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訓教學是高職護理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本文基于廣泛調研,剖析目前高職護理教學中婦產科護理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依托學校購置的智能化高仿真模擬實訓系統,探討仿真實訓在婦產科護理教學中實施價值及實施途徑,以此發揮仿真實訓教學在護生整體護理能力提升中的作用。
關鍵詞:婦產科護理學;仿真實訓;實訓教學;整體護理
21世紀的教育目標是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衛生部《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到,構建以人為本的護理思想,確保病患身心健康的要求已經變成臨床護理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怎樣以提升護理工作者專業水平為基礎,表現出以病患為主體的護理思想,是護理教育人士需要重點關注的課題。
一、 高職婦產科護理學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高職院校中,采用實訓教學是一個十分有效的方式,是提升護生護理專業水平與職業素養的良好保障,它是傳統的理論教學無法比擬的。伴隨院校招生數量與范圍的快速增加,以往的實踐教學基地,也就是醫院,已經難以為這么多的護生提供足夠的實踐崗位。而伴隨醫療衛生服務體制的持續優化,醫院的屬性與任務早已出現了實質性的改變,對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產生了嚴重的影響;此外,醫學是一種風險系數較高的領域,牽涉到許多社會問題,為了確保病患的合法權益與健康,不能任由學生在同一個病患身上進行多次練習。調研結果顯示,目前《婦產科護理》實踐教學存在較多的不足,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 校內實踐教學環節陳舊
部分學校在教授《婦產科護理》的實訓內容與操作方式時,依舊沿襲傳統的方式或者傳統的內容,教授的內容只包含骨盆測量等部分容易在實驗室開展的操作,而對于胎心音監測、陰道沖洗、接生等內容較少涉及,僅僅通過模型來為學生解釋或者展示部分圖片與視頻,大部分學生僅僅可以通過自己的聯想來學習。實踐教學和臨床實踐的要求并不相符,護生在參加實習時,只能從基礎開始學習。針對教學方式與教學途徑來說,婦產科護理學實踐教學一直沿襲以往的教學形式,也就是教師先做出示范動作,繼而學生進行模仿,最后教師各自進行糾正引導的形式。大部分為一般模擬人操作訓練,重視單項護理操作的練習,忽略操作之前對病患的各項指標的監測、交流和人文關懷等方面的練習,造成護生在參加臨床實習之后缺少與病患的交流與人文關懷,難以符合現階段國內醫療衛生制度改革提出的人文關懷為重心的整體護理模式的要求。與此同時,因為受到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部分教師難以靈活教學,只是一味地根據操作考核標準進行教學,對于實踐中的原則性要求、重點以及方式,講授的不夠清晰與徹底,造成護生在訓練過程中單憑機械記憶進行操作,一味效仿教師的操作,對于原來不違背原則的操作環節難以靈活把握。
(二) 臨床實踐教學模式單一
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部分高校沒有進行臨床見習或者階段實習和崗前培訓等,只是在畢業之前統一安排實習,造成專業理論和實踐教學不能協調發展,引發護生動手能力弱的問題。
(三) 臨床實踐教學模式不規范
因為實習體制過于表面化,缺少對帶教工作的根本性要求和實習管理缺失,造成部分帶教教師教學方式不完善。比如臨床見習課,不設置真實的病人,只是開展“小講課”,重新強化理論方面的知識;臨床實習環節隨便刪除與改變教學大綱內要求的內容、教學形式以及量化標準,不放心讓護生自行操作,護生實踐的時間較短,難以保證他們能夠鍛煉出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
(四) 實踐技能考評方法不完善
重點體現為臨床實踐出科考核1次成績當作《婦產科護理》實踐考試成績;考核指標中操作過程占據的比例較大,但是操作之前涉及的評價、交流和人文關懷等知識較少涉獵;缺少對應用護理流程展開整體護理水平考核的方式,導致護生實習階段不認真對待,在考試之前才進行惡補,實踐能力難以提升,難以達到現階段臨床護理工作的要求。
二、 仿真教學在婦產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 什么是仿真實訓教學
仿真模擬實訓教學是指通過高仿真虛擬培訓設施訓練技能的一種方法。它是現階段醫改中的熱門話題,經過創建模擬臨床情境,促進學生盡早接觸到臨床,此外各類模型、模擬教學設施給護生提供了更多實踐的機會,它的直觀、清晰以及多次操作等特點充分表現出了其自身的強大優勢。經過構建護理實驗實訓中心,采購科技含量較高的模擬設備,有利于進行達到臨床標準的技能練習和考核,提升護生的學習效果。智能仿真技術(PhysiologyDriven Technical)是現階段模擬教育領域最接近實際的一類仿生技術,它含有許多先進的技術,能夠真實模擬病患的各類特征,在模擬各類臨床病例的過程中,模擬人可以出現不同的生理性、病理性以及藥理性的改變。同時能夠按照教學的要求,調整救治的難易度,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與適用性。這種技術具備一定的交互性與整合性,模擬了一個病患的整個病程,此外醫療操作與模擬病患的反應是互相聯系的,不管準確與否,操作有效與否,模擬病患皆會出現對應的反應,這樣逼真的治療環境能夠讓學生真切感知病患的情況,促使他們做出有效的對策,長此以往必然能夠提升護理實踐能力。
(二) 仿真實訓教學實施意義
把這種模型運用到婦產科護理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在模擬病患機體上相同的病癥場景可重復利用,而且準許犯錯,這給學生提供了鍛煉的平臺,并能夠激發他們對實踐操作的興趣。仿真教學媒體的運用對于打開學生的臨床思維以及提高專業水平具有顯著的功效。堅持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思想,是所有教育領域通用的。然而就當前形勢而言,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大部分時間內,教師仍舊是教學中的主體部分。高度仿真的教學氛圍、逼真的病患以及逼真的護理操作,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變為學習中的主體,充分調動他們的求知欲。護生在模擬病患身體上展開真實的操作,而且操作效果可以從病患身上慢慢顯現出來。學生操作準確,就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而操作失誤則會導致護理出現問題,這些在模擬的病患身上都能夠一一表現。通過此平臺的運用,從一定水平上強化了護生對環境的適應水平,慢慢提升技能的應用水平。人文關懷模式的護理是目前護理領域的發展方向,促使學生構建將病患視為主體的服務理念,從根本上表現出仿真模擬教學的情感刺激功能,在操作過程中,時刻要將模擬病患當作真人來看待,使護生的護理素質與人文素養都能夠獲得提升。
婦產科護理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所以在教學環節內,不但要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而且要重視操作能力的鍛煉。在臨床見習過程中,因為婦產科比較獨特,不具備規范化的病患來作為實驗對象,同時婦產科護理操作一般會關乎到病患比較隱私的部位,同時風險系數較高,能作為示范的病患較少。但實踐教學是護理教學中的主要內容,怎樣強化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的操作水平,達到護生在結業之后能夠勝任工作崗位是教學中的終極目標。因此,在婦產科護理教學中采用仿真實訓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三、 仿真模擬實訓教學實施方案設計
(一) 構建仿真模擬實訓環境
為對仿真模擬教學提供真實的教學媒介,應當選擇多類婦產科仿真模擬教學設備,對此學校購買了“智能網絡版分娩及急救模擬人”,它主要涉及婦產科與急救知識,包含兒科、產科以及基礎護理等眾多科目的知識,能夠展開護理評價、技能訓練以及與病患溝通等訓練。此外,選擇各種婦產科專業技能仿真教學設施,例如可以展開產前、產中宮頸檢查的“生產全程宮頸變化模型”;可以親身體驗孕婦體型、動作的“孕婦行動體驗裝置”;可以展開產程觀測、胎心監護、引導分娩等活動的“分娩模型人”等。
(二) 優化實訓教學內容
依據教學標準與護士執業考核需求,把教學內容分成以下幾項內容:首先,通用的、主要的操作技能,比如接生術等;其次,婦產科常見病、多發病的主要理論,比如產程特點等;再次,職業能力,比如溝通能力等;最后,人文素養,比如人文關懷等。以上四項內容進行劃分,構成了較多能夠互相關聯,又互相獨立的知識點,繼而有規劃、有目的地把這些內容穿插至仿真案例的教學過程中。
(三) 精心仿真實訓設計
仿真模擬教學重點針對下面兩類教學方向:首先,用作單獨的婦產科技能教學。教學側重于給學生供給一個逼真的教學模具,使他們可以模擬部分在真實病患機體上無法進行練習的技能,體驗真實的操作感。比如宮底檢查等。其次,仿真案例綜合實踐護理。依據教學內容與目的,篩選符合條件的真實病患,把對應的操作技能點與職業能力、人文素養等穿插進來,通過數字化操作,在模擬教學設施上顯示出來,構成仿真模擬病患,繼而讓護生親自操作。比如設計“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合并胎兒宮內窘迫”的案例。在整體的護理處置環節內,不但關乎到婦產科的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同時也關乎到其他科目的知識與技能。案例的產生讓以往抽象、乏味的理論知識變為更加具體與具有感染力的知識。
(四) 教學過程控制
教師將背景與目的講述清楚之后,繼而交給學生自行處理,在護理的整個過程中,學生一直占據主體位置,教師不會去橫加干預,隨便讓他們自行發揮,僅有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給予適當的引導,以確保護理操作可以有效開展。全部的操作結果會在病患的機體上表現出來,學生在護理操作結束之后,觀察回放錄像,繼而展開評價,最終教師給出適當的補充與總結,讓學生們認清自己薄弱的方面。
(五) 整體護理能力評價方案擬定
教學評價要包含學生自我評價與小組評價,學生經過觀看回放錄像,找到操作過程中的不足與優勢,認清自身需要努力的方向。對于評價內容來說,不但要對某個技能的操作進行詳細的評價,而且要重視多項技能的綜合使用;針對評價標準來說,要和實踐相連接,重視技能的操作準則與應用條件,重視針對專業水平與人文素養的評價。
(六) 仿真實訓教學設計思路
婦產科護理學仿真實訓設計思路圖
四、 結語
仿真模擬實訓教學在護理實訓教學中的興起,能有效彌補學生人數多與臨床案例少、患者維權意識濃、學生動手機會少等矛盾。高仿真模擬人的智能化特點,使實訓環境更趨真實,學生可以在模擬人身上重復訓練、反復糾錯、不斷完善。同時,由于高仿真模擬人顯示了疾病的軀體和心理等多重表現(如模擬人分娩時的疼痛、情感表達等),因而,比較容易在模擬系統的職業情景中培養學生整體護理思維,提升學生整體護理能力。隨著現代化職業學校的建設與發展,越來越多的學校引進或即將引進仿真模擬實訓系統。但從調查結果顯示,較多學校的模擬系統仍然處于閑置、或充當學校擺設的狀態,模擬系統利用率不高。因此,如何充分發揮模擬人的實訓使用效果,使仿真模擬系統真正成為學生整體護理能力提升的實訓平臺,相關的研究還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趙麗華,涂麗霞,蘇春娟,等.基于SimMan綜合模擬人培養高職護生核心勝任力應用初探[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8):97-98.
[2]姜文莉,許虹波,陳軍,等.仿真綜合實驗在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8,23(9):55-57.
[3]孫建萍,牛桂芳,楊支蘭,等.高仿真模擬人模擬教學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教育,2011,8(1):18-20.
[4]劉桂芳,孫建萍,宋丹,等.高仿真模擬教學對護生實習影響的質性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21):11-12.
[5]羅艷華,陳沁,岑慧紅,等.護理本科生高仿真模擬教學行為表現測試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2):1078-1081.
作者簡介:
張玉紅,講師,江蘇省南通市,江蘇省南通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