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教育發展,需要適應社會、企業對現代技術工人的需求。為提高這種適應性,可以著力于采用“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走出去學習國外先進職業教育制度的同時,引進國際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經驗,并付諸實踐。江蘇省目前已開始著力開展多項中德合作辦學項目。通過各大院校的努力發展,中德合作辦學已悄然展開。我院近年也開展中德合作辦學項目,合作班的專業教學能否順利開展,關系著合作項目能否順利開花結果。
關鍵詞:中德合作;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本土化
一、 從機電一體化專業看中德合作辦學現狀分析
如今,“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戰略對接,職業教育作為一種教育類型,明確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對于國家、社會的重要意義,并著力強調要“把發展職業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 關于國內職業教育中的中德合作現狀
現在,國內職業教育大力支持引進借鑒發達國家職業教育先進思想和經驗,培養高級技術工人,滿足企業、社會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各職業院校與德國工業行會以及職業培訓中心等合作,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與教學。
全省技工院校已開始推進職業教育國際化進程,發展國際化辦學。然而,雖然國際合作辦學在省內已經有多家技師學院開展,但尚處于起步階段,并未成熟。尤其是像機電一體化等專業,不僅在全省范圍內,甚至在德國,都沒有成熟的專業教學經驗。
(二) 我院中德合作辦學中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學概況
我院積極探索、推進國際化辦學,攜手常州雅堂德中教育,聯合德國埃爾福特培訓中心,開展中德國際合作。機電一體化,作為學院中德合作專業之一,在專業教學中,主要涉及的模塊知識點在德方的人才規格書中雖有相應的條款規定,但可操作性不高,尚且缺乏與之配套的系統專業教學計劃,以及相關的培訓項目載體、任務書等教學資料。甚至部分內容從沒有涉及過,尤其如德標、歐標文件等資料的缺乏,給教學實踐帶來了困難。
二、 中德國際合作辦學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學項目設計與實踐
(一) 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學本土化理念
雖然中德國際合作辦學,方式方法與渠道各不相同,面臨的問題與困難也有很大不同,但就具體的辦學合作項目,需要解決的問題確很多。學院中德國際合作辦學,在現有專業教學基礎上,結合德方提供的機電一體專業人才規格書,對于部分專業內容的教學,規格書中的有相應條款,卻沒有很好的可操作性,需要將其本土化。
人才規格書的本土化過程,就是從德方規定的條款與教學要求出發,通過將國內現有相關專業課程教材與內容進行解構,找到與規格書相匹配的較為詳細的知識與技能點,進而,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重構為學院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操作的教學項目與內容,并且通過教學實踐,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考核。
(二) 專業教學項目設計與實踐之解構
分析與解構,即從德方規格書所規定的條款、教學目標與內容出發,通過將國內相關的教科書,或者教學項目內容進行解構,找出與德方規格書內容相匹配的詳細的知識點。一個條款要求的理論知識點,可能對應多本教科書,也可能在多個項目中得到體現;其技能操作要求,可能在多個操作項目中會進行教學。比如對于規格書中“測量和檢查電氣量”的要求,可對應《安全用電》中接觸人體的安全電壓與安全電流等知識,也可是《電子測量與儀器》中的知識點,或是實訓項目中具體電氣量的測量。分析與解構的結果,就是從現有教材與項目中解構出與德方規格書要求相對應的理論與技能知識點,或者是實訓項目。例如從《電工基礎》中解構出電路的基本概念和物理量、電阻與電導等相關知識點,與人才規格書中模塊教學內容相對應。如果沒有現有內容,就需與德方專家協商,確定相關知識點。
(三) 專業教學項目設計與實踐之重構
通過分析與解構之后,就是對其理論知識點,以及技能操作點,進行重構。在專業教學的起步階段,理論知識點的教學非常重要,這是給學生打基礎的階段。然而,隨著技術的發展,專業所涵蓋的知識面與知識點,越來越寬廣,即實際的教學內容會非常多,但教學時間是有限制的,還要完成相應的教學內容,達到良好的教學要求與效果。這就需要在進行理論教學的同時,借鑒德國的雙元制職教模式,以項目任務來驅動的工學結合一體化模式教學。因此,在知識與技能的重構過程中,應著力于涵蓋解構之后的理論與技能知識點,尋找或者設計開發對應的教學項目。例如在《控制線路安裝》項目中,將解構得來的知識技能點,如低壓電器的原理與應用、線槽安裝、電氣線路安裝與調試等,并將對學生的團隊協作等能力培養,也考慮在內。最后通過此項目的教學實施,來實現知識的重構,完成人才規格書中,相應理論模塊中關于組件、電氣測量等教學內容與要求;同時也能實現技能模塊中關于電氣裝配和零部件安裝、測量和檢查電量等教學內容與要求。
三、 體會與思考
通過中德國際合作班專業教學項目實踐,認識到專業技能教學,尤其是機電一體化等綜合性非常強的專業,剛開始接觸專業的第一年,通過理論講解的課程形式,需要概括性的讓學生知道需要學到哪些專業知識,然后通過實訓操作項目教學,讓學生知道并理解理論基礎在哪里,是什么,甚至讓學生以團隊的形式區去探索性地尋找答案。在實踐教學中,理論教學應注重實用性,與實踐緊密聯系,服從實踐需要,實踐需要什么理論就學習什么理論。中德國際合作班的專業教學,應該重在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與自我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馬景槐,朱福先.中德合作辦學工程力學課程教改與實踐[J].江蘇理工學院學報,2009(04):44-49.
[2]姜大源.學科體系的解構與行動體系的重構——職業教育課程內容序化的教育學解讀[J].教育研究,2005(8):53-57.
[3]翟鶴,張昕,赫爾穆特·貝克.中國本土化雙元制職業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以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5(12):6-7.
[4]馮帆.論中德職業教育“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差異[J].繼續教育研究,2015(1):134-138.
作者簡介:
殷寶榮,江蘇省蘇州市,蘇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