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峰
摘 要 移動互聯的時代,網絡直播對電視的沖擊極大。如何利用好移動互聯網的資源,利用好4G技術,利用好我們手中的手機,為觀眾呈現時效性強、生動鮮活接地氣的民生新聞是地方頻道生存的基礎。常變常新,技術的進步服務的還是內容,如何發揮傳統媒體的優勢?策劃出好的新的選題和報道,生產出好的新聞產品,讓觀眾喜歡、有參與感就需要媒體人的精心策劃和準備。
關鍵詞 智能手機;民生新聞;互聯網直播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09-0023-02
1 背景現狀分析
1.1 移動互聯網直播帶來的沖擊
移動互聯網時代,直播的門檻不斷降低且使用便捷。手機直播不僅可以為新聞的時效性提供保障,而且其影響力的覆蓋范圍也擴展到整個網絡。特別是近幾年直播軟件的風行,讓直播成為移動互聯網的熱點。各大新聞客戶端都開展網絡直播,與傳統的新聞直播方式相比,移動互聯網絡上的直播具有通俗化、實時性和互動性的特點,使受眾可以通過移動設備就可以關注新聞直播,從而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同時提高了新聞報道的時效性,豐富了新聞報道的內容,拉近了受眾與事實真相的距離,在新媒體時代滿足了受眾對信息的最大化需求。
1.2 傳統電視4G直播帶來的改變和問題
在傳統的廣播電視制作領域,隨著4G技術的發展,只要有4G信號覆蓋的地區就可以進行實時的新聞直播。很多突發新聞現場需要及時快捷的對現場直播報道,利用4G網絡技術只需要一名攝像師和一名記者就可以完成新聞的直播任務,4G新聞直播更加輕便靈活。這比出動SNG直播車或者組織十幾人的直播團隊相比,節省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SNG衛星車對于電源供應、交通環境以及工作位置等要求比較苛刻,而4G直播則只需要一塊電池,一個套小型4G傳輸設備即可,優勢十分明顯。各電視臺使用4G傳輸設備結合廣播級的專業攝像機進行直播已經成為新聞直播中的
常態。
即便如此,使用4G包和攝像機相結合進行突發新聞直播,依舊面臨不少問題:一是4G傳輸設備和攝像機價格較貴;二是一臺攝像機需要一套4G包支持。一般一個電視臺或者頻道和新聞欄目有兩三套4G設備已經是很好了,如果出現多路現場,多點回傳,這樣的方法就顯示出了局限性。
能否充分利用智能手機和互聯網技術進行新聞直播?實現多地、多點回傳,使用手機玩轉突發新聞直播,河南廣播電視臺民生頻道就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2 實踐與探索
2.1 手機直播民生新聞的優勢
1)手機直播讓民生新聞更接地氣。使用手機進行直播,雖然直播的設備可能顯的不專業,但是現場出境和拍攝的人都是經過專業培訓記者,不會虛假報道或者扭曲事實的情況出現。盡管現在人人都可以拿手機進行現場直播,但是一般觀眾拍攝的畫面要么歪歪扭扭,要么問不到想要知道的內容,而電視媒體的直播更權威、更專業。使用手機拍攝讓受訪對象沒有感覺到拍攝,覺得就是生活中的場景,直播過程中無論是出境記者還是受訪對象都很放松,狀態更真實和自然。可以說手機直播拍攝手法通俗,更加接地氣。能夠全面、真實、完整、細致地展現新聞事件,同時可以通過多角度全方位的拍攝對現場進行記錄。也符合民生新聞生活化的需求,讓民生新聞更接地氣。
2)零距離呈現時效性強。時效性是新聞報道的生命力所在,誰能夠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拍攝到第一手的資料和畫面,誰就在新聞報道中搶占了先機。平時誰也不會天天帶著攝像機和4G直播設備,而手機則是現代人生活中的標配。利用4G網絡和手機,可以隨時隨地的發起直播。既不需要專業的剪輯,也不受時長的限制,可以迅速發布。2017年春季洛陽一處商鋪發生火災,正好我們的記者就在老家過年,我們就是通過手機將現場的畫面和情況及時回傳到演播室,可以說是同時同步展示了火災現場和救援情況。避免了傳統受設備限制不能進行直播的窘境。
2.2 如何利用手機開展新聞直播
4G直播其實就是將攝像機的專業信號轉變為推流信號,通過4G通信技術推送到服務器上,再由服務器將流信號轉為SDI信號接入演播室。利用手機進行新聞直播就是利用智能手機上的攝像頭進行拍攝,將拍攝的新聞現場通過4G網絡回傳到演播室,在演播室進行切換調度,呈現新聞現場。這幾年智能手機飛速發展,智能手機的拍攝功能也越來越強大,目前智能手機拍攝高清的視頻已經很輕松,因此無論攝像頭還是視頻技術都沒有問題。如何利用智能手機設備,尋找替代方案,實現多點多路實時的信號回傳?經過調研和測后我們使用了以下兩種方式實現了手機拍攝進行新聞現場直播。
1)利用現有的4G直播接收設備,通過蘋果手機和LU-Smart軟件將手機和4G接收服務器相連接。手機拍攝的信號通過4G服務器回傳到演播室,保證兩個通道隨時暢通,通過演播室嘉賓和現場的調度從而實現了多路多點,實時現場直播。2016年7月9日新鄉特大暴雨,河南廣播電視臺民生頻道《大參考》《小莉幫忙》欄目派出18路記者,深入到氣象局、火車站、汽車站、新鄉受災城市街道、小區、商場以及農村農作物受災的現場。直播6個多小時;7月10日《大參考》《小莉幫忙》欄目派出30路記者,直播8個多小時;7月19日安陽暴雨直播5個小時。這3次直播創下了河南電視直播市場最長紀錄,更是開創了河南全媒體直播報道的先河。記者在雨中現場出鏡,增添了現場感,手機鏡頭隨記者的視角的展示充分的展示出暴雨帶來的危害。
2)利用手機直播軟件打造電視直播欄目。移動互聯網時代,各家互聯網公司也將直播作為熱點。我們和騰訊-看看,以及北京時間合作,利用手機軟件,將手機拍攝的直播流推送到演播室。同時利用互聯網海量資源,將其通過推流信號將突發實時的現場接入演播室。并在此基礎上重磅打造全媒體新聞直播欄目《大象直播間》,利用電視臺主持團隊優勢,匯聚頻道名嘴名記,形式上生動活潑、風趣幽默,內容涵蓋省內外最新鮮的新聞熱點、最清晰罕見的直播流、最辛辣的觀點交鋒、最快捷熱鬧的觀眾互動,呈現給觀眾一檔非同凡響的午間盛宴。直播間打破目前傳統的節目生產方式,依托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海量資源,利用手機將直播流以及各類直播信號接入演播室,以較少的人力投入撐起頻道午間時段的收視。
2.3 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1)對互聯網新聞資源的篩選和利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每天都有許多事情發生。如何將這些資源加以篩選和利用,提供給觀眾,讓觀眾足不出戶,也能知天下大事。更能了解到身邊事,有趣事。“五一”和“十一”黃金周是旅游的高峰,要是使用傳統的報道方式,一個個景區就需要記者一個個拍攝探訪。現在我們通過手機使用景區的工作人員就將景區的情況拍攝下來,同步傳到了演播室,還通過直播軟件和景區攝像頭將景區各個點的畫面傳送回演播室,使觀眾一目了然。同時通過搖一搖的方式可以讓觀眾發表評論和觀點,形成信息的二次傳播,在評論過程中還可能產生新的內容,來補充新聞報道。
2)設備的選擇和利用。由于手機是拿在手上拍攝,往往會出現鏡頭搖晃,畫面不穩定的狀況。后來隨著手機拍攝陀螺儀的使用,現在記者拍攝就十分的穩定流暢。畢竟手機直播還是要依托4G信號的回傳,因此4G信號的覆蓋和地形、地理環境的影響決定了回傳信號的質量好壞。所以拍攝前要注意網絡信號的好壞。最好有不同電信運營商的手機,這樣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如果實在不行可以先拍攝,通過微信等手段進行回傳。現場收音也是手機拍攝需要注意的問題,要配專門的話筒延長線或者無線話筒,這樣可以保證現場聲音的效果。最后一定要有演播室主持人進行托底,這樣便于應付各類突發應急狀態。
3 反思與愿景
在傳統的電視采訪都是采用專業攝錄設備,一般到現場或者采訪,只要亮明媒體的身份即可展開拍攝和采訪,但是使用手機進行采訪,特別是遇到和政府部門打交道時,往往顯得不夠專業。并且受訪單位往往會對記者的身份或者拍攝的效果進行質疑。這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打消受訪單位的疑慮。一是手機直播盡用于突發新聞報道的現場拍攝,二是采訪政府等相關職能部門還是盡量使用專業
設備。
參考文獻
[1]林小生.淺談大數據時代下新聞采編模式的創新與實踐[J].新聞傳播,2017(2):50,52.
[2]蘆小可.4G技術在電視新聞直播中的新應用[J].西部廣播電視,2017(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