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茜 劉宏笪
摘要:建立鉆石模型對長三角十九個主要城市電力行業進行競爭評價體系構建,利用主成分方法對其進行動態(2011~2015)評估,根據相關指標的得分情況對產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給出產業優化建議。
關鍵詞:鉆石—主成分;長三角電力行業;評析
一、引言
中國電力行業長期游離于高效綠色的發展曲線之外,伴隨而來的產業用電結構不對稱(第二產業用電量達70%,經濟貢獻僅40%)、電力供需不均衡造成了電力行業擴張速度時快時慢,為此也牽動了其他行業的平穩發展。而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全球經濟發展大勢所趨,長三角因其地理位置、經濟技術條件等優勢成為“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口,發展潛力巨大。研究長三角地域電力行業的競爭情況、大力推進各城市電力行業深化轉型,對于其他地域具有指導標桿作用,也對彌補電力行業發展不穩定、尋找合適的發展軌跡有重要意義。
已有研究中,學者對于產業評價體系的建立有較多理論,主流方法則為兩類,一是通過鉆石模型確定產業分析要素,對產業狀況進行定性研究,以此衡量產業競爭水平、發展潛力,其中雙鉆石及多鉆石模型能建立起多維度評價結構,研究覆蓋面更廣;二是基于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通過測算,以要素貢獻度、關聯度為劃分依據,構建評價系統,同時得到產業評價得分,更為客觀的定量評價產業;對于電力產業,較多學者則是從節能減排、能源與環境效率、企業績效視角展開研究,闡述了產業外部環境與內部發展的協同關系與表現水平,較好地衡量了電力產業的發展情況??v觀主要文獻,鉆石—主成分模型在電力行業中的應用較少,尤其以城市群為分析對象的研究較為缺乏。本文將建立電力行業的評價體系,并結合主成分分析方法測算出各城市電力行業水平,評析產業現狀,探尋優化路徑。
二、基于鉆石模型的電力行業的評價體系構建
(一)鉆石模型引入
鉆石模型是分析國家和地區競爭優勢的宏觀分析工具,由美國“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在其著作《國家競爭優勢》中提出。波特認為一個國家或者某一產業之所以能夠在國際上取得成功,是由其特定的國內競爭環境決定的,母國的經濟環境將直接影響產業的競爭力,其中,要素條件、國內需求、相關及支持產業的競爭力、企業自身結構、戰略以及競爭優勢為四大關鍵因素。此外,機遇和政府作為兩個輔助因素與四個關鍵要素一起構成了經典的鉆石模型。六大要素互為作用,雙向影響,共同作用于一國或產業競爭優勢的形成過程。
(二)鉆石模型的適用性
波特“鉆石模型”的構建展開了一國產業競爭優勢形成的“黑匣子”,提供了一種由四大關鍵要素、兩大輔助要素組成的動態分析架構。而電力行業作為我國的支柱型產業,同時受到上述六大要素的影響,并且與之息息相關。因此,本文選用波特鉆石模型作為建構電力行業評價體系的基礎和理論依據。
然而,鉆石模型是波特基于對美、英、德等十個主要貿易國家的研究后得出,對我國長三角電力行業該模型則表現出許多局限性。并且,鉆石模型中的各因素也將隨著研究對象的變化呈現出不同的形式和重要程度。因此,本文結合長三角電力行業的特點對模型進行調整,見圖1。
(三)評價體系構建
在保證指標科學性和實用性的基礎上,本文選取指標構建電力行業評價體系(見表1)。
1. 生產要素,是生產經營活動所需的各種社會資源。波特認為,生產要素包括了人力、資本、知識、天然資源以及基本設施五個大類,它們依存出現,不同產業對不同要素的依賴程度也不盡相同。長三角電力行業作為要素密集型產業,在對其進行評價時,本文選取了人力投入、能耗投入、資本投入以及技術投入四項指標。
2. 需求條件,市場需求量決定了產業的規模大小,是該產業發展的直接動力之一。本文選市場需求規模以及產業增長潛力兩項指標。
3. 產業關聯,相關產業是制約本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選取電力行業產值與區域GDP總值的相關系數作為衡量相關程度的指標。
4. 區域競爭,體現在長三角區域內各個城市之間電力行業對長三角電力行業總體的貢獻程度,本文選用產業集中度指標來表示。
5. 政府和機遇是“鉆石模型”的兩個輔助因素,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背景下,政府在產業競爭優勢形成過程中扮演的角色,遠比在“鉆石模型”中所描述的更重要。電力行業作為國有資本居主體地位的產業,政府對其的影響毋庸置疑。與此同時,“十二五”電力規劃中提到電力工業要綠色和諧發展,各地政府紛紛提高環境投資額,加大環境規制強度。政府的引導對電力行業又好又快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四)主成分分析
1. 模型引入
主成分分析(PCA)是多元統計中利用數學變換方法、降維思想將引進的多個變量轉化為少數主成分(綜合指標)的方法。當問題的影響因素歸結為這幾個主成分時,不僅可以簡化問題,更能夠有效避免各因素包含的重疊信息。分析的步驟如下。
2. 實證分析
本文依據各地統計年鑒,建立2011~2015長三角19個城市主成分分析模型,并進行相關測算,由方差貢獻值大于80%的要求,劃定了四個主成分,成份矩陣結果如表2所示。
并算出綜合得分,見表3。
2011~2015年間,上海電力產業一直保持較高的競爭水準,主成分得分遠高于其他地區,且波動較小,維持在1.75分左右。上海由于市場需求較大,因而產業保持著龐大的規模,在多人力、多資本涌入的同時,加大了技術創新投入,高集中度下也能更好地契合地域經濟發展要求,這種合理而高效的產業運營模式為其贏得了最優競爭力。而浙江、江蘇、安徽電力產業競爭水平則呈階梯式遞減,浙江城市在第一主成分中表現較好,產業集中度較高,輕、小而凝聚的電力產業更好地吻合當地城市規模,為其帶來持久的推動力,同時浙江也把環境和綠色作為產業建設第一要義,整體能耗率較低,是我國經濟領先地區中能耗較低的地區,并且每年環境投資強度都保持1%左右,以此改善電力行業外部環境,為電力產業優化發展提供良好基建;江蘇則在第二、三主成分中較優,與之貢獻度較大的是資本產值率、技術投入與相關系數,測算結果也與現實相符。江蘇經濟水平位居長三角第一,電力發展和城市經濟明顯存在互動作用,發達經濟也為電力行業發展提供了良好土壤,高需求和高市場為其贏得卓越的產業建設地位,大量的資本流動在產業中,產業建設、運營中資本規模一直較大,同時該地區產學研一體化程度不斷提高,高校數、外地專家學者數一直在較高水準,這就為其電力產業帶來高水平的科技改善,因此產業績效優良。而安徽各項指數得分均低,這與其落后的基建與經濟有關,此外安徽地區煤炭資源豐富,電力行業發展模式粗放,以犧牲資源來換取GDP快速發展,再通過經濟改善來滋養其他產業,這就將電力產業置于一個“尷尬”地位。此背景下,能耗較高、污染較重成為其電力產業的代名詞。
城市個體而言,常州、淮南、南京、無錫、揚州波動較大。常州2013、2014得分較低,主要原因是其產值增長出現負值,在投入不變的情況下,其產出指標明顯下降,導致其產業績效下滑明顯;淮南本身作為煤炭城市,電力工業是其經濟的支柱部門。在2011年前,各地環境治理效果尚不明顯,我國仍處于“產值論”向“效益論”過渡階段,而伴隨著“十二五”建設期的深入,電力行業逐步要求向綠色、低耗、高產轉型,淮南的產業表現也就一落千丈,從中游落入末尾;南京、無錫和揚州則經歷了量變向質變突變的過程,在“十二五”前期,三城市行業競爭力尚弱,但隨著內部競爭力(生產要素)的改善以及外部環境(市場需求穩中有增,環境規制效果明顯)的調整,產業實力明顯強化,躍居長三角領先水平。
參考文獻:
[1]方慧,尚雅楠.基于動態鉆石模型的中國文化貿易競爭力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12(01).
[2]秦宏,孟繁宇.我國遠洋漁業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修正的鉆石模型[J].經濟問題,2015(09).
[3]周穎,王洪志,遲國泰.基于因子分析的綠色產業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模型及實證[J].系統管理學報,2016(02).
[4]陳艷萍,呂立鋒,李廣慶.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江蘇海洋產業綜合實力評價[J].華東經濟管理,2014(02).
[5]杜永強,遲國泰.基于指標甄別的綠色產業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科研管理,2015(09).
[6]吳鴻亮,杜爾順,門錕,楊柳,蘇亮,盧斯煜,羅欣.面向低碳目標的電力系統節能與經濟運行評價系統[J].電網技術,2015(05).
[7]彭昱.政府責任、電力產業發展與環境污染治理[J].財經問題研究,2013(02).
[8]王婷婷,朱建平.環境約束下電力行業能源效率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5(03).
[9]陳宏明,盧鳳君,蘇文鳳.企業集團內部效績評價體系模式研究——以電力企業集團為例[J].會計研究,2003(03).
[10]Toshiyuki Sueyoshi,Mika Goto.Efficiency-based rank assessment for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A combined use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 and DEA-Discriminant Analysis (DA)[J]. Energy Economics, 2011(03).
(作者單位:張茜,江蘇大學財經學院;劉宏笪,江蘇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