既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涵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同時也展現中華文化的時代風采。校園文化是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是社會文化建設與發展的縮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文化的發展。團體操運動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的傳承和延續,是開展校園體育文化交流主要表現形式之一,它主要是將體育技能和文化創意相結合,能夠表現一定的主題思想,反映當前社會的精神風貌和學校的特色,對當代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心理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確定的體育課程內容的主要原則是健身性與文化性相結合,科學性和接受性相結合,民族性與世界性相結合。隨著學校體育項目的豐富,團體操作為能夠集合大部分人參與的運動項目也越來越受到學生的喜愛。本研究以在獨立學院大學體育課程開設團體操課程為目標,對獨立學院大學體育課程開設團體操課程的可行性進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探尋團體操能夠在獨立學院開展的合理路徑。
二、獨立學院開設團體操課程的必要性
團體操項目納入高校體育課程,是團體操良性發展的必由之路,是高校體育課程挖掘體育資源的新方向,是對體育課程的補充、完善與創新。它符合現代體育所倡導的運動的健康性、娛樂性和實用性,符合身心全面協調發展的需要,符合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的要求。目前團體操在我國高校開展的時間較短,相對于體操專業其他項目而言,團體操是一個有待發展的運動項目。
(一)團體操課程的開設是社會文化建設在校園文化中的具體化。
隨著文化建設在全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校園文化的建設也得到了重視和發展,如何豐富校園文化的內容成為各高校文化工作者的首要任務。在各級高校,團體操越來越多地運用在各種文藝活動或運動會開幕式上,也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學生的喜歡,通過團體操表演不僅能夠展示學生體育運動技能,彰顯當代大學生的青春與活力,還能夠烘托良好的體育氛圍,滿足部分學生的體育需求,同時能夠提高參與者和觀賞者的審美能力。團體操課程的開設極大地豐富了校園體育文化的內容,完善了學校體育課程體系,實現學校體育課程的多元化,豐富了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的內容,使更多的學生享受團體操帶來的喜悅。團體操活動是弘揚體育精神、傳播體育文化的一種手段,既豐富了課外文化生活,陶冶了心靈,同時也促進了校園體育文化氛圍的形成。
(二)開設團體操課程有利于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的推進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多次提出要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當前,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深入推進素質教育,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已經成為教育領域重大而緊迫的任務。高校學校體育教育教學改革,應通過體育教學,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團體操實踐教學課程以體操為主要元素,兼收了大量的藝術形式,從而使團體操不僅具有獨特鮮明的體育特色,更具有絢麗多彩的藝術魅力。學生通過訓練和表演,能夠樹立愛國主義思想,增強集體榮譽感和組織紀律性,培養團結協作和吃苦耐勞的作風,增強體質,提高審美意識和藝術素養,給參與者帶來美的享受,促進學生社會化的形成。所以團體操教學課程的開設,既有利于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的推進,還能帶來高校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綜合發展。通過團體操教學促進其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使之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所需要身心皆健康的高素質合格人才。
(三)開設團體操課程有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團體操運動在培養學生團結合作、頑強拼搏等方面的心理素質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團體操訓練過程中,每個動作的設計與編排,學生參與過程中的熟練配合能夠激發大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通過同學們之間的人際交流,擴大彼此的交際圈,促進交流愉悅身心。培養了學生的健康心理,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將團體操訓練與課程納入高校體育課,不僅可以起到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等素質的全面發展,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團隊意識,積極進取精神,拼搏向上的毅力等優秀品質的形成。
(四)開設團體操課程有利于學校品牌的塑造
正所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團體操表演是文化傳播的窗口,當今世界許多國家的運動會,特別是奧運會或大型活動往往都以它來渲染氣氛,同時借此機會宣傳本國、本地區的政治、經濟、體育、藝術水平,弘揚民族文化和體育精神。在高校,團體操課程的開設豐富了學校的校園文化生活,特別是學校特色體育文化得到了充實,它將體育技術動作通過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展現多元化的校園文化生活,通過學校運動會及大型文藝匯演中團體操的表演將學校的辦學特色與辦學宗旨傳播到社會,宣揚了學校的文化建設,打造了學校體育名片,讓人們對學校有了更新層面的了解,提高了學校的社會影響力。
三、團體操課程開設的可行性
團體操動作簡單易學,表現效果突出,既是校園體育文化活動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又可以完善體育教學課程體系。針對在獨立學院體育課程開設團體操的可行性,對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體育課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0份,回收30份,回收率為100%,有效率為100%。對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200份,回收195份,回收率為97.5%,有效問卷為192份,有效率為98.5%。
(一)學生需求情況
通過對學生發放問卷調查表明,非常喜歡開設團體操課的學生占18.7%,喜歡開設團體操課的學生占49.5%,喜歡程度一般的占25.5%;由于團體操屬于表演類項目,在喜歡類與非常喜歡類中,女生明顯多于男生人數。
(二)場地設備情況
團體操項目不像球類項目需要專業的規范的場地,團體操對場地、時間與空間并沒有過高的要求,只要是寬敞平坦的場地即可,既可以在田徑場進行也可以在籃球場進行。團體操課程所用的器械多種多樣,既可以是扇子、藤圈、傘、花球,也可以是各種球類、彩帶、熒光棒乃至踏板、盒子等,且不同的道具能夠編排出各種不同風格的表演套路。目前,各獨立學院擁有的體育場地、場館設施和音響設備能滿足團體操課程的教學與訓練的要求,為團體操課程的開設提供物質保障。
(三)師資配備情況
教師綜合素養直接影響著一門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未來發展。團體操課程教師資源的相對缺乏是造成團體操課程開展緩慢的主要原因。團體操課程師資問題,可利用學校現有的體操、藝術體操、健美操和體育舞蹈等相近專業的教師這一資源,通過自學、培訓、進修具備團體操教師的素質后先行開課,再通過不間斷地教學、進修和自學來充實自我、完善自我,不斷地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保證團體操課程的教學質量。另外也可以通過引進具備團體操教學能力的新教師來擔任教學工作,為獨立學院團體操課程的開設提供了人才資源的保障。
四、團體操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
團體操課程體系的構建是保證團體操課程順利開展的基礎保障,合理的課程教學體系通過教學評價和反饋能夠及時反映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期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一)組織形式
團體操運動有著豐富的教學組織形式,田徑場、籃球場等均可作為進行團體操實踐性教學及訓練的場地。同時團體操開課形式可以采用體育限修課和體育任選課的方式進行。根據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體育教學安全性的要求與高校學生的群體性特點,我校團體操教學的主要形式是以體育選修課程的方式開展教學工作,通過學分制的方式在大一、大二學生中進行開課教學。
(二)教學內容
團體操課程的教學內容分為專項理論與基礎技能兩部分。專項理論包括團體操運動的起源及發展概況、團體操運動的創編原則和方法。基礎技能包括波浪、滾轉、卷龍、交替、依次、遞進、模進等。通過基礎動作的學習掌握團體操的基本動作語素,配以體操、舞蹈、武術等項目特點編排出不同風格的團體操表演套路。可見,團體操教學課程的設置打破了過去體育教材體系結構單一的局面。
(三)教學結果評價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是對教學活動現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可以了解教學各方面的情況,從而判斷它的質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團體操課程的教學評價主要通過學生的課堂表現、教學內容的完成及團體操表演套路的編排等方面完成。學習小組將所學內容與另一項目相結合,編排出具有一定風格的動作組合,這既鞏固了所學內容又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其創新能力的提高。
五、結論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自2015年開始嘗試開設團體操課程,經過近三年的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團體操教學課程的開設,促進了大學生提高身體素質、心理健康水平與團隊合作意識等方面的提高,對體育課程教學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這對于其他獨立院校乃至其他高校開展團體操課程提供了一定的參考。由于一些客觀存在的因素如:學校之間發展不均衡、師資短缺、領導不重視等致使團體操在高校之間推廣較慢。要促進團體操課程在獨立學院的良好發展,應將團體操教師培訓放在首位,各級教育部門應在體育教師培訓中適當加入團體操內容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