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海軍 孫仁遠 姜瑞忠
摘 要:油藏工程是石油工程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在培養學生的油田開發基本知識和石油工程專業素養方面十分重要。本文總結了在石油工程專業留學生教學中本課程的教學經驗和做法,探討了存在問題和解決辦法,為提高我國石油專業留學生培養質量提出了幾點思考。
關鍵詞:石油工程;留學生;油藏工程;課程建設;教學方法
一、 前言
國際化、全球化是當今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在此趨勢的作用下,留學生教育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辦好留學生教育對加強中外教育交流與合作以及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十分重要。在來華留學生達到一定規模之后,提高留學生質量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提高留學生教育質量其核心工作就是各種課程的建設和教學方法的優化與實施。
目前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本科專業的來華留學生有電氣工程、土木工程和石油工程三個專業,主要以石油工程專業為主,占本科留學生人數的80%以上。自2010年教育部宣布實施“留學中國計劃”以來,我校留學生規模不斷擴大。由圖1可以看出,我校石油工程專業留學生2010年以后呈現迅猛增長的態勢,目前仍保持每年平均招生規模100~150人。留學生規模的擴大一方面給我校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從課程建設出發,提高來華留學生教學質量,解決留學生數量擴張與教學質量矛盾,十分必要。
石油工程專業留學生的油藏工程是一門全英文授課的專業學位課程。本論文根據筆者多年的上課經驗,從課程建設、教學方法、管理經驗等幾方面對該課程進行了總結和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建設性意見,對于本課程以及類似相關留學生課程的建設可以提供一些借鑒。
圖1 我校石油工程專業留學生人數
二、 課程建設基本情況
教育部“留學中國計劃”中要求“打造品牌專業,優化專業結構,建設對來華留學人員更有吸引力的專業課程體系”。《油藏工程(全英語)》是面向石油工程專業留學生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是在學習開發地質學、滲流力學、油層物理等專業基礎知識上,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油氣田開發設計、動態分析、開發調整工程問題。本課程可以說是石油工程專業最具特色、綜合性最高、應用價值最廣的專業課程。
國內油藏工程課程的編排與國外有很大不同,國內將油層物理單獨列為一門課程,而國外油層物理則是油藏工程的一部分內容。在課程建設之初,由于英文教學參考資料極為缺乏,并沒有合適的油藏工程英文版教材,課程負責人利用網絡和圖書館等各種途徑,編寫了教學講義。基本參考了中文版油藏工程的教學大綱內容,從油藏開發設計基礎、注水開發指標預測、常規試井分析、油藏動態監測等各方面初步建立的本課程的基本教學框架。
為了給學生講解油田開發設計的基本流程和油田注水開發指標預測方法,課程負責人通過各種方式搜集相關英文資料,并與2012年開始自編教材,基本涵蓋了中文版油藏工程的教學大綱內容,并在后續的2014和2015年對教材進行了部分修訂。截至2016年底總計有500多名留學生參加了本課程的學習,畢業后從事油田相關行業的工作的學生反映這是他們最受益的一門課程。
三、 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思考,本課程教學或者說留學生教學普遍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學生問題。最近幾年石油工程的留學生數量不斷增加,生源的質量不能得到完全保證,部分留學生理工科的基礎知識如數學基礎較差,還有少部分來自英語非官方語言的國家的學生英文也不過關,不能聽懂老師講的課,有疑問也無法交流。所以提高留學生的入學門檻,建立標準化的來華留學水平考試體系十分迫切。
二是教師的配備問題。學校各級教學管理部門對留學生教學的重視程度還不夠,投入不足,僅僅是選拔一部分從事全英語留學生課程教學的老師利用假期時間到海外短期英語培訓的做法,根本解決不了實際問題。課程教學大綱的設計規劃,課程組的討論,知名學者的參與,這些都不可缺少。甚至可以以此為契機,引入歐美石油高校的專業教師進行示范課堂教學,帶動本校教師,促進學術交流。
三是英語科技交流學習的大環境仍不足,留學生們和中國學生和大部分教授學者沒有交流,圖書館英文專業圖書和專業期刊資源不足,英文方面的學術講座仍然很少,留學生們體會不到一種全球化背景下的研究和學習氛圍。
四、 提高課程教學效果的幾點做法
提高留學生的教學質量關乎我校的聲譽以及未來的招生和畢業形勢。從油藏工程課堂教學的實踐經驗出發,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改革和提高。
(一) 狠抓教學資源建設情況
教材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加強教材及講義建設,一是保留傳統必修內容,二是加入石油工程方面的新技術、新成果,讓學生具有超前視野。目前課程負責人所編寫的教材基本涵蓋了經典油藏工程教學的內容,但是對于油藏工程的新技術比如水平井技術、非常規能源的開發等仍然沒有涉及,所以應該及時補充新的教學材料,修訂教材內容。針對主干全英文教學專業,增加圖書館相關英文資源,開辟全英語的學術討論區,也十分重要。
(二) 提升教師隊伍,優化師資配置
國內主要石油類高校教師隊伍中具有海外學術經歷而且能流利地進行英文授課的教師非常少。目前大部分師資均為專業教師,雖然具有一定的外語水平,但是要進行純英文授課還需很大的提升空間。建立激勵機制固然重要,提供合適的渠道讓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也是管理部門應該考慮的一項工作。
隨著近幾年引進國外知名教授的增加,可以將他們的英語和專業能力充分應用于留學生的課堂教學。教學和管理部門應該相互協調,充分調動這一部分資源,可以讓他們講示范課或學科前沿介紹,從而可以帶動一批本校老師。
(三) 教學方法的提升與轉變
目前我校留學生主要來自巴基斯坦、非洲、中東、中亞等地區,一方面他們可能沒有像中國大學生一樣具有一個非常好的數理化基礎,但是另一方面他們思維活躍,在某些情況下比中國學生更加積極主動,求知欲很強。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探討更加適合留學生教學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靈活地制定授課及考核模式,比如增加課堂考核比例,改善Presentation考核方式,都是很好的做法。
(四) 提高留學生教學的管理水平
提高留學生的培養質量,應該“嚴”字當頭。在經過幾年的不斷擴大規模招生以后,留學生的數量已經不是主要追求的目標,應該以提高培養質量作為首要目標。1. 加強課堂管理,嚴格執行各項教學規章制度,不能因為是留學生就要放松要求,對于經常曠課的學生,取消其考試資格;2. 加強考試管理,盡量用閉卷考試,嚴格監考,真正做到考核學生的實際知識掌握水平。
對留學生加強管理,對部分成績不達標的學生,該降級的降級,改勸退的勸退。只有合理和嚴謹的考核才能去粗取精,發現那些“渾水摸魚”的學生。
五、 結語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而要實現陳寶生部長所望“2049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人們最向往的留學目的地”這一宏大目標,需要各高校各學科以及各位從事留學生教育的教師的共同努力。在今后一段時間內,來華留學生應該以“控制規模,提高質量”為指導,以課程體系建設為中心,從學生質量、師資配置、教學管理等方面進行全面的優化完善,才能逐步實現我國教育發展國際化的要求,提升我國的國際影響力。
參考文獻:
[1]何百力.本科留學生高校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研究[D].南京工業大學碩士論文,2015.
[2]董皓,顏庭星,黃愷.石油工程類特色專業留學生國際化課程體系的構建[J].石油教育,2015(1):9-12.
[3]楊永飛,趙曉珂.石油工程專業留學生教學與管理探討[J].石油教育,2011(5):74-76.
[4]李杰,徐海燕.留學生《國際金融》課程考核方式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7(4):145-146.
作者簡介:
范海軍,孫仁遠,姜瑞忠,山東省青島市,中國石油大學(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