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科峰
摘要: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是農村集體經濟改革的重大制度創新之一,同時也是目前和日后的重要工作任務之一。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目的及意義在于使得農村集體經濟壯大,盤活農村集體資產,拓寬農民增加收益的渠道,進一步完善鄉村治理體系。
關鍵詞: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分析
在我國完善農村生產關系的新形勢下,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對于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及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意義重大。近年來,中共中央及國務院對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進行了總體部署,指出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是農村的一項制度創新,具有根本及深刻的指導意義,有助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并切實保障農民權益,有力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部署,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好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任務。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需要以我國政策法律為基礎,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維護農民群眾根本利益,并對農民自身意愿必須充分尊重,因地制宜的使得改革前進。此外,還需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落實農村集體資產所有權、確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推進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益分配制度、賦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市場主體地位且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等增強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目的性和實效性,引領農村經濟進步,建設更具有活力和團結凝聚力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一、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
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是順利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首先要對產權歸屬進行劃分,界定屬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的產權,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依據國家規定,農村集體資產包括集體所有的土地、森林、草原等資源性資產,用于經營的房屋、機器設備、農業基礎設施及其所持有的其他經濟組織的資產份額、無形資產等經營性資產,用于公共服務的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非經營性資產。再對這些賬物進行嚴格仔細的核實,可通過查賬、盤點等方式盤清實物并對賬目進行梳理,注意把握清查對象、內容、進度等方面。在要進行的為民主程序,農村集體資產清查結果經成員代表會議確認后,需上報上級監督管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后向村民進行公示。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結束之后,還應當建立農村集體資產登記,并安排相關工作人員妥善進行保管、使用。同時,也可將資料及信息掛網,通過信息化管理平臺上存儲或查詢信息。通過清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能夠對農村集體的家底有一個較為清楚的認知,且能夠有效避免農村集體資產被懷有不良居心者侵占,也能夠使得村內農民群眾安心。
二、落實農村集體資產所有權
落實農村集體資產所有權主要在于解決好不同層級集體經濟組織產權的歸屬問題。這需要不同層級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對集體資產所有權進行歸分,并依法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代表集體行使農村集體資產所有權。注意在此過程中不能擾亂原集體所有的界限,且平調農村集體資產的情況不允許發生。另外是需要解決、確定農村集體資產與國有資產邊界問題。如集體土地與國有土地等資源性資產邊界劃分和產權歸屬等問題,還包括教育、衛生、文化等基礎設施產權的歸屬問題等。
三、確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
確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是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難點。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主體為農民群眾,因此,在進行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時,一定要抓住關鍵節點,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由農民群眾自主進行選擇,尊重農民群眾的意愿,兼顧好弱勢群體,使農民群眾的權利得到充分保障等。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要確定每個集體的成員,使得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并量化到戶,并建立完善健全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登記備案制,使得農村集體經濟更具健康及活力,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保護農民群眾的權益,增加其財產性收入,推動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保證農村和諧穩定。
四、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
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作為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一定要突出經營性資產這個重點。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具有較大難度,且其與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有直接的聯系,因此更需要得到高度重視,重點關注,大力推進。目前,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問題突出反映在經營性資產上,當前有許多地方發展了集體經濟,經營性資產數目額度較大,如果其歸屬無法清晰,權利職能得不到完善,資產也無法盤活進行整合,同時還缺乏創新機制,那么,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基本上無法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下發揮應有的功能與作用。
對于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總的思路與想法應當是將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完善股份權能,以股份或份額的形式量化給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以此種方式使得農民群眾真正成為集體經營性資產的所有者,并能夠從中收獲利益,且也要給予退出以及抵押、擔保和繼承的權利。對于已經對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進行股份合作制的,要總結有效的結果與經驗,及時健全制度,對于可復制與推廣的經驗、成果盡快轉化為政策法律。此外,股權一定要經過科學設置再開展股份改革,加強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的股權管理,實行嚴格保護,集體內部封閉流行,防止外來資本的侵占。
五、建立健全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益分配制度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益的分配關系到我國廣大農民群眾的基本合法權益及農村社會的和諧秩序。而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成果的直接體現則是按股分紅。因此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益分配制度,明確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則,切實保證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按股分紅,此外也需對農村集體公益事業所需要的資金合理配比。
六、賦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市場主體地位
徹底解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市場主體中最困難的問題的方法為賦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市場主體地位。在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地位,對組織進行注冊登記,建立完善監管及治理機制,妥善處理與基層黨支部等的關系,并積極探索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村民委員會,對于管理村民自治與集體經濟經營管理事務的職能。若地區有特殊需要且條件允許,也可以實行兩者事務的完全分離。
七、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這項任務在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中長期且艱巨。我國的農業、農村、農民這三個問題必須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進行解決,加快農業農村的現代化進程,并進一步推進城鄉一體化,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積極探索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有效方法與途徑,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并鼓勵農民群眾就業創業,拓寬農民群眾增加收益的道路。
綜上所述,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對于重大改革所進行的部署。各地農村應當充分結合不同的實際情況,針對各地農村不同的特點,制定并出臺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具體工作方案,加強相關保障措施,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使得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推進。
參考文獻:
[1]呂健.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之資產權利變化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7(24).
[2]方志權.進一步深化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思考[J].科學發展,2016(08).
[3]李勇華.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對村民自治的價值[J].中州學刊,2016(05).
[4]劉安鳳.我國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方向研究[J].學術論壇,2016(10).
[5]王思民.關于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幾個問題的思考[J].農業經濟,2016(12).
[6]孔祥智.深入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J].教學與研究, 2017(03).
[7]胡東莉.破解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難題的若干思考[J].農業經濟,2017(01).
[8]苑鵬,劉同山.發展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的路徑和政策建議——甚于我國部分村莊的調查[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 2016(10).
[9]楊虹,王成軍,沈月琴,等.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后農民對后續股份權能選擇的意愿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11).
[10]關銳捷,師高康,張英洪,等.農村集體經濟體制演變特點及收益分配的實證研究——以北京市為例[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7(01)
(作者單位: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馬跡塘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