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
摘 要 “兩微一端”傳播方式的出現和日益普及,高校的輿情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文章從現有的高校輿情在“兩微一端”視域下的工作現狀出發,就目前輿情引導和管理工作中面臨的突出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并從信息監控、形式創新、多媒體聯動等方面提出高校輿情工作引導的有效措施及機制,以更好地推動高校輿情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 兩微一端;輿情;策略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14-0052-02
在高校宣傳工作中,校報校刊、廣播站等媒體是傳統且沿用至今的校內權威新聞媒體,以嚴謹見長,其對內容審核機制較為繁瑣和嚴格,但往往對時效性強的社會熱點關注不夠。“兩微一端”在獲取和傳播新聞信息的渠道和時效性上占據優勢,且具備互動性強、使用廣泛等特點,在高校的宣傳工作中運用越來越廣泛,但因為互聯網的特殊性,網絡輿論的不可預知性,高校輿情工作存在著巨大的挑戰。
1 “兩微一端”在高校輿情工作中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國內眾多高校深刻意識到作為社會化媒體的“兩微一端”在師生群體中宣傳的重要作用。以往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不少高校管理部門寄希望于通過封鎖消息、堵住信息的方式來控制輿論,往往效果卻適得其反。尤其是在新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高校青年學生已然成為網民群體參與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微一端”在高校輿情工作中的運用愈加廣泛,加之學生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敏銳度,會促使很多事件在短時間內形成巨大的輿論熱點,讓高校的輿情工作陷入被動的局面。
1)高校突發事件頻發,綜治管理不到位,信息渠道滯后問題。近年來,關乎我國高校的突發事件大多集中在校園安全、招生就業、心理健康、人際關系等方面。此類事件的共同特點大多是來得快、來得急,容易對高校現有的秩序造成干擾和沖擊,造成學生對學校不信任,由此產生過激行為和群體性突發事件不在少數。突發事件的產生具有多方面的誘因,一方面,學校日常綜治管理工作的不到位,沒有危機預案,缺乏前瞻意識,往往等突發事件產生之后提出臨時的解決方法,直接影響到高校在此類事件應變和管理工作中的主動性。另一方面,便是兩微一端成為標配以后,新聞傳播的機制仍舊存在問題。
管理方對于新聞熱點的關注不及時,互動性不夠等特點會在事件發酵后,使得消極負面的輿論進一步擴大,引發學生思想動蕩,造成進一步的混亂。近年來因找工作陷入傳銷導致學生出現突發意外事故的不在少數,比如誤入傳銷死亡的李文星、張超和投河溺亡的林華蓉等。諸多類似事件的出現,凸顯大量學生對傳銷的危害和具體內幕知之甚少。學生的社會閱歷淺,對工作的急于求成和一定的功利性,對招聘者缺乏警惕性等諸多問題。
同時,高校在熱點事件發生之際,沒有充分利用新媒體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會造成一些不明真相的學生借助熱點事件炒作、串聯,甚至產生謠言,讓事件和輿論之間的關聯性完全弱化甚至脫節,反而會誘發新的突發事件和輿論的產生。忽略日常綜治管理宣傳工作和突發事件應變能力中的任何一項工作,都可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2)網絡青年亞文化引發的媒介素養問題。高校青年學生對網絡娛樂應用存在明顯偏好,此類應用的使用率均高于網民總體水平①。網絡青少年亞文化是青少年在網絡活動中展現自身個性的反應。尤其是對于媒體的愈發依賴性,導致很多青少年群體冷漠了現實的人際關系,甚至對于自身的社會角色認知不夠清晰。加之青少年本身涉世不深、情緒容易偏激、沖動且不計后果,所以很容易在網絡上發表帶有攻擊性、發泄性的言論,由此給青少年媒介素養意識的培養增加了更多的難度。
青年學生群體對于社會事務有著自己的情感溝通形式,有很大一部分溝通方式來源于效仿媒體的信息和處理問題的模式。渴望通過言語建構所謂的公平、正義和自由,在互聯網上擺脫了各種現實的束縛,甚至道德束縛,在互聯網中尋求所謂的解脫,這種看待問題、處理問題的方式往往會從互聯網延伸到現實環境中,容易忽視自身行為帶來的社會影響,不僅容易產生“網絡語言暴力”問題,同時也對現實的人際交往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到高校管理工作。
2 “兩微一端”在高校輿情工作中的引導策略分析
1)嚴格校園環境管理,加強學生信息網絡監控。校園環境直接影響學生對周圍世界的環境認知。嚴格校園活動,及時處理校園環境中存在的輿論安全隱患,需要建立起一個完善的學生信息監控的系統,學校各職能部門、輔導員、學生干部等都應該培養高校學生對于學生事件獲知的靈敏度,拓寬信息獲取的渠道。尤其是對于突發性事件的產生需要有一定的可預兆性,重點需要關注與學生利益相關的一些問題,注意信息的及時性和真實性。尤其是不少學生在面對網絡貸款、詐騙等騙局時,往往因為個人原因,更多地求助于網絡,所以更應該及時通過種種網絡渠道獲取學生的最新動向,及時地進行解決和處理。
在保障校園環境的過程中,學生的知情權同樣應受到保障。比如學校的收費、學生工作等各項工作可以通過“兩微一端”進行公開公示,減少信息的不對稱,加強對于學校政策解讀,也可以消除學生對于學校的質疑和猜疑,有利于提升學校的公信力,促進信息的有效溝通。
2)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創新。我國很多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依然存在著使用保守的套路,尚未走出滯后的處理方式,未形成完善的信息溝通渠道。“兩微一端”成為標配以后,也出現了一些諸如“內容同質化、互動性不足、甚至錯誤的輿論導向”等問題。所以應該及時主動地與學生取得溝通和聯系。開展形式多樣的思想政治工作,突破說教式的教育方法,通過多樣的校園活動和學習來傳遞正能量,把復雜的內容深入淺出地表達出來,有深度、有特色的進行解讀,提高學生對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接受程度。
同時,鼓勵大學生主動參加并組織各種形式校內及校外的德育實踐活動,通過學生群體主動創建的民間的微博、微信群組、公眾號等形式進行互動、轉發和評論,培養并重視學生群體中“意見領袖”的作用,培養并重視學生群體中“意見領袖”的作用,讓大學生主動接受現實考驗和歷練,以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促進網絡輿論生態良性發展。
3)多媒體聯動推動輿情宣傳。在學生的道德養成和輿情工作過程中,對于學生習慣和思維方式的培養并不是應急性的工作,而更應該形成常態,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道德養成。傳統媒體的內容優勢與新媒體的傳播手段深度融合、建立更大宣傳平臺和輿論陣地的歷史機遇。除創辦高校自身的媒體和“兩微一端”的宣傳陣地外,高校最新發生的信息也通過“手機報”“今日頭條”等新聞客戶端進行聯動,也可以產生不錯的效果。同時,高校新聞宣傳工作者也可以根據閱讀量、點贊量、轉發量等指標及時調整新聞傳播的內容,進而取得更好的宣傳效果。
總的來說,高校輿情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對于高校的和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兩微一端”的信息傳播方式引入高校輿情工作后,改變了傳統輿情工作的信息傳播方式,并在高校宣傳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高校,應該充分利用好“兩微一端”的優勢,不僅僅當下的輿情工作需要,還要真正將高校輿情工作落到實處。
注釋
①《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2014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研究報告》》,《中國信息安全》,頁3,2015年6期。
參考文獻
[1]加布里埃爾·塔爾德.傳播與社會影響[M].何道寬,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80.
[2]宮承波,等.重大突發事件中的網絡輿論—分析與應對的比較視野[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2:102-104.
[3]張艷秋.理解媒介素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80.
[4]易臣何,何振.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生成規律研究[J].湘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33-35.
[5]黃蜺,張鳳祥,金棟昌.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輿情信息工作機制:結構、現實與優化路徑[J].高校媒體,2013(11):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