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臺灣主流媒體《聯合報》發布的最新“兩岸關系年度大調查”顯示,過去一年來,島內民眾認為兩岸“外交”和官方互動關系趨向惡化,雙雙創下歷次調查的新低。不滿蔡英文處理兩岸關系表現的人攀升到68%,是近3年的新高。《聯合報》17日評論稱,蔡英文的兩岸政策造成社會撕裂,中間消失,統“獨”兩極分化更為明顯,越來越多對政治厭煩的人將選擇“用腳投票”。
變化最大的指標是“外交”角力
《聯合報》2010年開始規劃“兩岸關系年度大調查”,每年定期追蹤島內民眾對于兩岸關系的看法。調查以“兩岸敵友量表”請民眾針對政治、軍事、“外交”、經貿及社會五大方面進行全面評估,評分以1至10分為范圍,1為最友善或互利,10代表關系緊張或競爭。
今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兩岸民間互動現狀仍最獲好評,有31%的受訪者覺得兩岸民間關系熱絡,43%認為關系和緩,19%感覺雙方關系低迷,平均得分5.3。“外交”方面,蔡英文執政邁入第三年,臺灣已失去5個“邦交國”。調查顯示,兩岸“外交”角力持續升溫,是評價變動最大的指標,覺得兩岸“外交”處于高度競爭狀態的民眾達67%,比去年增加10個百分點,創歷次調查新高,平均得分為7.7,為五大領域中兩岸關系最競爭對立者。
在政治領域方面,認為兩岸官方關系穩定者從去年的40%降到29%,感覺官方互動處于低迷狀態的人由34%增加到48%,均創歷史紀錄,兩岸官方互動平均得分為7。與此同時,民眾對兩岸經貿關系的評價也以競爭居多,平均得分為6.6。兩岸軍事關系平均得分為6.8。
在不提示選項前提的情況下,多數民眾仍認為“臺獨”是兩岸關系最大變量,其次是民進黨執政及其大陸政策,之后則是兩岸“外交”互不相讓。不過,盡管兩岸政治及“外交”互動持續低迷,但民眾普遍認為開戰可能性低,平均得分為3.6,和去年的3.4分差不多。
對大陸民眾好感度持續上升
調查同時發現,對于蔡英文處理兩岸關系表現的評價持續下滑,不滿意率從2016年的48%、2017年的56%,上升到今年的68%;滿意率則從前年的31%降至今年的19%。對此,臺“總統府”卻堅稱,民調凸顯蔡英文主張“維持現狀”是民眾主流意見,指責大陸政府是兩岸關系及區域穩定失衡的主要原因。
國民黨認為,民調更加證明蔡英文在內政、兩岸及“外交”上應對無方,“烽火外交”“金錢外交”重現,民眾高度不滿自在預料之中。國民黨表示,與蔡當局相比,大陸陸續釋出善意,如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31條、開放居住證申請等惠臺措施,對島內政治厭煩的臺灣民眾開始“用腳投票”。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臺當局不斷指責大陸,但島內民眾對大陸好評卻在上升。調查顯示,雖在過去9年調查中對大陸政府持負面看法的受訪者占一半左右,但對于大陸人民的印象從去年逆轉變成好評居多,今年有57%的人對大陸民眾印象佳,比去年增加8%。調查還發現,是否到訪大陸也是臺民眾好評上升的重要一點,有61%的人對大陸人民有好印象,39%的人對大陸政府觀感佳,都較未到過大陸者高出約9%到11%。
民調結果反映了什么?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趙建民稱,今年的“兩岸關系調查”反映出臺灣民眾復雜而矛盾的心情:認為兩岸當局敵對的人大幅增多,但民間交流卻沒有因此降溫。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也表示,這種兩極反應是值得注意的重點。臺灣兩岸問題知名學者趙春山撰文稱,今年的調查反映出兩岸政治“斗而不破”。他認為,對中共施政的評價和對大陸人民的良好印象,應是島內主張統一者比例升高的重要原因。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在接受臺媒采訪時指出三點:數字變化與兩岸關系實質變化有很高的吻合度,臺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并推動“文化臺獨”,廣大民眾明確感受到兩岸對抗性上升;大陸對臺政策及臺當局的大陸政策對民眾影響十分明顯;民調數字顯示出臺民眾對兩岸關系風險預估嚴重不足。李振廣說,大陸堅定執行“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政策,讓臺民眾對兩岸沖突并不感到憂慮,但民進黨通過各類“臺獨公投”及挾洋自重“臺獨暴沖”引發臺海局勢動蕩的危險性不容低估,“臺灣民眾對民進黨的危險操作無動于衷,將會是兩岸關系最大的風險”。
《聯合報》17日發表社論稱,蔡英文當局借“維持現狀”掩護“臺獨”和“去中國化”意圖,不僅造成臺灣內部的分化及“自我削弱”,也引發大陸“打壓”。“她的兩岸路線若不調整,將對臺灣產生極不利的影響。”▲
環球時報201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