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目前我國高職室內設計專業課程設置的特點、存在的不足,分別從針對課程目標設置培訓等級、行業參與制定培訓方案以及完善課程評價體系三方面提出自己的見解,希望能夠對高職室內設計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貢獻一分力量。
關鍵詞:高職;課程設置;優化發展
針對目前我國高職室內設計專業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必須不斷地改革與發展,才能更好地完善課程設置。本文針對目前高職室內設計專業課程設置的特點、存在的不足,分別從針對課程目標設置培訓等級、行業參與制定培訓方案以及完善課程評價體系三方面提出自己的見解,希望能夠對我國高職室內設計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貢獻一分力量。
一、 針對目標設置培訓等級
(一) 課程設置明確目標
筆者認為可以借鑒國外優秀高職設計專業成功案例以及社會培訓機構的培訓模式,設計出符合高職設計專業的培養方案,把培養目標再次進行細化,分析制定出針對不同層次人才的培養模式。在學生接受完一年的公共學科與專業基礎學科學習后進行測評,并且完成相應的分析,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在之后的專業課程學習中設置專業培訓等級,設置相應的能力標準以及框架體系,而不是采取“一刀切”的教育方式,不考慮個體區別,這樣才能明確培養方向,滿足企業對專門人才的需求,在滿足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實行培訓等級的方式。
(二) 課程設置明確培訓等級
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培訓等級:第一級作為最基礎的培訓等級,主要培養學生具有綜合的專業知識,能夠熟練運用與專業相關的各項技術軟件;第二級是專業深化學習階段,如果學生在進行第一階段學習后,有比較大的興趣和動力,并且自身學習能力較強,可以繼續深入學習各類空間設計的相關知識;第三級是專業拓展學習階段,一部分學生在經過系統學習后,專業知識扎實,求知欲望較強,希望學習更多的與專業相關的知識,或者希望能到更高學府去繼續深造,學校可以設置相關拓展課程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在學習完第一階段后可以選擇繼續進階到第二階段,也可以選擇強化第一階段所學知識,同樣在第二階段的學習完成后,學生也可以選擇繼續進階或者強化,并且學校與企業聯系,為每一階段的學生提供相應的實踐機會。這樣就必須按照不同的教學目標、實際教學效果進行分階段的課程設計;使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目標更明確,重點更突出;使學生能夠有更多的學習主動性,可以根據自身能力和特點選擇自己的學習課程,并且在專業實踐中展示自身的能力;使企業能夠更輕松地挑選到適合的人才。
二、 行業參與力度的加大
我國的高職教育一直強調企業的參與,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雖然逐漸脫離本科教育的模式,加強了與企業的聯系,但筆者通過對相關企業和已就業的學生的調研發現,目前高職教育與工作實際運用之間還是有一定的脫節,學生往往不能在進入企業后迅速適應工作模式,具有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說明目前高職教育階段,企業參與的力度仍然不強。多數高職院校企業參與的模式都是在制定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時,邀請相關企業的專業人士來校交流提出意見,但行業并沒有實際制定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的權力。筆者認為,既然是職業教育就應處處體現行業的參與,不僅僅是在設置新培養方案時聽取行業專家的意見,而應該讓行業實際參與到教學中來,應該由行業需求來驅動教育系統的發展,制定全國統一的教育體系和能力標準。
在實際操作中,由行業根據市場的需求、發展的前景與方向制定出本專業不同的能力標準與專業體系,教育部門再根據此標準結合自身教學的特點,設置相應的科目課程,有針對性地培養行業所需人才,而相應課程的設置或者調整必須要得到行業權威組織的批準或認可才可以實施,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要。也可學習國外的教學經驗,寬松校園環境,引進一些行業知名企業到校園中設置公司和廠房,使企業能夠與學校零距離的接觸,為學生的學習與就業提供更便捷的環境。
三、 課程設置評估標準的優化創新
(一) 評估主體的確認
但相對于其他教育類型來講,高職教育與市場和企業的聯系非常緊密,室內設計專業更是需要行業的深度參與才能不斷地提高教學質量。一部分兼職的教師直接來源于企業的管理人員、設計人員、施工人員;課程的設置需要企業參與;學生的實習實訓、頂崗實習需要在企業進行;畢業生的最終服務對象是企業,而目前針對高職院校教學質量以及課程設置的評估工作卻是局限在教育系統內,是在沒有行業參與的情況下進行的評估,筆者認為這違背了教育評估的科學性、客觀性、發展性原則,這樣也失去了評估的目的和意義。
以高職室內設計專業來講,對其教育模式以及課程設置的評估,需要由三方的代表組成評估委員會的成員,包括同類高職院校或高級別院校的相關專業的教育專家或學者;室內設計行業中具有代表性質的相關企業人員;對高職教育事業相當關注并有一定見解的社會人士。在人數配比上,由于評估工作對專業化知識的要求較高,所以評估主體應以教育部門的專家學者為主,行業、社會人士為輔的形式來組成,這樣才能公平、公正、有效地進行高職教育及其課程設置的評估。
(二) 評估模式的改變
五年一次的教學評估工作往往使得學校與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來整理資料。筆者認為課程設置作為每次評估工作的重點,又與行業聯系相當緊密,可以考慮進行一種小規模、耗費少的單項評估的形式來執行。以高職室內設計專業課程設置來講,可以在專業與企業之間建立一種機制,每兩年請相關企業參與一次高職院校室內設計專業的自我評估,這樣有利于學院檢驗自身課程設置是否符合行業要求,課程設置的執行情況,課程設置中出現的問題也能夠得到及時的解決,促使室內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具有更好的市場適應性。通過兩年一次的自評也有利于課程設置的不斷完善與發展。
通過對高職室內設計課程設置的優化,逐步建立更適合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教育體系,真正做到全民教育,使更多的學生可以接受到專業系統的教育,通過有效的、高質量的教育與培訓,人力資源的不斷開發,使社會與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得到保證。
作者簡介:
劉麗,講師,江蘇省南京市,南京正德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