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以教學多媒體為主要方式,具有主題突出、內容精煉、應用方便靈活以及終端載體多樣化等優勢,同時也具有很強的時代氣息,非常適合現階段高中美術教學情境化、個性化和移動學習的需要。在微課今后的開發和使用中,教師要不斷總結經驗,對其進行改進和完善,從而更好地發揮微課的教學作用。
關鍵詞:微課;高中美術;教學策略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教育的發展,微課教育成了人們關注的熱點。如何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微課教學的巨大優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已成為當前課程改革關注的焦點。在眾多學科中,美術是一門應用微課比較廣泛的學科,從藝術美感的角度上講,微課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綻放美術的魅力,而前提就是教師要通過合理的方式,把微課巧妙地應用于美術教學中。
一、微課教學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意義
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從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現狀來看,微課教學是一種對網絡教學資源進行充分應用的教學方式。在對基于微課視角的高中美術教學措施的應用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對微課教學的意義進行了解。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微課資源的應用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方式。在高中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在高考所帶來的學習壓力的影響下,學生在美術學習時間相對缺乏的情況下,經常會表現出缺乏美術學習興趣的問題。
微課資源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得到應用以后,微課教學表現出來的知識內容細碎、表現形式直觀、視頻時間相對較短的特點,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利用短暫的時間對美術知識進行回顧,這就在提升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讓微課視頻成為緩解學生學習壓力的重要工具。有利于促進美術欣賞課程的優化美術欣賞課是高中美術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學生的美術欣賞水平,是高中美術欣賞課課堂教學的首要目標。
在美術欣賞教學中,通過一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式的應用,在充分發揮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和自由創造力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的教學策略。微課資源在美術課堂中的應用,是充分發揮美術欣賞課程實效性的一種教學方式。在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過程中,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代表的新型教學模式,成為美術欣賞課程的主要教學模式。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過程中,文字、圖像及色彩等因素的合理應用,單元設計的優化,讓學生的個性特征得到充分發揮。
二、基于“微課”視域下的高中美術教學策略
2.1側重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
在“微課”實踐中,教師要注重課前與課后的交流、討論環節。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或參與學生討論等方式,了解學生對“微課”教學的真實想法以及對“微課”中所講解的主題內容的掌握情況,以便在后續的教學中做適當的調整。課前教師可以在網上公布教學目標及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以及疑點,引導學生做好課前的預習并將不解之處反饋給老師,并征詢學生樂于接受的授課方案。“微課”教學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同時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而合理地安排好“微課”所講主題的側重點,讓學生在短短的幾分鐘的“微課”中最大化地吸收知識,實現“微課”的教學價值。同時還能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讓教與學成為快樂、和諧的統一體。
2.2美術微課資源與其他教學工具的搭配使用
微課資源作為教學資源的一種,它是教師教學的輔助工具,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環節,這也意味著微課資源要與其他教學工具搭配使用,而不能讓微課資源擴大化、唯一化,完全變傳統的師生教學為視頻教學,這是教師在應用微課資源教學時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以人教版高中美術鑒賞課《美術家是如何進行表達的———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為例,這一章節的教學目的要求學生能夠區分三大美術類型。教學時,教師可以先選擇一段微課視頻來讓學生思考“聾啞人是如何表達自己的語言的”,用微課開啟課堂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接著通過PPT的方式來呈現《韓熙載夜宴圖》《潑墨仙人圖》《1954》這三幅畫作,學生在欣賞對比這幾幅畫作時,教師還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鼓勵學生討論,最后在總結畫作區別時則可借助表格形式,如從語言表達手段上看中國繪畫的筆墨、章法等,西方繪畫的明暗、空間、透視、構圖、肌理等,這些都可以借助圖表方式來提高其醒目度。由此可見,要想有效突顯微課特色,教師應巧妙地將其與其他教學資源合理搭配使用。
2.3在微課資源的應用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改的推行,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性原則成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關注的問題。在對微課資源進行應用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對美術欣賞課中的中國畫欣賞教學中,針對一些學生對中國畫相關知識缺乏學習興趣的問題,教師可以在對現代中國畫的相關知識點進行講解的過程中,通過應用微課視頻的方式,讓學生對現代中國畫藝術和古代中國畫藝術進行對比。在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的過程中,一些學生認為,徐悲鴻的《奔馬圖》的留白藝術,是這一繪畫作品的藝術魅力的一種體現。在這一作品中,作者在馬的頸部和肩部、腹部和背部設置的留白與馬尾部所用的濃墨揮灑技巧之間產生一種視覺平衡的藝術效果。一些美術基礎較為扎實的學生認為,北宋畫家張擇端在繪制《清明上河圖》的過程中,對“移動透視”技巧進行了應用。這就可以說明,在新型教學模式的應用過程中,自主探究的應用是對學生主體地位進行尊重的一種教學措施。
結語
在高中美術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地采用微課視頻幫助學生賞析美術作品,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小坤.基于“微課”視域下的高中美術教學策略[J].求知導刊,2015(23):141.
[2]陳婷.基于微課程支撐下的高中美術翻轉課堂教學策略研究[D].廣西:廣西師范大學,2014.
[3]潘鴿.高中美術工藝模塊課程資源開發的教學探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
謝政發,性別:男,出生年月:1989.09,籍貫:湖南邵陽,學歷:研究生,職稱:無,研究方向:美術學,單位:佛山市順德區杏壇中學
(作者單位:佛山市順德區杏壇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