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億玲
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框架下,應試教育時期的教學方法已經落后,我們應該看齊改革的大旗,改變教學模式,比如在課堂45分鐘內實現情景教學,即以學生為出發點,在情景教學模式中,注重的是學生的感受。與城市相比較,農村小學在教學模式這一塊做的還不夠深入,本文將對我國農村小學數學活動課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剖析,并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以及文獻等資料提出相應的意見,拉近城鄉之間的距離,讓同學們都能高效的學習。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活動課;教學模式
小學階段的學生們年齡大概在5~13歲左右,這個階段的學生,什么也不懂,但是呢又什么都想懂,因此,教師應該充分抓住這一特點,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改變教學模式,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數學作為語數外最重要的三門學科之一,對學生們的要求較高,需要同學們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解題嚴謹性等等。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老師要做好同學們的引導者,并鼓勵同學們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
一、農村小學數學活動課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1、教學方面的問題
應試教學下,老師占主導地位,在課堂40分鐘里面。老師主要負責教學任務,師生互動的情況也比較稀少,對于同學們能夠消化多少,學會多少,老師并不是十分關心。新課改后,“改”的不但是教學模式,也是師生之間的關系。新課改下,提倡師生之間平等。在課堂中,老師并不是照本宣科的讀課本,同學們也不是死板的在下面做筆記。而是老師根據每一節的知識點提煉出關鍵性的問題。而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教育工作者雖然也對目前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但改革的力度還不夠,因為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決定學生的還是成績,考核老師的還是升學率。
2、老師方面的問題
總的來說,在小學進行任職的教師,特別是偏遠地區的教師,并不是人人都愿意去的,在許多偏遠地區,教師都是從當地中產生,很少有外地的優秀教師參與進來。因此,有關教育部門應該加大對偏遠地區教師的福利制度,以及偏遠地區的各小學應該實行定時的培訓工作,比如每個寒暑假組織數學教育工作者去優秀的學校進行學習,培訓。這樣一來就能借鑒他校優秀的學習方式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3、學生方面的問題
小學階段的學生們年齡大概在5~13歲左右,這個階段的學生,什么也不懂,但是呢又什么都想懂。對于數學這門在生活中暫時沒有用處的學科并沒有多少興趣,且在農村,還是有許多學生回家是要幫忙做農活的,以及在家的大多是爺爺奶奶輩,由于他們那一輩的知識普及不足,還有許多處在文盲的地步,對于孩子們的學習并沒有太多的輔助作用。因此教師的責任就更加重要了。
二、改善農村小學數學活動課的教學模式
1、實施情境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處在小學階段的同學們,正是青春期發展的特殊階段,對于外界的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又有一定的戒備。因此需要老師利用外在的因素去激發同學們好奇心,放下戒備。從而對數學學科產生興趣。俗話說得好“情景交融,情由境生”,小學階段青春萌動的時期,同學們對于生動,有趣的教學環境總是表現出一渴望的眼神,而互動的展開,離不開雙方中的任何一方,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老師應該抓住這一特點,根據這一特點設置教學模式,讓同學們主動參與到互動中來。例如在“長方形與正方形”這一小節中,老師可以提前讓同學們回家準備一個長方體物件,可以用木棍來組成,可以用紙來折疊組成,這樣在教學中,老師就可以讓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正方體,讓同學們進行觀察邊的情況,相信在同學們自己制作的過程中會感受到長方體與正方體的區別,老師可以運用“我問你答”的模式,引出同學們在制作過程中的發現,比如有的同學會說正方體每條邊都是一樣的,有的會說長方體的邊兩邊是相等的。通過這種教學模式的展開,老師不但順利完成教學模式,還讓同學們更好的認識長方體。也增加了同學們的動手能力。
2、實施探究教學,增加數學教學互動
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動手探究,思考,解答的過程。在教育中,對探究性教學的理解為:老師和同學們針對某一個問題,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分析,尋找答案的過程。可以看出,探究性的教學方式需要老師和同學們共同才能完成。通過相關實驗證明,探究性的教學,可以消除在小學階段出現的一個大問題,即同學們害怕老師,可以很直白的暴露出同學們在學習上的短板,可以提高同學們的動手能力以及與他人的溝通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老師應該多運用這一教學模式,在解題的過程中讓同學們加強自信,發揮自己的優勢,讓同學們尋找最好的解題思路。比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這一小節,先向同學們拋出問題,“平行四邊形的四條邊是不是兩兩相等的”老師準備好課件,在課堂上,老師播放準備好的ppt,通過播放的形式,在一個平面內,畫出平行四邊形,然讓同學們通過觀察回答問題,“平行四邊形的四條邊是不是兩兩相等的”通過ppt的播放,同學們很直白的就能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四條邊兩兩是相等的。老師再讓同學們以小組的形式,對ppt上的平行四邊形進行觀察,老師這時候可以讓ppt不斷的播放平行四邊形的形成過程,然后走下講臺,在一旁引導同學們,幫同學們解答疑惑。同學們可能會得出結論“平行四邊形的兩個對角是相等的”,最后老師再用數學語言對同學們的發現進行闡述。這不但很好的開展了情景教學,還提高了同學們思考的能力。
3、改變傳統教學,轉變教學觀念
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且學習方式是“擠牙膏式”的。而在素質教育下,講究的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而老師主要是在旁引導的作用。比如在學習混合運算這一小節中,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一般都是照本宣科的講,讓同學們認識什么加法,什么是減法,如何進行加減。然后根據課本中例題進行講解,沒有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不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老師不過問,小學時期的同學們也不會主動舉手,長期過來,同學們就會養成不會就不會的習慣,這樣對于數學這一門學科而言,從起步開始許多同學就已經放棄了。更談不上學習了,對同學們以后的發展也有阻礙的作用;新課改后,在學習混合運算這一小節,老師可以按照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與課本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對于混合運算的認識,老師可以借助教學器材ppt進行輔助教學,比如利用幻燈片,制作小熊購物ppt,小熊去超市購買零食,面包,牛奶等等,然后讓同學們進行計算,買面包花了多少錢,買牛奶花了多少錢以此類推,讓數學知識融入到生活中,融入到現階段學生最關注的事物中,這樣一來,數學就具體化了,同學們在認識的同時也會加深影響,在混合運算中借著認識的同時就讓同學們進行加強練習,進行分組討論,以此為例子,讓同學們與舉出幾個例子出來,與老師參與互動。
總之,農村小學數學教學階段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學模式中老師應該做到以學生為主,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在新課改后,對于互動這一塊的教學,教師的任務越來越重要。
參考文獻
[1]《高等數學》課教學調查報告分析[J].汪曉夢.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02)
[2]北京市西城區小學數學學科關于實施素質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J].郎榮海,韓淑芳,柳海燕,李耀民,譚曉培,孫愛軍,劉雅琴.教育科學研究.1998(06)
[3]初中數學新課導入的教學策略研究[D].郭霞芹.南京師范大學 2014
(作者單位:湖南省永州市道縣四馬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