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小學教學的重要環節,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積極推動個性化教學,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卻存在著作文命題主觀隨意性較大、缺乏個性化的寫作指導以及教師教學方法不足等諸多問題。本文在對其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針對性地提出了具體的對策建議,以期對推進我國小學高年級作文個性化教學有所參考。
關鍵詞:小學作文;個性化;教學策略
我國是一個有著數千年歷史的文化大國,其文化得以薪火相傳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國有自己的文字,而在這方面語文學科又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影響著共享發展的結果。而在語文學科中,寫作成為其靈魂所在。但是,目前學生在作文寫作方面假話、空話、套話問題較為嚴重,再加上缺乏個性化的指導,使得小學高年級作文寫作質量參差不齊,缺乏創意。小學語文新課標要求,寫作要貼近學生實際,引導學生表達真實情感,鼓勵自由表達,減少命題作文的寫作,不斷培養學生的寫作熱情。這些理念表明,目前在小學高年級作文寫作中積極推動個性化教學,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給予每個學生敢于表達和樂于表達的機會和平臺,是每個教師在作文寫作教學中面臨的緊迫課題。
一、 小學高年級作文寫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語文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其對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自身情感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從整體上而言,小學高年級作文寫作教學中卻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小學高年級作文個性化教學形勢不容樂觀。
(一) 作文命題主觀隨意性較大
作文的恰當性和貼近生活性是作文寫作的前提和基礎。如果作文題目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心理發展的特點,必然會極大程度的調動學生作文寫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相反,如果作文題目僅僅從老師的主觀意愿出發,忽視學生的興趣以及心理發展特點,必然無法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使得作文寫作淪為迎合老師的工具。從理論上講,個性化作文教學的關鍵點就在于老師應將作文題目與學生的興趣和心理特點相聯系,突出每個學生在作文寫作中的個性化特點。然而,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作文題目卻具有極大的主觀性和隨意性,部分老師在作文題目的擬定上常常從自己的主觀意愿出發,忽視學生的個人興趣和心理特點,將布置作文看成是學生成績的工具,這樣必然無法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這也是現實教學中之所以出現學生面對老師的作文題目無法下筆、無話可寫的重要原因。
(二) 作文寫作缺乏個性化的指導
寫作能力的形成是一個歷時性不斷培養訓練的過程。也就是說,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并非具有先賦性,而是經家長和老師通過合理科學的方式不斷指導和訓練出來的。如果小學階段學生缺乏科學有效的寫作訓練,必然會影響學生寫作的熱情和積極性,難以形成良好的寫作能力,阻礙學生的發展。目前,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老師在對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指導中存在著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忽視作文寫作能力的訓練和培養,二是忽視學生個性的培養。部分老師在作文寫作教學中,過度強調寫作技巧,而忽視了更為關鍵的寫作能力的培養,致使學生的作文無論怎么寫都千篇一律,呈現出模式化的傾向。這樣必然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無法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和寫作積極性。
(三) 教師教學方法不足
合理科學的作文教學方法對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至關重要。所以,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融入作文寫作和訓練中,對于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和寫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一些教師卻忽視或者不懂得將科學的教學方式運用到學生的作文教學中去,只是一味地固守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認為作文教學就是鼓勵學生背作文模板,這樣也必然會限制學生的寫作思維和個性化的發展。此外,教師的作文教學多停留在理論層面上,缺乏對學生富有針對性的指導,這樣既無法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也必然會限制學生的寫作空間,致使學生缺乏作文寫作的熱情和信心。
二、 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作文個性化教學的策略
(一) 鼓勵和培育教師的個性化教學理念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目前,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個性化特點,一切為了分數、為了升學的教學思維極大程度的扼殺了學生作文寫作的積極性和寫作熱情,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此,要倡導作文寫作的個性化,其關鍵點就在于使廣大教師樹立作文教學個性化的基本教學理念。教師應真正從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高度出發,摒棄傳統作文教學中陳舊的教學思維,積極將作文教學與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心理特點相結合,克服作文教學活動僅僅從自己主觀經驗出發的思維定式,積極參與到學生作文學習和訓練中去。此外,教師也應對自身定位的認知,由原先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參與者,在作文教學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二) 拓展個性化寫作題目和寫作內容
命題作文是當前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的主要方式。然而,這些作文命題卻存在著與學生實際和心理發展特點相背離的問題,教師對作文命題存在較大的主觀性和隨意性,不能與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生活實際相結合。因此,要做到作文個性化教學,就必須減少命題作文的數量,積極拓展個性化的作文題目和內容。具體來講,其應該堅持以下原則:一是作文命題應與學生心理特點和生活實際吻合。學生在每個成長階段都有其獨特的生活感知和愛好,因此作文命題應密切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心理特點相結合,積極探索新的和富有個性化的作文命題。二是作文應具有足夠的寫作空間和想象空間。即作文命題應具有開放性,寫作空間小的作文題目會限制學生的寫作熱情和欲望,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三) 提升作文教學方法
從根本上講,傳統的作文教學方法是不利于學生提升學生的寫作熱情和寫作能力。因此,教師應積極轉變觀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既抓學生的閱讀課程,又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具體應做到:一是加強學生的閱讀訓練,堅持讀寫相結合。二是應將兩個課堂相結合,不斷將課上與課下的生活體驗和作文寫作密切結合,使學生因感而寫,言之有物,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國青,張玉強.共享發展的政治屬性及其價值分析[J].長白學刊,2017(6):26-30.
[2]宋延齡.小學高年級作文個性化教學研究[J].語文天地,2017(27):42.
[3]呂艷輝.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
賈康康,山西省朔州市,山西省山陰縣馬營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