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影
【摘要】當歸四逆湯記載于東漢張仲景的經典著作《傷寒論》,為溫里劑,具有溫經散寒,養血通脈之功效。主治血虛寒厥證。本文綜述了現代醫家臨床應用當歸四逆湯治療血虛寒厥所致的內科、婦科、皮膚科、骨科等多種疾病現狀,古方新用。
【關鍵詞】當歸四逆湯;臨床應用;現狀
【中圖分類號】R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8..01
當歸四逆湯為東漢張仲景所著的經典名方,為養血溫經散寒的常用方,治療血虛寒厥證,傳統用于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脈沉細或細而欲絕等癥狀的治療。近年來,該方應用于臨床后并進行了深入細致地研究,一致認為其可以治療動脈粥樣硬化、類風濕性關節炎、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婦女痛經等,現將當歸四逆湯的臨床應用進行如下綜述。
1 內 科
關節炎是一種病因復雜的常見的慢性疾病,向珍蛹等[1]采用抽樣調查法研究發現腎陽虛、寒濕阻滯證是膝骨關節炎的基本證型,膝骨關節炎的基本辨證要素為腎陽虛、寒濕等。樊效鴻等[2]臨床以當歸四逆湯為主方考慮到膝骨性關節炎肝腎虧虛,氣血不足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加入懷牛膝入肝腎二經,兼有下行之力,益肝腎強筋骨,又能活血化瘀、通利血脈而利關節;五加皮即能補益肝腎,又能利水除濕;補骨脂、骨碎補溫補肝腎、強筋健骨;薏苡仁滲濕除痹證,舒經脈、緩拘攣;川木瓜舒筋活絡,并善下行走下肢;加入少量紅花取其行血之功,可緩解膝關節疼痛,改善膝關節功能,藥物安全性好,無明顯毒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2 婦 科
婦女正值經期或經行前后出現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劇痛暈厥者,稱為痛經,也稱為“經行腹痛”[3]。實驗研究表明[4],當歸四逆湯能明顯抑制大鼠離體子宮平滑肌的收縮頻率、收縮幅度和活動力,同時能顯著對抗縮宮素引起的子宮痙攣,明顯抑制縮宮素引起的子宮肌條的幅度、收縮頻率和活動力。同時,陳紅九[5]研究觀察發現當歸四逆湯治療寒濕凝滯型痛經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3 皮膚科
3.1 蕁麻疹
蕁麻疹是一種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常見、多發性皮膚病,屬中醫“癮疹”范疇。臨床上根據中醫辨證常分為風寒束表型、風熱郁表型、腸胃濕熱型、血虛寒凝型、氣血兩虛型、血瘀風燥型、血虛風燥型、沖任失調(肝腎不足)等型論治[6]。鄭文淵等[7]運用當歸四逆湯聯合西藥咪唑斯汀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好,發現其可能與當歸四逆湯可明顯降低血清CC型趨化因子水平有關。此外,李曙東[8]運用玉屏風散合當歸四逆湯共奏益氣固表、祛風止癢、溫經散寒、調和營衛功效,治療寒冷型蕁麻疹療效滿意。
4 骨 科
臨床以當歸四逆湯為基礎方治療由于慢性勞損、外傷筋骨、氣血不足,復感風寒濕邪所致的肩周炎,若頸項強痛者加葛根;手指麻木者加全蝎、烏梢蛇;風邪較重者加威靈仙,防風;疼痛固定者加丹參、姜黃,再配合推拿手法治療。經臨床觀察證實,當歸四逆湯加減配合推拿手法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5 小結與展望
綜上所述,通過查閱文獻,研究相關資料發現,各醫家在臨床上都能辯證應用當歸四逆湯,抓住其營血虛弱,寒凝經脈,血行不利的特點,隨證加減,辯證應用,治療現代醫學內科、婦科、皮膚科、骨科等多種疾病,均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盡管如此,但于中醫而言,只重視藥物的加減變化,對中西醫結合研究治療疾病的力度還不夠,如果能加強對中西醫結合治療疾病的研究力度,最大程度的利用好每一味藥,定能發揮中西醫結合的優勢,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向珍蛹,茅建春,徐先國.膝骨關節炎中醫證型分布的流行病學研究[J].上海中醫藥雜志,2012,46(12):5-8.
[2] 樊效鴻,余 洋,黃 勇.加味當歸四逆湯治療膝骨性關節炎76例[J].遼寧中醫雜志,2012,39(11):2184-2186.
[3] 李宗梅.當歸四逆湯治療痛經60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13):41-42.
[4] 彭蘊茹,竇昌貴.當歸四逆湯對大鼠離體子宮肌收縮活動的影響[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0,16(5):11-12.
[5] 陳紅九,范 明.當歸四逆湯治療寒濕凝滯型痛經臨床分析[J].光明中醫,2014,(5):992-993.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4.05.046.
[6] 侯樹德,陳德強.當歸四逆湯化裁治療蕁麻疹200例[J].湖南中醫雜志,2012,05:70-71.
[7] 鄭文淵,李 瑩.當歸四逆湯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療效及對血清CC型趨化因子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12):1338-1340.
[8] 李曙東.玉屏風散合當歸四逆湯治療寒冷型蕁麻疹66例總結[J].中醫臨床研究,2014,6(9):67-68.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