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春梅 戚卓新
摘 要:加強藝術實踐,對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本文從理論與實踐出發,就當前藝術設計專業在藝術實踐教學上所產生的問題,提出相應對策,并進一步闡述加強藝術實踐活動的必要性及藝術實踐課程的“與時俱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為今后的教學打下基礎。
關鍵詞:創新;創業;藝術實踐
近幾年來,隨著地方性本科院校招生規模的擴張,在校大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質量也參差不齊,與國家重點院校相比,民辦院校或者獨立學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僅教學質量、辦學經費、師資力量等都相對缺乏,在人才的培養模式、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等方面,也都存在理論與實踐相脫節,或者課程設置不符合社會的需求等現象,這些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就業問題,使學校的就業質量、就業競爭力和社會競爭力減弱。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自主創新、創業,是高校教育的良好助推劑,又是促進高校持續發展和繁榮地方特色經濟的補充力量。
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豐富學生的社會經驗、學科能力,形成獨立的設計思路,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與競爭力。同時學生上崗后可以更好地上手操作,減少與工作崗位的磨合期,形成嚴謹的技術操作習慣,增加專業自信心和專業自豪感。
一、 實踐教學的現狀
要想改變文章開頭提到的這種情況,就要了解問題、解決問題。
(一) 專業寫生、課程參觀、學習等藝術實踐活動
藝術設計專業與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學生不可能固步自封、坐井觀天,要經常關注社會最新的動態與發展,從而在自己的實踐與實際應用中得到一些體現與提高。但是現在很多高校連最簡單的外出寫生、參觀等實踐活動都開始減少課時或取消。因為一旦走出校門,就可能會有不安全的因素出現,使得院校領導心中產生了一種懼怕心理,所以很多家長和學校,由于害怕有危險因素的存在,就連任課的老師也擔心有情況出現,所以到最后就連這種最基本的外出寫生、參觀等藝術實踐活動,課程總學時都會減少,或者是課程取消。
(二) 專業課實踐學時減少
設計專業的專業方向很多,例如,環境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園林設計,動畫設計等等,都是多維存在的空間藝術,是與人們的衣食住行、生活密切相關的專業。這些專業因為南北位置的不同、文化不同而存在差異,會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審美、經濟的發展、材料的革新有所變化。例如景觀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就要走出學校,到社會、園林、公園等相關的地方,去觀察、學習園林的布局和構思、花卉的色彩冷暖、樹木的高低錯落,欣賞水景、盆景的最新設計成果;又如園林設計專業,更要觀察四季樹木、林木變化與地區適應性。所以設計專業是一個實用性非常強的專業,要“與時俱進”,要掌握最新的動態與成果,學生必須要走出去,到社會中去觀察和實踐,才能成為專業技術過硬的人。但是由于沒有此類課程出去參觀、學習的經費,學生也只能在網上收集一些圖片來欣賞和學習,加之作業需要大量的經費(如果出實物),而學校又沒有任何的補助,學生的經濟壓力非常大,所以作業往往采用電腦設計,而實物一般是泡沫板或是KT板等簡單材料完成,展示的時候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學生和老師也慢慢對此實踐類強的課程興趣減弱,所以理論學時往往偏多,實踐學時會適當減少。
二、 設計專業藝術實踐教學方法
(一) 根據專業特點開展實踐活動
由于上文中我們提到藝術設計專業的實用性等特點,根據各個專業方向的不同,學生應在教師的帶領下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實踐活動,根據作業的要求,帶學生去參觀商場、超市、店面櫥窗、博覽會和農貿會等場所,讓學生去參觀最新的櫥窗布置,欣賞最新的品牌設計,以及最新的商品包裝,讓學生回來后寫出總結報告,自選課題以及作業的方案,按照小組完成教學任務,然后教師再進行品評優劣。再例如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同學,在上室內設計相關課程的時候,還應該由教師帶領學生去建筑工地,對室內尺寸的丈量,家具擺放方位,室內通風、光線、綠植等進行適當的了解和實踐。在這些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把知識由“灌輸式”“填鴨式”,變成“啟發式”的教學,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將所學的知識與創業、就業結合起來,立足于本專業,掌握最先進的設計知識,發揚自我的創新、主動學習的能力。
(二) 采取項目教學法
1. 項目教學法的作用
項目教學法是實踐教學比較好的方式之一,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和協調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但項目教學法中項目的選擇是決定項目成敗的一個關鍵因素。項目選擇時要注意以下的方面:首先,該項目要具有一定的應用和使用價值,能將某一個課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起來;其次,學生要有獨立的工作能力、計劃,在一定的時間內可以自己組織、安排時間與計劃,有具體的目標,具體的成果可以展示;再次,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學習,增加其自信;最后,項目要有一定的難度,不但要運用到所學的知識,還要在一定的范圍內,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形成共同的一個成果,來達到項目的預計目標與計劃。
2. 項目驅動教學的主要內容
現在的很多老師,都有自己的科研項目,也可以把科研項目帶進課堂,在教學項目的過程中,可以將完整的項目分解成若干個子項目,例如現在非常熱門的“非遺文創設計”等等,首先,老師帶領學生去進行非遺的現狀和分類的調查;其次,調查過后讓學生進行報告總結,把非遺存在的狀況、類別進行分類;然后把感興趣的非遺形象、非遺的色彩等等進行提煉;最后,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任務的布置,如飄色可以進行燭臺的設計,石狗形象可以做成優盤或是播放器,明信片或是在包裝等上有所表達。又如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標志設計”課程,網上有很多此類的比賽(比如大廣賽),老師根據課程內容,讓學生分組組合,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選題,以比賽的模式進行草稿、精繪、電腦稿等步驟,老師跟蹤指導、修改,講解,完成項目的整個過程。學生往往會深入細致地針對教學主題展開思考、調研與設計,這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
(三) 開展教學工作室制
教學工作室制是現在實踐教學這塊比較熱門的一種實踐方式,各個設計院校可以通過對所在地區的特色經濟、特色文化進行挖掘,探索適合本地區經濟發展的一些設計領域和設計方向,具體可以從教學工作、校企合作研發中心和學科性設計公司三個方面來展開工作。教學工作室,主要依托老師的指導或者老師選取一些比較優秀,對課題比較感興趣的同學來進行研究和設計,學生可以自我管理。往往有些優秀的同學為了完成課題,可以通宵達旦,廢寢忘食。同時為了更好地完成課題,學校需要配備必要的設備,例如電腦、打印機、電話等辦公設備。進入工作室的同學,除了成績可以加分之外,還可以更早地進入企業進行實習,把企業課題納入實踐教學中進行開發與設計,由老師帶領學生完成。這種模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與老師接觸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思維,創新性思維及創業創新的能力。
(四) 校企合作制度
校企合作也是現在實踐教學比較重視的一個方面,以校內建設基地為基礎,把學習過程和實訓過程相結合,充分體現學生作為一個主體,培養學生的就業和創業能力。這個培訓的過程由學校老師和企業的老師共同來完成,要共同協商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課程目標,或者是子課題來訓練學生的理論應用與全面提升學生的動手和實踐能力。企業要有場地、產品、機器等適合學校要求和學生需求的基本內容,由于實訓部分將教學與實際生產、真實的產品設計研究結合在一起,增加其真實性和難度,當學生完成整個過程的時候,他們的就業和動手能力得到了很高的提升,所以成為雙師指導一體化的訓練。校企合作,提供教師和企業相結合、相互學習、相互溝通的機會,不但可以提升教師自身的動手和實踐能力,把最新的技術傳遞給學生,又為企業培養了各個崗位急需要的人才,是學校課堂良好的補充,是理論聯系實踐的最好方式。
三、 結束語
我們在制訂人才培養目標的時候,應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把人才培養目標與市場需要結合起來,有針對性地培養應用型的人才,必須要鍛煉學生的動手與實踐能力,關鍵之處就在于教學與科研,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因此建立一整套能夠適應本地區經濟、文化特色的教學體系,是培養藝術設計專業實用性人才的根本保障。
參考文獻:
[1]鄔烈炎.三個案例與一種教學方法——關于以系列課題整合藝術設計課程結構的實驗與構想[J]美術與設計,2016(1):25.
[2]厲無畏.創意產業導論[M].上海:學林出版社,2016.
[3]王受之.世界設計的歷史及其現狀——兼談當代設計教育[J]裝飾,1998(3):67.
[4]陸琦.從色彩走向設計杭州[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4.
[5]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6]唐鼎華.感受與語言[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
喬春梅,戚卓新,廣東省湛江市,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