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英
摘要:本文對海北州發展循環畜牧業所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發展循環畜牧業的工作思路作了闡述,以供同行參考借鑒。
關鍵詞:循環畜牧業:現狀;建議
近年來,海北州不斷創新畜牧業發展思路,在轉變生產經營方式、基礎配套設施建設、草原生態保護建設、綜合服務體系建設、產業化經營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的突破,畜牧業整體發展水平不斷得到提升,促進了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的轉型發展,為探索發展循環生態畜牧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l 基本情況
海北是一個以牧為主、農牧結合的藏族自治州,轄4縣1場30個鄉鎮214個行政村,全州總戶數8.89萬戶、總人口28萬人。全州擁有天然草場3972萬畝,農作物播種面積63.2萬畝。全州存欄各類牲畜326.97萬頭只,其中:羊273.25萬只、牛53.73萬頭、生豬2萬頭;牲畜繁活率、總增率、出欄率、商品率分別達到87.99%、53.12%、52.86%和54.55%。母畜比例61.34%。肉類產量達4.75萬噸、奶產量3.5萬噸、毛絨產量0.42萬噸。
2 取得的成效
一是畜牧業生產經營方式不斷轉變。通過對全州78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評估排序,選擇了資源整合率較高、發揮作用明顯的9個生態畜牧業合作社進行試點建設,重點開展合作社牲畜、草地等生產資料作價入股、資源重新組合的股份制生產經營模式。二是飼草料產業發展步伐明顯加快。通過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擴大飼料生產規模,開發飼料新產品,提高飼料的人戶率,全州先后建成年飼草加工能力達1萬噸以上的飼草料加工企業4家,年飼草料生產量達到8萬噸以上,配方飼料生產率達到60%以上,飼料人戶率達到80%以上。三是標準化規模化養殖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州共建成畜禽規模養殖場145家,各類牲畜飼養量達21.07萬頭(只),出欄規模規模達17.48萬頭(只)。四是畜牧業產業化進程日益凸顯。全州省級以上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37家培育各類農牧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1271家,創建新型家庭農牧場214家,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52%。五是畜牧業科技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全州逐步建成了羔羊專業化生產、牛羊舍飼養殖、藏系羊繁育、飼草料生產加工、農畜產品產加銷為一體的畜牧業產業體系,運用科學配方飼養、秸稈氨化、青草微貯等實用科技等高效養殖技術,畜牧業科技含量得到穩步提升。
3 存在的問題
3.1 牧民發展循環生態畜牧業的意識不強。長期以來,受思想觀念制約的影響,畜牧業經濟增長和牧民增收主要依賴牲畜數量的增長,草原生態系統與畜牧業經濟良性循環發展任務艱巨。
3.2 畜牧業發展水平不夠平衡。局部地區尚處于傳統畜牧業向現代高效畜牧業發展的轉型過渡時期,生產經營方式仍然沿襲傳統粗放的草原散養畜牧業,畜牧業專業化、組織化、集約化水平低。
3.3 資源循環利用水平不高。農作物秸稈和飼草料有效利用率不高,農牧區大量糞便消納還田量少,未形成有機的循環系統。畜產品深度開發精深加工不夠,產業鏈條短,產業化程度低,經濟效益不高。
4 發展循環畜牧業工作思路
4.1 加快推進草地生態畜牧業經營新機制。一是加快推進畜牧業集約化發展。充分發揮全州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組織示范作用,引導農牧民積極加入合作組織,加大土地、草場、牲畜、飼草料基地、棚圈設施、農牧機械等生產資料整合重組力度,大力推進股份制經營模式,完善經營分配機制,提高經營層次水平,促進農牧業規模化發展。二是加快推進畜牧業產業化發展。通過推動企業技術創新,促進產業產品優化升級,提升產業產品的層次和品位,拉長產業鏈條,促進資源的綜合利用、深度開發和產業融合,拓展發展領域,放大資源循環利用效應。三是加快推進畜牧業生態化發展。要通過大力實施草產業工程,加快推廣農作物秸稈微貯、飼草青貯等技術,提高飼草利用率,引導養殖戶利用糧食作物秸稈來飼養牲畜,實現過腹增值。牲畜糞便綜合利用,形成優良的有機肥用于飼草料種植,減少環境污染,變廢為寶,在資源的綜合利用中推動循環生態畜牧業發展。
4.2 積極探索建立草畜聯動新機制。加強人工飼草基地建設。充分利用農區、農牧交錯區耕地的同時,發揮地域優勢,通過糧改飼試點工作經驗,以租賃、承包、訂單形式擴大飼草料基地,加大青貯飼草生產能力。形成農、牧結合、草畜聯動的新機制。二是充分利用天然草地優勢。通過黑土灘治理、加大對草原鼠蟲害治理、劃區圍欄,草原禁牧等措施,逐步恢復天然草場的植被覆蓋度和產蓽量。三是改變傳統放牧方式,探索新的輪牧方法。探索建立“春季禁牧、夏季游牧、秋季輪牧、冬季放牧”的高寒草地放牧新模式,并配套獎懲措施和有效監管政策,形成一整套禁牧草場保護和利用有機結合、健康運行的新機制。四是對天然草場進行人工干預,利用現有成熟的技術對退化草場進行“補播、施肥”。加大草原退化草地治理力度,促進草原自然生態修復,不斷提高草原生產能力。
4.3 逐步改善發展循環畜牧業裝備條件。進一步加大畜牧業基礎設施、飼草料產業、綠色農畜產品生產、環保設施、科技培訓等方面的投入。把發展循環畜牧業作為各級政府投資的重點領域,以重大項目為依托,以增強畜牧業資源、畜產品、廢棄物之間的互補性和銜接性為重點,加大對重點領域、產業關鍵環節方面的投入建設,逐步改善循環畜牧業發展裝備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