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
摘 要:為了解水旱輪作、高溫悶棚、科學肥水管理等措施對降低西瓜隔年連作枯萎病為害程度的實際效果,特開展了試驗研究。結果表明,水旱輪作、高溫悶棚、科學的肥水管理等田管措施能有效降低西瓜隔年連作枯萎病的為害程度。
關鍵詞:早春西瓜;隔年連作;枯萎病;為害;預防
中圖分類號 S4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13-0066-03
近年來,江蘇里下河北部地區早春棚式栽培西瓜田間枯萎病愈來愈嚴重,一般病株率在15%~30%,經濟損失達20%~35%。為了解水旱輪作、高溫悶棚、科學肥水管理等田管措施對降低西瓜隔年連作枯萎病為害程度的實際效果,特開展了試驗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在寶應縣大陸村王莊組進行。試驗田土質為潴育型烏雜土,地力水平中等偏上,有機質含量18.8g/kg,全氮1.35g/kg,速效磷7.0mg/kg,速效鉀150.0mg/kg,pH7.5。
1.2 試驗材料 試驗西瓜品種為早佳84-24。2016年1月至6月25日統一早春棚式西瓜栽培,2017年1—8月統一隔年連作栽培西瓜。除試驗設計因素外,其他田間管理皆同。
1.3 試驗設計
1.3.1 輪作模式試驗 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3季茬口安排4個輪作模式處理,處理A:瓜-水稻-瓜;處理B:瓜-秋瓜-瓜、處理C:瓜-青紅椒-瓜;CK:瓜-露田-瓜。
1.3.2 夏季休茬高溫悶棚試驗 2016年早春西瓜收畢,夏季耕翻土壤覆蓋地膜閉合外棚膜布悶棚,悶棚時間7月1日至10月31日。共設4個處理,分別為a:帶肥悶棚:施用菜籽餅2250kg/hm2、17%碳酸氫銨900kg/hm2旋入土中灌水飽和悶棚;處理b:單一灌水至飽和悶棚;處理c:干悶,前茬收后覆蓋地膜悶棚(7月1日5cm土層田間持水21.5%);ck:夏季去膜空茬露田。
1.3.3 坐果期水漿管理試驗 西瓜整棚株數50%坐果時,采用不同補水方式,共設計4個處理,分別為:①漫灌:田間整棚速灌急排,土層水分至飽和;②串溝補水:灌水保持棚間溝平畦面洇水60min;③膜下滴管:667m2膜下滴管補水5.0m3,離瓜株距20cm、5cm土層持水50%;ck:不補水。
1.3.4 基施有機肥種類試驗 共設置6個處理,處理Ⅰ:基施未經腐熟豬腳干糞37.5m3/hm2;處理Ⅱ:基施腐熟豬腳干糞37.5m3/hm2;處理Ⅲ:基施未經腐熟菜籽餅2250kg/hm2;處理Ⅳ:基施經過腐熟菜籽餅2250kg/hm2;處理Ⅴ:基施腐熟菜籽餅2250kg/hm2拌寧盾微生物菌劑一號A型150L/hm2,ck基肥不施用有機肥。
1.4 統計分析 結合田間棚體每處理大區面積726㎡,每處理6點取15cm深土樣檢測田間土壤病原菌數量(委托南京農業大學環資學院檢測),測定分期主藤生長量、處理小區因枯萎病致死率,pH值,中心甜度、收獲產量等。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輪作模式對枯萎病的預防效果 由表1可知,前茬西瓜收畢時間節點6月25日測定,15cm土層病原菌數量在280~320cfu/g,但夏季后作不同輪作模式顯示土壤中病原菌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次年2月10日定植時測定,處理B增幅為40%,處理C增長81.2%。比較而言,處理A水旱輪作抑菌作用明顯,定植時間節點土壤病原菌數量較上年不升反降,連作枯萎病始見期最遲,因病致死率最低,收獲產量最高。
2.2 夏季休茬高溫悶棚對枯萎病的預防效果 由表2可知,8月11—16日連續最高氣溫35℃以上,8月16日14:00時測定膜下8cm土溫,處理a和b水悶達50℃以上,高于干悶10℃以上,10月31日測定,土壤a處理pH值達到7.6,幾近土壤原貌,有機質26.4g/kg,良于種植西瓜前,連作定植時間節點病原菌數量2月10日時間節點病原菌數量只有對照處理的42.8%,因枯萎病致死率只占對照5.1%,收獲產量高于對照46.7%。
2.3 坐果期不同水漿管理對枯萎病發生的影響 由表3可知,處理①漫灌也能造成已發植株重現僵苗,7d內病株暴發,棚式栽培膜下飽和水分濕度長時間得不到緩解,加速病原菌在土層蔓延,7d內新增病株幅度40.4%,病原菌數量增幅3倍,整個收獲期因病致死率高達36.8%,產量僅為對照66.3%,膜下滴管無論從病原菌數量增加,還是收獲期因病致死率明顯低于漫灌。隔年連作栽培西瓜補水方式及補水量應謹慎行事。
2.4 基施不同有機肥對枯萎病發生的影響 由表4可知,處理Ⅰ施用未腐熟豬腳干糞作基肥2月10日連作定植時間節點測定土壤病原菌數量急增,枯萎病發生早,栽后8.2d即見病,因病致死率高達22.2%,收獲產量損失最大,基Ⅲ、Ⅳ施菜籽餅肥處理土壤病原菌數量差異較小,但增福明顯低于處理Ⅰ,處理Ⅴ基施腐熟菜籽餅拌寧盾微生物菌劑一號A型10升,有抑制病原菌繁殖效果,對隔年連作栽培西瓜來說,操作簡單,投入小回報豐厚。
3 結論與討論
(1)當年夏秋西瓜連作利于土壤病原菌繁殖,次年早春栽培西瓜枯萎病危害程度相應增加,水旱輪作對隔年連作栽培西瓜防降枯萎病為害效果明顯。實踐表明,水旱輪作跨幅年數越多,防降枯萎病為害效果呈現遞增趨勢。
(2)夏季休茬高溫悶棚無論從防降枯萎病為害,還是改良土壤理化現狀都是良好技術措施,并且基施有機肥拌入碳酸氫銨能達到穩定土壤的pH值、控制土壤酸化、增加土壤有機質及速效N含量的效果。
(3)西瓜坐果期漫灌利于土壤病原菌隨水串延,病勢迅猛,持續期長,能給西瓜連作造成巨大損失。隔年連作西瓜栽培宜根據需要膜下滴管分期補水為佳。
(4)隔年連作栽培西瓜忌施用未腐熟豬腳干糞等有機肥,宜施用經過高溫處理的餅肥,如菜籽餅、棉籽餅等,配比混拌微生物菌劑類。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