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詩詞是初中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作為文學教育的手段之一,不僅能使學生獲得文學知識上的提升,更能促進學生審美情感上的體悟。然而,當前初中階段的古詩詞學習現狀卻不容樂觀,學生的學習也流于表面。因此,探究古詩詞教學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本文從導語設計、誦讀等幾方面談如何激發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關鍵詞:古詩詞;興趣;思維激發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提出“語文課程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要求,然而,當前初中階段的古詩詞學習現狀卻不容樂觀,課堂教學流于形式,教師們普遍對古詩詞的教學重視不夠,教法單一,課堂教學成了對現成結論簡單復述的過程。學生的學習也流于表面,局限于“讀讀背背”和機械性記憶一些所謂“考點”。因此,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不大,有的甚至有畏難情緒。古詩詞教學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如何在古詩詞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初步的嘗試。
一、 導語激發學生興趣
任何學科的教學,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都離不開好的課堂教學環境,而一堂課的開頭顯得尤其重要。筆者嘗試了以下幾種方法:
1. 名句開場,創設情境。在學習《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時筆者采用此法,效果頗佳。例:“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是王安石筆下的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是張岱筆下的雪;“未若柳絮因風起”是謝道韞筆下的雪。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一代邊塞詩人岑參給我們描繪的雪景,感受這位詩人的心田。
2. 用繪畫導入,形成直觀感受。唐詩《夜雨寄北》一文的導語設計為圖景:秋池、雨水、西窗等。今天,就讓我們攜手步入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品味那種作者獨特的心境。
3. 用音樂導入,營造氛圍。用《月亮代表我的心》來導出課題《明月幾時有》。
4. 用題目導入,通俗易懂。例如,學習《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可以用題目導課。
二、 想象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古詩詞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在學習之前,要求學生不僅口動,心更要動,依所讀文字信息創設具體畫面,勾畫具體情境,而后聲情并茂地開始朗讀,有出其意料的效果。如在教學毛澤東的《沁園春 雪》時,學生在眼前勾畫一個個畫面:寒冬時節,毛澤東昂然立于塬上高原,凝神遠望,大雪紛飛,大地冰封,那長城,那黃河,那高山,那北國……毛澤東面對此景,腦中翻過了唐宗宋祖,翻過了成吉思汗,發出了“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英雄豪邁之氣。這樣,喚起學生內心的視覺,仿佛進入那描繪的境中,一下子體驗到作者那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體驗到作者博大的胸懷,指點江山,氣吞山河的偉大氣魄,學生的興致被激發了。
三、 大力倡導誦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是古人對于誦讀的感悟。大力倡導誦讀,是提高學生興趣的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精彩的古詩詞必須熟讀成誦,在誦讀中喚起情感,在誦讀中體味情味。教師在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多種形式的誦讀,激發學習興趣。吟誦體會,不僅僅是心靈的感受,還包括身體的感受。如筆者在教學杜甫的《望岳》說,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先介紹背景,然后讓學生集體朗讀,走進內心世界,學生興致勃勃地朗讀,當讀到“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樣的詩句,詩人必然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會產生一種強力度的外向沖動,從而引起軀體的反應,比如身體前傾等。因此,學生在朗讀時,也應盡力感受作者這些體會,產生如同作者一樣的外向沖動,更好地體會到詩人壯闊的胸襟和豪放的氣魄。
四、 質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這是宋代大儒朱熹的名言。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我們認為教學中激發學生質疑,引導學生釋疑,是培養21世紀創造人才的需要,這對啟迪學生心智,萌發學生創新大有好處。
朱熹倡導的讀書質疑,正是教學藝術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教師要巧妙地提疑設問,打開學生心靈之窗,誘發學生積極思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并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語文教學也是如此。如果對“嗷嗷待哺”的中學生,只是一個勁地“灌”知識,把他們當成不會思索只會被動吸收的“容器”,那教學效果肯定是不會好的。教學生發現“疑”,迎“疑”而上,遇“疑”而思,釋“疑”而快,才是吸取知識,活躍思維,開闊視野的正確而有效的途徑。這也是朱熹所期望的“有疑”者都要“無疑”。可見從“無疑”到“有疑”,再從“有疑”到“無疑”,循環往復,以至無窮,是學生獲得知識,豐富知識,培養能力,發展能力的必由之路。
五、 實踐性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任何一種興趣都是基于獲得某方面的知識或參與某種活動而使人體驗到情緒上的滿足。在古詩詞教學中,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向大自然,從封閉式教學轉變為開放式教學,如舉辦朗誦會、編刊語文小報、鼓勵學生參加《詩詞大會》等活動。“口說不如身臨,耳聞不如目睹”的實踐性教學,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豐富了理性認識,提高了學生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而且增強了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以上這些方法都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簡介:游曉玲,福建省三明市,尤溪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