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高中每年都會向社會輸出大量技術型人才,現代企業對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除了技術達標外,對人才的知識儲備、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也有了明確要求。在職業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從知識性、技術性、創新性角度出發,對課堂教學行為進行動態研究和調整。
關鍵詞:職業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行為;思維能力
教學行為是動態的行為系統,教學行為包含教學形式和方法,同時它主要研究由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中反映出來的行為品質。如直接層面的,教師的教學語言、板演示范、表情姿勢等。同時它更加關注師生在知、情、意、行和個性創造層面的穩定性和自主性。對教學行為開展研究不僅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而且可以推動教學行為不斷按照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來靈活變換,不斷完善,使教學內涵日益豐富和復雜,富于創造性,從而創造出了大的教學效益。
一、 職業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行為研究的迫切性
當今社會處于信息化時代,信息更新和知識儲備成為人才培養的關鍵因素。高中數學在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關鍵性作用,無論是學生日后進入高等學府繼續深造,還是步入社會,數學的育人價值都非常關鍵。數學教學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其他學科的進步。數學的思維對生產和實踐的指導價值不言而喻,同時前沿的數學理論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和長遠性發展也會產生深刻影響,組織學生學習最新的數學知識,從而促進其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能夠推動學生朝著知識化、人才化的方向邁進,進而提升高中生對自己人生規劃的能力,培養其職業意識與創業的精神。
二、 基于S-T分析法改善教學形式
S-T分析法中的S指的是學生(student),T指的是教師(teacher),通過S-T分析法對課堂教學行為進行研究注重的是教師的教學風格對學生知識接受產生的影響。也就是我們通常所注重的“以生為本”,針對某一節課,教師可以從課程銜接、課堂結構、教學模式等多個方面進行嘗試和調整,而這一變動的唯一檢驗方式,就是學生的學習成果。從教學的結果就可以準確反映出教師教學的優點和不足,同時還可以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進行學法和習慣的糾正。
以“函數概念與基本初等函數”這個部分為例,這個部分從總體來看沒有太難的知識點,計算量也不會很大,但是它所包含的內容非常多,函數與方程、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以及函數與不等式等都包含在內,同時這部分內容是高考的重點,因此在講解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首先需要明確自己的信息傳遞行為,即T行為。教師首先要明確課程的重難點,這樣才能更好地在課堂上向學生傳遞信息,如果要檢驗教師的方式是否到位,最有效的標準就是分析S行為,比如學生對函數概念是否明白,對函數與方程的異同點是否掌握,一道題目是否可以快速列出方程并求得結果等。根據學生的學習品質,教師再有針對性的采用啟發式教學或者類比歸納,這樣教師可以有的放矢,學生們更可以學有所得。
三、 基于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方法
在高中學習階段學生們除了學習技術理論之外,數學是職業高中的重點科目,在數學學習中集合、函數、三角函數、不等式、數列、立體幾何等內容學生都必須了解并熟練掌握,這些知識看似分散,其實它們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性,而且與學生們學習的技術理論也有很大的相關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
在互聯網技術支持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在利用了多媒體、數字化實驗室等教學手段之后,高中生普遍能夠通過教師深入淺出的講解掌握課堂教學核心與重點內容,并且就其所不理解的知識內容與教師開展對話,促使數學知識能夠被其徹底掌握與領悟、同時教師通過對話能夠及時發現教學內容的不足之處,繼而加以改進。
此外,在日常的考試過程中,教師可以借著信息技術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科學分析,哪些題目出錯率高,哪些題目做法可以簡化,哪些知識點學生掌握的不扎實等,都可以通過統計學方法形成科學結果。這樣在教學工作中,師生之間的互動行為無論是在頻率上還是在內容上均有質的飛躍,教學更有針對性,而不再是泛泛而談。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組成數學知識討論小組,利用自身的數學思維與其他學生之間展開交流,從而進行學習方式的比較與辨別,促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將自己的困惑與大家展開交流,教師則應該考慮采用深入淺出的教學語言釋疑解惑,學生更愿意與教師互動溝通。
四、 結語
無論是對學生而言去企業競聘展開職位競爭,還是從整個國家來看企業、資源、核心技術的競爭,歸根結底都是人才的競爭。在信息時代互聯網技術影響之下,課堂已經不僅是教學的唯一場所,學生走出校門之后依然需要不停地充電學習。對課堂教學行為開展研究不僅僅可以有效指導學生的課內學習,對于其課外提升以及自主學習都有深刻指導意義。高中數學的教學行為能夠有效監測新課改以來課程實施所取得的成果,還能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以改進和研究。教師不僅要站在課堂上授課,還需要站在學生角度,對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動機開展深入研究,使他們成為具有內涵的,具有修養的社會所需人才。
參考文獻:
[1] 趙壽忠.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高中數學研究性學習教學策略初探[J].考試周刊,2018(15):102.
[2] 沈健.淺談現代信息技術輔助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
作者簡介:
童仙龍,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