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長用
摘 要:“互聯網+”背景下,應用網絡信息技術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是當前進行政治文化資源教育的重要方式,更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要求。文章探討“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征,指出“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的選擇主要是對教育內容進行有效創新,占據政治文化的優勢,強化互聯網的監管作用。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德育工作
中圖分類號:G641;C9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1-0001-01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牢牢抓住改革機遇,充分認識和明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問題,注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而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分析“互聯網+”對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影響,不僅能對“互聯網+”帶來的機會進行利用,同時也能實現對“互聯網+”的信息監管作用,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一、“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征
1.多種渠道同時進行,實現互惠互利
在當前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世界觀發生了較大的轉變,網絡不僅能開闊大學生的視野,而且能使大學生的思維呈現行為化和創新化的特點。通過網絡,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瀏覽網頁新聞、閱讀報紙雜志,獲得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時,網絡的方便性也使大學生和社會的融合度得到了顯著提升。這樣,不僅能使大學生接受更多新鮮的事物,而且能夠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發展。
2.思想政治教育思維程度較淺
當前,網絡平臺在發展中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具備較強的數字化和開放性特點,這種特性使得其成為了互動性更強的平臺。雖然這些特征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但是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很多內容沒有經過篩選就呈現在大學生面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互聯網時代,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對高校介入大學生的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甚至造成教學效果的下降。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的選擇
1.對教育內容進行有效創新
當前,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將文化作為開展的主體環節,從而在網絡平臺的幫助下,實現對教學內容的有效創新。在此環節中,高校也應該有效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并借助其自身的特點開展網絡教學工作。這種方式不僅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熱點的融合,而且能顯著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時,在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高校還應與時代的要求保持一致,并通過網絡更有效地進行創新。
2.占據政治文化的優勢
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為社會提供和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這也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作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這樣才能在教學環節中積極發揮競爭優勢。同時,教師在教學中應加強和校外信譽良好的企業進行合作,并適當開展深度合作,以更好地實現對大學生的有效教育。
3.強化互聯網的監管作用
互聯網具備十分顯著的兩面性,運用互聯網可以給大學生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幫助,也可能給大學生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所以,高校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要加強對網絡的監管和整治,并通過建設嚴密的網絡信息傳播監控系統,對當前互聯網的文化傳播進行更有效的凈化。同時,相關部門要加強對不良網絡行為的打擊,通過這種方式為大學生提供和創造一個更加完善和健康的網絡環境。對于網絡上傳遞的信息,思想政治教師要及時掌握和了解,這樣才能將不良信息及時刪除,凈化網絡環境,確保高校更有效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提升高校教育質量和效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應該始終將“互聯網+”作為重點研究對象,這樣才能將“互聯網+”的優勢落到實處。同時,“互聯網+”作為時代發展的重要指標,在推動高校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逐步完善自身的改革,牢牢抓住改革機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凝聚力,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智.“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徑選擇[J].教育現代化,2017(03).
[2]李曉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聯網+”背景下的有效路徑選擇[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12).
[3]彭子細.“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分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7(25).
[4]陳云玲,陳東旭.“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問題及對策[J].黑河學院學報,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