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素質教育的推廣下,對教學目標的培養已經變成了全方位素質發展,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初中數學課堂,傳統的灌輸式教學下,學生學習無法充分有效吸收知識。如何將傳統的課堂教學轉化為更為有效的,成為了初中教學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在數學課堂中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教學中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教學效果有效性
使課堂教學更為有效,不單指教學目標的完成度或是教學任務的進展,更注重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是否得到了知識和其學習能力是否得到了發展與培養。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應是以學生是否真正掌握數學學習方法以及掌握的知識的熟練運用。因此在數學課堂中,教師應該通過引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性最優化呈現。
一、 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
(一) 班級學生學習存在差異
初中數學的教學主體只能滿足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需求,雖然無法完全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但能夠保證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評判標準。同一班級學生,雖然課堂學習時間相同,但每個人自身差異決定了學習能力的不同,造成了部分學生并沒有掌握學習知識,形成了學習效果差異。據資料顯示,在初一數學“一元一次方程”課堂教學中,學生對方程式的掌握度不盡相同。大概只有五分之一的學生,因為反應較快,理解能力較強能夠完全掌握;而五分之三的學生學習效果一般,只能基本掌握;但剩余的五分之一的學生則處于完全不理解的情況。在初中數學學習初期,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度就開始呈現巨大差異,這種情況會使得在之后的數學學習中,學生在使用數學知識時的實用效果可見一斑。
(二) 教學密度對課堂效果的影響
在初中學習中,教師總認為課堂教學的時間太少,造成了課堂教學效果沒有達到理想值。但是在教學課堂中是否充分利用到所有時間同樣也是重要影響因素之一,也就是教學密度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產生了重要影響。所謂教學密度,即課堂教學活動中對于實際合理運用的時間與整節課堂時間的比例,為加強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對教學密度進行一定程度的掌控,避免多種問題情況的產生。以求在教學課堂中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學習效果。
二、 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及方法
初中階段是數學學習的黃金時期,大多學習內容都與數字運算有關,如有理數的運算、整式的運算、因式分解、分式的運算、根式的運算和解方程等運算方法。因此在數學學習中,學生會接觸到大量的運算內容,對于課堂教學的有效是必不可少的。所謂的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是指在知識傳授過程中,注重對師生情感的溝通交流,以及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個性的塑造。因此要大力加強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多方面采取措施進行加強:
(一) 把控教材整體
初中數學作為數學運算能力培養的重要時期,初中數學教育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需要在教學時注意對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進行把控,保障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便要求教師和學生對初中數學教材有一個總體的認識與掌握,避免在課堂教學學習中因小失大。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整體把控可以幫助學生對教材進行全方位了解,為之后的深入學習夯實基礎。數學教材體系相互聯系,形成一個大致的知識構圖可以使學生加強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學習中有效進行所學知識接納,對有效教學信息進行篩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學習能力。對教材進行把控更可以幫助教師對教學信息進行重點篩查,確定在課堂中的教學重點,有效利用課堂時間,增加學生學習內容。
(二) 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數學是一門抽象化的、概括性強的且邏輯性極高的學科。學生在學習中同一種題型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解答方法,而類似的解法可能被應用于不同的題目。因此一味的題海式學習方法并不可取,學生只有真正掌握解題方法和問題的本質才能夠更好的學習,舉一反三的進行運用。在教學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夠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完全平方公式”時,可以列出公式:(a±b)2,教師將公式板書于黑板,并給出三個答案:a2±ab+b2、a2±2ab+b2、a2±b2,之后讓學生自行分組進行研究討論,在談論中自主進行公式計算,最后每組學生統一答案進行回答,復述計算過程。這種方法教師可以在一旁進行引導,但不可直接將答案以及計算過程板書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談論中發揮主動學習性,計算得出的答案是學生的心血結果,無論正確與否,教師都應給予一定的鼓勵。
(三) 加強課堂師生間的互動
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空間,師生在教學活動中應加強彼此間互動。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是教師一人在講臺上不停敘述教學知識,學生在下方被迫聽,忽視了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教師無法準確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了加強數學課堂的有效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對與學生的溝通多加重視。平等的交流溝通,并非是提問式對話,尊重學生的主導地位,完全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通過與學生及時的交流溝通,對學生課堂學習情況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并通過對學生的所思所想進行了解,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引導,適時改變教學思路與教學模式,以求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 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充分掌握教學任務
在課堂教學中,不論教學內容的難易,教師都需要對教學任務有明確的把控,確定課堂教學目標。同時也可以幫助同學建立明確的課堂學習目標。將“上課時間不夠”“學生學習壓力大”“數學太難學”等情況進行有效規避,在明確的教學目標引導下,教師的教學內容應該更為清晰明了,在課堂講學時,能夠在有限時間內將重要的學習信息傳遞給學生,將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有效結合,對于教學內容的明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將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發揮極致。
三、 結束語
初中數學教育是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培養的關鍵階段。結合新課改要求,初中數學教師需要加強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提升。科學合理地建立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教學目標的實現加以促進。通過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有效增強教學效果。同時,教師作為課堂引導者應不斷加強自身綜合能力,全方位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馮曉紅.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4(17):158-159,175.
[2]孟立可.淺析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學周刊,2016(33):42-43.
[3]李平.關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分析[J].民營科技,2013(03):141.
[4]陳勇勝.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認識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09(S1):124-125.
作者簡介:
劉軍,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市廣安區悅來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