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艷
[摘要]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有效利用好“互聯網+教育”,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有效的多媒體手段能使難懂的問題具體化,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容量。互聯網教學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課堂教學實現了課外延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通過各種操作手段和練習,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互聯網;有效性;綜合能力;課外延伸
在新時代下互聯網已經走進家家戶戶,互聯網以信息技術為載體在社會生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未來的教育也必將是人與人工智能協作的時代。由于各種不同的因素,其實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異,教師需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新時代下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學生打開了新的一扇門。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有效利用好“互聯網+教育”,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
一、提高課堂效率
著名心理學家烏申斯基說:“如果最初的教學充滿了形象、色彩、聲音,能夠為兒童多種感官接受,我們就能使自己講授的知識為兒童所接受。”多媒體教學正迎合了這一點。教師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把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形象化,充分利用學生的感官,結合形象、色彩、聲音,利用圖像、視頻、動畫等功能,讓學生聽、看、想相結合,有效地使難懂的問題具體化,增加了課堂教學信息容量,將學生帶進充滿趣味的數學空間,既能提升學習樂趣,又能減少新知對學生心理的沖擊,有利于學生專注度的提高,同時突破教學難點,提高課堂效率。通過多媒體演示,學生專注于觀察,認真思考,經由知識遷移,便能理解一些公式的推導過程,抽象的知識難以用語言描述清楚,而大量的動手操作又占用了太多的課堂時間,以動態演繹和學生合作探究相結合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學得新知識,易于理解和記憶,同時節省了大量的時間用于學生的課堂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此外,教學中學生通過觀看微課,拓寬了思路,在傾聽中得到發展。由于演示直觀、形象、生動,有助于學生對較復雜知識的直觀理解,能對學生的思維發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六年級上冊的綜合應用《確定起跑線》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掌握了圓的概念和周長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400米橢圓式田徑運動場跑道,是學生司空見慣的且經常接觸到的事情,但學生以前沒有用數學眼光去觀察過跑道有什么數學問題,今天把它放在數學課中去研究,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前可要求全體學生利用網絡去預習查閱關于本課的相關資料,有能力的自己去觀看《確定起跑線》相關的課件,看明白的學生可以把課件下載下來,或者發送到班級的QQ群里面,在課堂上以小組的形式來匯報。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只要給他一個展示的機會,他們就會給你一個驚喜。展示中他們利用各種資源作為參考,以自己目前的能力制作各種課件,有的是利用自己的手繪跑道拍成照片,再制作成課件;有的直接利用網上的動態課件演示出將左右的彎道合成一個圓,讓題意更加容易理解,然后又通過小組的合作、交流,傾聽別人的意見和想法,激發學生的靈感,讓每一個學生對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可以及時鼓勵學生大膽設想,呵護他們的創新思維。隨后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填表找出相鄰跑道的差距,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最終觀察發現400米跑相鄰跑道起跑線的差距是“跑道寬×2×π”。用這個代數式來表示,這樣既便于學生發現規律,也減輕了他們的計算負擔,與此同時,思維品質也得到了提升。學生在探究活動中不僅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也獲得了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數學素養得到進一步提高。最后,教師安排學生應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不但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拓寬了他們的思維,也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精彩。
二、實現課外延伸
在互聯網下,學生的學習也變得多樣化,多媒體技術實現人機互動,實現一對一教學,實現課堂的延伸,關注到每一位學生學習,激發學生的數學潛能。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虛擬現實技術能夠實現模擬出真實的現實生活情境,有助于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產生與發展,把數學知識回歸到現實生活中,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ヂ摼W教學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課堂教學實現了課外延伸。在教學中許多沒有得到充分拓展問題或需要及時和學生溝通交流的問題,在這里都可以實現。俗話說聽到不一定掌握,看到不一定明白。在目前的教育學習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的。同時,學生學習也是有有效期的,若問題在某時間得不到解決,存在的時間長了,不及時復習,鞏固知識,不實際操作不去應用,學習的知識會遺忘。學生會將誤認為之前的錯誤理解為正確答案,長期犯錯也會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近些年,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長都有智能手機,而且都能夠靈活使用手機的基本功能。采用手機在線作業提交,可實現課外教學活動的延伸,做到一對一教學輔導。教師可利用微信平臺把微課視頻發到家長群里,層次弱的學生可以反復觀看,直到看懂為止。還可以利用班級微信群,利用教學軟件作業盒子,布置的作業實現在線提交,教師也可以根據情況一對一教學輔導和評價。使用中通過比較總結,發現微信提交作業要比作業盒子提交作業老師額外工作量增加的比較多,所以,根據微信和作業盒子的各自特點,可將培優放在微信提交作業上面,保證對學生的問題做到課后一對一的解答輔導。把轉化放在作業盒子上面,在這里留一些基礎知識日常作業和復習鞏固的分層次作業。在這里學生可以根據系統提供的參考答案直接訂正,老師在后臺查看時根據給出的答題統計,把錯誤集中的問題在課堂上統一講解。在作業盒子中,教師可經常組織一些一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口算比賽活動,在每一次的提交后學生們都能看到自己的成績以及和同學間的差距,對于錯誤的題目學生認真糾正后強化了記憶,通過一次次的口算競賽,學生的口算能力提高了。每天課余時間學生們都自覺地在家長陪同下進行各種基礎練習,為進一步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互聯網中學習還有同學的互動,教師的指導,教師能夠通過作業平臺對學生的作業及時給予評價和獎勵,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
三、提升綜合能力
互聯網加教育不但應用于課堂教學、促進家校互動和課外延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還可以通過各種操作手段和練習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如在班級分層次的數學學習群里面,有時一個學生提出的問題,立刻喚起其他同學的學習興趣,其他學生都會積極參與、討論,在這里實現師生合作和生生合作,從而達到優化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創造性思維的良好教學效果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此外,在互聯網搭建的平臺中學習,學生除了基本的學習技能外,還需要掌握一些特殊的學習能力,他們只有與時俱進,才能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才能不斷更新自身的學習觀念,逐步提高自身的學習和創新能力,使教學質量的最優化和教學效益呈現最大化。在數學概念、公式的復習中,教師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處在主動位置,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利用電腦、手機去互聯網搜集、整理每一個單元系列必須掌握的知識,繪制個性的樹型知識結構圖。這樣,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建立起豐富形象的學習經驗,然后再過渡到抽象理解,知識更加扎實,而且動手主動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另外在互聯網下可以把以往呆板、單調、索然無味的練習進行多變性的設計,使練習更加有層次性和梯度性,使優秀生能夠從中得到挑戰,同時也能使學困生得到成功的喜悅。
總之,現代課堂因互聯網技術帶來全新的課堂面貌,由傳統課堂邁向數字化教學。在實際教學中,科學地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或理性地將平板電腦引入課堂,都能化抽象為具體,把枯燥換成趣味,變被動為主動,給小學數學教學帶來正面影響,有利于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引導學生自主、生動、愉快地學習,使他們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路海東.小學生數學應用題解決的認知與元認知策略及其訓練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4.
[2]張振新.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復雜問題解決的認知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5.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