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琴蓮??
摘 要:師生關系是社會群體關系中一個包含多元因素的一個關系體系,它既反映了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道德關系,也包含情感行為的心理關系等。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到學校培養目標的實現和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從而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提高。學生的行為習慣大部分是在學校養成的,特別是寄宿制小學。而餐廳作為學生生活的重要活動場地,生活指導老師如何與學生很好的交流溝通,教育和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不僅是寄宿制學校的教育管理的主要內容,也是教育的靈魂所在。
關鍵詞:寄宿制;師生關系;學生素養
《漢書·賈誼傳》中有這樣一句話:“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由此可見,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多么重要。而作為寄宿制小學,生活指導老師與學生在一起的時間恰恰是學生生活、行為習慣養成的主要時段,生活指導老師的一言一行常常左右著孩子們的視線。生活指導老師與孩子相處既要讓孩子感覺到老師該有的約束和威嚴,又要讓學生感受到家的自由和慈愛。作為早、中、晚餐都在學校吃的小學生來說,進餐是學生生活的重要部分,如何讓學生吃的文明有序,愉悅文雅,成為學生生活習慣養成的重要組成,而融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提供了重要保障。餐桌上如何與學生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呢?
一、 善于觀察,關注孩子的喜好和生活習慣,真誠的關愛拉近師生距離
英國教育家羅素說過:“愛是一縷金色的陽光,凡是教育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學生的品格還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或自由地發展。”餐廳是一個很自由的場所,直接嚴厲的說教和禁止顯然是不適合這個場所,也未必起到好的效果。因此,了解孩子的喜好和生活習慣,打動對方的內心,讓學生產生親近感,樂于接受你的說教,無疑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俗話說:“親其師,方能信其道。”為了讓學生克服挑食亂扔的壞毛病,通過幾天的仔細觀察,我發現幾個孩子有的不愛吃木耳,有的不愛吃豆皮,我都用心地把他記下來,等孩子們排著長長的隊打飯的時候,我很友好地提醒師傅們說:給王小丫少打點木耳,給張亮少打點豆皮……聽著我一連說了好多同學的吃飯特點,師傅們說,老師您居然記得這么多,孩子們也吃驚而又感激地看著我。然后,我語重心長地告訴孩子們說:老師已經盡力了,向師傅們提出了你們的請求,你們不要辜負老師的良苦用心,把今天的飯菜都吃干凈,不要因為你們挑食亂扔,讓領導指責老師沒有教育好你們,再給老師制造麻煩……其實,那么多飯菜,對于打飯的師傅們確實是沒有辦法給孩子們挑出飯菜的。但是這一小小的細節,簡單的話語卻拉近了師生關系,讓孩子們倍感溫暖。讓學生對老師產生了親近感,并且老師在學生面前建立起了威信,為老師教育孩子奠定了基礎。
二、 用正能量的情緒,給孩子樹立榜樣,影響孩子人生
一個幸福的家庭必定是爸媽情緒穩定,家里溫暖有愛,寄宿制小學,某種程度上說學校就是孩子們自己的家。生活指導老師往往扮演著父母的角色,也是孩子的情感導師,老師的心胸要豁達,必然會給孩子們樹立榜樣。教育孩子時,不能和孩子們太較真,原諒孩子們非誠心故意的錯,這是你的人格魅力所在。有一次,我剛穿了一件雪白的羽絨服,正在組織學生排隊打飯時,一位同學把沾滿了油滴的飯倒在了我的衣服后面,當時,我無疑又急又惱,但我沒有因為這件事對那孩子怎樣,相反,耐心的教育后,那孩子現在是我最欣賞的孩子,我當然也是他最敬重的人了。原諒別人是在彰顯自己的心胸,何樂而不為呢?
你嘆氣,摔東西,吼別人,這一切,都會在孩子小小的心靈里,留下深深的烙印。控制得了自己的情緒,你才能控制自己的人生。因為人品的樹立來自榜樣的力量。我們也是孩子成長的榜樣和引路人。
三、 教師應把握適度的原則教育學生,關心和幫助學生解決困難
適度,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原則。適度,要求我們面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以及不同的場合,要靈活找到適宜的方法和方式,在教育學中,做得不到位與做得過火都會令人反感。教育教學的成功,應該基于對各方面的適度把握。就餐本身就是一段愉悅而快樂的時光,作為學生固然會有這樣那樣的不文明行為產生,作為生活指導老師,就更應該講究適度的原則,我們不能動不動就嚴厲批評令行禁止。一次,有幾個調皮的學生拿著筷子把身邊的飯盆和桌子當架子鼓敲,噪音甚是難聽,我用目光盯著他們,來到學生面前。我一步一步地走著,用目光環視這個學生,但沒有說一句話。看我一言不發,學生慢慢安靜下來。后來學生告訴我安靜下來的原因是,看到老師背著手,表情嚴肅地走來走去,不知道老師要干什么,所以有點緊張,就不敢亂敲了……
顯然,老師通過恰當地把握自己的表情以及走動的過程,巧妙地提醒學生:現在,不可以亂敲桌子。這比大聲吼叫,不要亂敲桌子的效果要好得多,教師就會在這樣的細節中,逐步完成教書育人的使命,并向學生展示著為人處事之道,同時,展示了自己的禮儀修養。
四、 不要辜負孩子對你的信任,以特殊的方式讓愛傳遞下去
在孩子眼中,老師總是那樣神圣,無所不能,飯菜里面不干凈,勺子掉水池了……諸如此類小得不能再小的事,學生也會來找老師,這時候老師要熱情地幫學生解決,千萬不能置之不理,當我們熱情幫助他們時,學生也會受到啟發和影響,他們也會越做越好。在餐廳里,學生不小心將筷子掉落在地上,生活指導老師一邊提醒學生,一邊將筷子拾起來遞到學生手里。
教師的熱情相助和耐心教育,教師的提醒、教師的撿拾與遞送筷子的過程與動作,盡管都很平常,都是小事情,但是卻讓學生體會到了教師對自己的關注。我們相信,學生的頭腦也會產生“關心和幫助他人是一種美德”的意識。
總之,無數的清規戒律,都是為了使世界成為一個充滿愛的地方和充滿樂趣和歡樂的地方,使人變得平易近人。作為老師,你在不同的場合與學生的融洽相處,就會讓學生的人格在潛移默化中不斷趨于完善,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
參考文獻:
[1]教師職業道德[M].陜西省高等學校青年教師培訓學習資料,2007:132-133.
[2]姜智.師生關系模式與師生關系構建[J].教育評論,1998(2):25-27.
作者簡介:
陳琴蓮,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民勤縣南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