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供需矛盾日益凸顯,對于技工院校,如何培養一名合格的畢業生,如何讓學生在畢業后能夠快速地適應企業,能夠真正的將自己所學到的東西,學以致用,對于學校而言,既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同時也意味著解決了學校招生難的問題。
關鍵詞: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技工院校
近十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不斷的擴大,到目前為止,我國1327所已經具有招生資格的高職院校,高校平均人數已經達到8000左右,高職教育也在迅速發展。各大高校也在積極的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因此對于技工院校,能夠準確找到一種合適的培養模式顯得更為重要。
首先技工院校不同于高職教育,他是針對于企業的,學生畢業后要能夠迅速適應工作環境,能夠保質保量地為企業輸送合格的一線員工,這就是技工院校應該做到的。
以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帶動專業建設,并引領課程改革,也是技工院校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而目前的技工院校中,各種模式并行存在。主要包括辦學模式、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等。
所謂辦學模式,實際上可以說是由多個模式構成的一個整體,其具有較強的示范性,辦學模式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校在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指導下,根據學校的自身實際情況,合理的優化的教學校教育機構、教育過程、教育方法。從時代發展的要求上,辦學模式具有明顯的時代性,隨著現代教育觀念的變化,辦學模式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向多元化發展,從學校自身的要求上,因為學校的實際情況不同,所以表現出來的辦學模式也不同,各個學校的辦學模式也不同,也成了各自的辦學特色。
教學模式則是一定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行為規范,不同的教育觀往往會有不同的教學模式,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有特定的邏輯步驟和操作程序。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環境和教學實踐,都是使教學模式會發生、發揮效力的各種條件和因素。
人才培養模式是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采取的培養過程。主要包括專業設置、課程模式、教學設計和教育方法等要素。人才培養模式從屬于教育范疇,人才培養模式是教育的具體實踐形式。內容上則是教育理論教育實踐一體化的操作體系。
當前世界合作教育組對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給出了如下的解釋:所謂工學結合,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工作與學習進行結合,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實踐,將學習理論直接應用于實踐,然后將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帶回課堂幫助其在學習中進一步的分析與思考。
為了達成學生職業素質提升的目標,首要突破工學結合的辦學形式,這樣,即可有效縮減學校教育同用人單位間的需求差距,促進就業競爭力的提升。現代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把能力培養作為最根本的教育目標。國內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應該具備更為廣泛的主題,不能只把學生在特定時間內的工作實踐整合起來,而是要把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等全部整合起來。
而實際過程中對于這種工學結合的模式在企業中,學校是主辦方,而企業則是合作方,而對于主辦方則有責任去設法調動企業的積極性,主要可以從減輕企業的負擔等多種角度采取措施。
當下,國內依然盛行傳統的教學實習法,就是職業學校把大批學生同時安排到某個企業中去實習,盡管如此做法省時省力,可是沒什么實效。對應的企業同樣有苦難言,勉強接受了大批量的實習生,卻沒有足夠的崗位讓學生親自實踐,最終讓實習變成了過場,欠缺實效。由此可見,各大職業學校,必須具備攻堅精神,才有可能達成工學結合的培育目標。
工學結合,不是在學校里進行模擬工廠情景的學習方式,而是讓學生真正地進入到工廠,身臨其境地去感受工廠中的工作環境,而學習時間則可根據實際情況與工作環境,靈活掌握,可以每個星期輪換,也可每個月輪換,或者以一個季度為期限。一般為2~6個月較為合適。但無論什么形式的安排,學生在企業不僅是學習,也是工作。而最重要的,是在工作中要切實的同企業員工一樣,不僅體現在工作時間上,企業中的各種規章制度、加班與薪水,都要體現在工學結合里面。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的體會與融入到工作中,才能得到有效的鍛煉.
無論采取任何方式,通過幾年的工學結合實際教育,個人認為,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主要優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將理論學習的知識應用于實踐操作,能夠讓學生很好的掌握和理解所學知識;
(2)讓學生看到了自己在學校中學習的知識與實際工作之間的聯系,這樣能夠更好的刺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學會合作,是人類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技能,工作中讓學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與成熟的企業工人相接觸,加深了對社會和人的認識,體會到建立合作關系的重要性;
(4)這樣的模式能夠讓學生通過實踐來提高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而且能夠讓學生畢業之后,更好的適應社會需要和環境的變化,學生們親臨現場接受職業指導、經受職業訓練,了解到與自己今后職業有關的各種信息,開闊了知識面,擴展了眼界;
(5)為許多由于經濟原因不能進入大專院校學習的貧窮學生提供了經濟來源和接受更好的職業教育的機會;
(6)提高他們的責任心和自我判斷能力,變得更加成熟;可以讓學生用參加實際工作的鍛煉來塑造自我;
(7)有助于學生就業的選擇,使學生有優先被企業錄取的機會,其就業率高于未參加工學結合教育的學生。
雖然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存在著諸多優點,但是也有其局限性,因為并不是所有學生都愿意參加,也不是所有學生都適合參加。這樣就會導致部分學生在工作期間產生怠工,甚至影響其他學生工作。針對這個問題,在學校層面上,可以通過各種培訓與教育對學生進行指導性分類,根據學生興趣進行分派。實際工作后,也會有許多不適應,這時就需要老師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穩定學生的情緒。工作中學生難免有與企業產生沖突,或者工作中產生的疲勞怠工,學校和教師都要積極地與企業、學生,進行溝通和心情疏導,協同企業,幫助學生共同完成工學結合的教育。
作者簡介:
田海靜,河北省秦皇島市,秦皇島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