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高中生從小生活在良好的環境中,艱苦奮斗意識十分淡薄,艱苦奮斗精神缺失。而艱苦奮斗精神是高中生成才的重要因素,所以有必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艱苦奮斗精神的培養。本文從對高中生艱苦奮斗精神培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高中思想政治課對高中生艱苦奮斗精神培養的原則和路徑等幾個方面進行討論研究。
關鍵詞:高中生;高中思想政治課;艱苦奮斗精神
一、 高中生艱苦奮斗精神培養的必要性
(一) 對艱苦奮斗精神的錯誤理解
很多高中生對艱苦奮斗精神有著錯誤的理解,他們認為艱苦奮斗精神就是吃草根,啃樹皮等,是老一輩的事情,而在現在生活如此富足的條件下,這些早已經過時和不值一提。由此可見,他們對艱苦奮斗精神的理解過于淺顯和片面,從而忽略了艱苦奮斗精神實質的內涵,艱苦奮斗本質上是一種吃苦耐勞、勤儉節約、踏實肯干的精神品質,一種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一種精神品質。所以,很有必要通過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扭轉學生這種思想。
(二) 學習缺乏“鉆”勁兒
部分高中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就退縮,缺乏學習的恒心、毅力和刻苦鉆研的鉆勁兒,每天上課得過且過,作業不認真完成,敷衍了事,不思上進,所謂的“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日子過得渾渾噩噩。所以,高中思想政治課對學生艱苦奮斗精神的培養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三) 心理抗挫能力差
近來,關于高中生不堪承受學習壓力而選擇結束自己生命的報道屢見不鮮,給家庭帶來了不可挽回的痛苦。由此可見,隨著學業等各種壓力的壓迫,高中生的抗挫能力較弱,心理十分脆弱。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艱苦奮斗精神的培養意義十分重大。
(四) 生活上鋪張浪費
現在高中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居多,從小在富足的生活條件中成長,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沒有體會過生活的艱辛與不易,所以生活中盲目攀比、鋪張浪費的現象蔚然成風。這種現象不利于學生以后的成長和良好人格的養成,所以有必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培養學生艱苦奮斗精神。
二、 高中思想政治課對學生艱苦奮斗精神培養的可行性
(一) 艱苦奮斗精神與高中思想政治課內容有很強的聯系性和契合度。比如,高中思想政治《經濟生活》第三單元“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中,要讓學生養成艱苦奮斗、不鋪張浪費、適度消費的精神品質;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七單元“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中,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長征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等一系列民族精神都和艱苦奮斗有著密切聯系。
(二) 培養高中生艱苦奮斗精神是學校德育工作的要求。受一些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部分學生已經養成好逸惡勞、好吃懶做的不良習慣,這不利于學校德育工作和學校教學工作平穩有序進行,所以培養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更利于學校教學和管理工作,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
(三) 培養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養成艱苦奮斗精神,高中生無論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都會受益匪淺,有利于高中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四) 有利于艱苦奮斗精神的繼承和弘揚。高中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而艱苦奮斗精神作為一種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需要這樣的新生一代去繼承并把它發揚光大。將艱苦奮斗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有利于艱苦奮斗精神的繼承和弘揚。
三、 高中思想政治課對高中生艱苦奮斗精神培養的原則
(一) 實踐性原則
對學生艱苦奮斗精神的培養不應該只落實在口頭的說教上,而應該落實在實際行動中。可以以艱苦奮斗為主題,開展主題活動和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真正把艱苦奮斗精神應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二) 示范性原則
學校的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則,發揮作為教育工作者的言傳身教作用,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同時,在現實生活中,搜集尋找貼近學生生活和貼近時代的具有艱苦奮斗精神的人物事跡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真正切地感到艱苦奮斗精神就在我們身邊。學生具有向師性,這樣有利于學生形成艱苦奮斗的精神品質。
四、 高中思想政治課對高中生艱苦奮斗精神培養的路徑
(一) 將艱苦奮斗精神融入到校園和班級文化之中
首先,可以在校園的長廊、黑板報和宣傳欄中宣傳關于艱苦奮斗的名人名言來營造一種校園文化氛圍。其次,可以在廁所、水房、食堂等公共場所貼上宣傳牌告誡學生節約用水、節約用餐等字樣,在放學離開教室時讓學生養成隨手關燈、隨手關電扇等的習慣。最后,可以給學生印發一些關于艱苦奮斗精神的宣傳圖冊。通過這些方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校園文化氛圍中感受艱苦奮斗的精神內涵,從而身體力行。
(二) 將艱苦奮斗精神融入課堂教學之中
在學習高中思想政治課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多媒體展示影片作品、圖片、故事以及老一輩典型榜樣人物,向學生們講述艱苦奮斗事跡。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知識,又吸引學生的興趣,同時也增加了課堂趣味性,更有利于艱苦奮斗精神的培養。
(三) 開展主題活動來培養學生艱苦奮斗精神
可以開展艱苦奮斗精神主題班會、艱苦奮斗精神主題演講活動、課堂情景劇、征文競賽、憶苦思甜主題討論,還可以邀請知名人士來學校開展艱苦奮斗精神系列講座活動等,通過一系列內容豐富且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增長知識,鍛煉能力,并得到艱苦奮斗精神的熏陶。
(四) 組織課外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艱苦奮斗精神
可以讓學生到一些工作環境艱苦的工廠進行實地參觀,體會工人的辛苦,從而摒棄盲目浪費、攀比的壞習慣,養成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良好品質。此外,還可以讓學生們組織采訪活動,采訪的對象可以是這些辛苦勞作的工人,也可以是從苦日子中走過來的老一輩們,通過面對面的溝通,讓學生們切實感受到艱苦奮斗精神就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讓學生受到良好的艱苦奮斗精神熏陶,感受自己的生活來之不易,更加珍惜自己現在的生活。
參考文獻:
[1]夏海鷹.論中小學政治思想品德課程的艱苦奮斗精神教育[J].課程·教材·教法,2005(4).
[2]崔奇山,唐華,孫環元.對改革開放形勢下中學艱苦奮斗教育的思考[J].現代中小學教育,1992(2).
[3]李羊城,葉美霞.論“憶苦思甜”在大學生艱苦奮斗教育中的創新運用[J].教育與職業,2011(5).
作者簡介:
柳立晶,河北省石家莊市,河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