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光
摘要:目的:借助玉米栽培方式研究實驗,對6種不同的玉米栽培方法進行對比,對栽培方式給玉米具備的光合特性以及最終產量帶去的多種影響進行了解。方法:在標準的栽培實驗條件之下,應用6種常見的方法對玉米作物進行栽培,在栽培實驗過程中,對玉米的實際光合速率、氣孔導度、葉面積指數、蒸騰速率以及具體的籽粒產量進行了解,借此來找出適合玉米作物的栽培方法。結果:用地膜覆蓋以及秸稈覆蓋這兩種方法均可以將原有的凈光合速率、葉面積指數有效提升,進而將玉米產量提高。在玉米處于乳熟期時,光飽和點相對比較高,甚至高于抽雄起的光飽和點,另外直播的玉米低于移栽的玉米。借助地膜覆蓋的方式的玉米具有較大的量子效率,其凈光合速率也得到了明顯提升,玉米衰老的問題也被充分延后,光補償點被充分提高,玉米的產量被充分提升,地膜覆蓋下的玉米生長效果相對較好。結論:地膜覆蓋這種玉米栽培方法可以提升玉米的產量與光合特性。
關鍵詞:玉米栽培;栽培方式;光合特性;產量;影響
玉米的種植范圍極為廣闊,在很多國家之中,玉米的產量都高于其他的農作物,玉米具有的重要經濟價值的影響,其種植面積也比較大。從我國的自然的農業生產條件來看,旱地占地面積相對加大,僅僅依靠自然降水很難滿足農業生產需求,很多旱地區域的農業生產者都對原有的耕作方式進行了改變,借助提升降水利用率來給玉米等重要作物提供更為優質的生長環境。覆蓋地膜就是一種被廣泛用于旱地的種植方法,其能夠充分控制水分蒸發,對土壤之中的養分進行儲存。在栽培玉米作物之前,生產者需要選出適合玉米作物的栽培方法,現對幾種玉米栽培方法進行對比,通過栽培實驗獲得對比信息。
一、材料與方法
(一)一般材料
本次栽培研究活動選擇在我國某區域,其海拔高度大約是816m,經常會發生夏旱的問題,氣候為亞熱帶季節,該地區的主要栽種制度為一年兩熟,在灌溉玉米時,主要應用地下水完成灌溉任務,栽培區域的土壤為黃泥粘土。
(二)方法
選擇栽培方式包括以下幾種,為了使后續栽培效果分析工作更為直觀,先給每一種栽培方法進行編號,具體如下:
設種植模式A :A1(直播 )、A2(育苗移栽 )。
栽培方式B:B1(常規栽培)、B2(地膜覆蓋)、B3(秸稈覆蓋);共6種不同的栽培方式:A1B1。(常規直播)、A1B2(地膜覆蓋直播)、A1 B3(秸稈覆蓋直播)、A2B1(常規育苗移栽)、A2B2(地膜覆蓋育苗移栽)、A2B3 (秸稈覆蓋育苗移栽);分別以常規直播和常規育苗移栽作對照。
直播處理種植66.67m2,育苗移栽處理種植133.33m2,密度均為4.5株/m2;行距84cm,株距26.5cm。區間不留走道,四周設保護行。直播的玉米4月7目播種,移栽的3月26日播種,4月6日移栽,于8月下旬收獲。
產量結構:收獲期,在每個小區隨機選取10株進行測產,主要包括株高、穗位高、穗粗、禿尖長、穗行數、行粒數、樣品鮮重;晾曬后的干重、含水率、百粒重、實際產量等指標。
二、結果
(一)光合特性受到的影響
玉米葉片的蒸騰速率會因受到栽培方法的影響而出現變化。在直播栽培中,應用秸稈覆蓋的玉米葉片的具體的蒸騰速率在抽雄起也會達到峰值,覆膜位置相對比較大,但是應用直播方法栽種的就相對較小,在玉米進入到抽雄期之后,其蒸騰速率相對較高。
栽培方式給玉米葉片部位的氣孔導度帶去的影響是比較明顯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氣孔導度,氣孔導度實際上就是指氣孔張開的實際程度,其不僅僅會影響到植物的光合作用,還會給呼吸作用以及蒸騰作用也帶去影響。玉米穗部位具有的氣孔導度的實際變化趨勢存在直觀化的明顯變動,即先變大后變小,其抽雄起為峰值,凈光合速率與氣孔導度的變動具有一致性,采用直播方法種植的玉米的氣孔導度一般高于借助覆膜在栽培方法栽種的作物,然而當玉米生育進程被推進之后,直播玉米的氣孔導度卻在不斷降低,在乳熟階段會產生顯著差異。
(二)葉面積指數受到的影響
在整個生育進程中,各種栽培方式下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抽雄期,基本達到峰值。采用秸稈覆蓋和地膜覆蓋的顯著大于常規直播,并且移栽的大于直播的,表明覆蓋能有效促進葉片生長。拔節期LAI,呈A1B2>A2B2>A2B1>A1B1>A2B3,>A1B3,的趨勢,表明移栽對植株葉片生長有一定的影響;抽雄期為葉片增長最快的階段,抽雄期LAI,呈A2B2>A2B1>A1B2>A2B3>A1B3>A1B1,的變化趨勢,A1B1的明顯大于其他的栽培方式,而A。B的種植條件下葉片增長速度明顯低于其他處理,秸稈覆蓋處理的效果并不是很明顯。乳熟期,不同的栽培方式群體趨勢與拔節期差異并不是很大,但移栽的總比直播的大。在整個生育期,地膜覆蓋育苗移栽的玉米的葉面積指數表現出最好的水平,最有利于葉片生長。
(三)產量受到的影響
了解到玉米作物的光合特性受到栽培方法的具體影響情況之后,可以對玉米作物在產量方面受到的實際影響進行了解,采用移栽種植的方法獲取的玉米作物的實際產量比較高,另外覆膜栽培方法也能夠將玉米的原產量有效提升,在所有的覆膜方法之中,地膜覆蓋的應用效果最好,其籽粒總產量甚至可以高大12873kg/hm2,另外與直播的栽種方法相比,應用秸稈覆蓋以及移栽方法栽種的玉米作物產量提升了13.8%,應用常規移栽方法獲取的玉米產量也提升了11.3%。玉米作物的含水量保持在33.56%。
三、討論
玉米屬于喜光、喜溫暖的重要作物,其形成籽粒的前提條件就是進行光合作用,為了更好地積累物質,玉米作物進行光合作用之后,能夠形成更多的有機物。之所以選用地膜覆蓋這種栽培方法,主要是因為通過地膜覆蓋可對太陽光施加的反射率進行改變,通過增加空氣阻力還能縮減喪失的熱量與水汽,避免植物出現迅速衰老的不良情況。對于部分以玉米為主要作物的地區來說,玉米的最終產量會直接影響到地區經濟發展情況。
各個玉米栽培區域在改進其原來應用的玉米栽培方法時,一般會從干旱問題入手,主要是因為地區長期處于干旱的狀態,產量就會受到限制,一旦土壤存在水分不足的情況,其氣孔導度就會受到阻礙,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物質的能力會被削弱,葉片的原有蒸騰速率以及光合速率均會被減少,玉米的產量也會因受到光合作用不足的影響而被降低。地膜覆蓋這種栽培方法主要發揮出的作用就是對植株原有的光合特性進行改變 。救助溝壟可以充分收集雨水,玉米作物的光合速率、蒸騰速率以及氣孔導度均可以被改善。
有相關研究者認為通過祁隆側膜的犯法可以將處于生育階段的玉米的葉面積指數充分提升,在生育后期的階段中減慢葉片衰老的速度,葉片的水分應用效率也可被提升,這種栽培方法非常適合被用于旱地的玉米栽種工作之中。
完成本次玉米栽培實驗之后,可以放線,與直播栽種這種傳統化的栽種方法相比,移栽的方法往往能夠取得較好的應用效果,地膜覆蓋法是最為適合該區域的玉米栽培方法,雖然其他的栽培方法,如秸稈覆蓋法等也能夠改變玉米原來的光合特性,但是其改動效果并不如地膜栽培。從地膜栽培的實際應用效果來看,其對降雨現象的失控分布方式進行了改變,是土壤之中的水分被有效保存,水分的原有蒸發量也被有效控制,土壤表層的溫度也可被充分提升。土壤的原有溫度被改變之后,不僅僅微生物的數量被增加,同時其還能保持更好的活性狀態,土壤之中的養分被有效活化,玉米生長環境之中的部分害蟲也能被有效清除掉。玉米也擁有了更高的光合速率。
基于地膜栽培方法對于玉米的生產產量以及光合特性的積極性影響,栽培人員也不斷以實際的環境條件為準,對該栽培方法加以調整,一邊使其在玉米栽培領域被有效推廣,通過優質且多產的玉米帶動地區農業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靜靜,賀洪軍,張自坤,戴忠民,譚月強,常培培.寬行窄幅錯位密播種植方式對夏玉米光合特性及產量的影響[J].玉米科學,2017(03).
[2]李維敏,周國興,李旭新,李媛媛.不同覆膜方式對玉米光合特性及產量的影響[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漢文版), 2017(01).
[3]張超,吳楊,黃方園,賈志寬,蔡鐵,任小龍.半干旱區不同秋覆膜方式對土壤水分及春玉米光合特性的影響[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17(02).
(作者單位:泰來縣和平鎮農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