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良
【摘要】隨著國內工學一體化課程的改革與推進,一體化教學如何實施與規范,職業院校如何準備與執行,專業教師需具備什么樣的能力以及如何開展,成了日益突出的問題。文章對這些方面進行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工學一體化;課程教學;保障
工學一體化課程突出強調“做”與“學”,體現在對學生動手技能的反復訓練,對工作崗位任務實施流程的完整學習,對職業素養在學習過程中日漸形成的培養。從“學習即工作”的思路出發,如何在我們的課堂上模擬出真實的工作任務環境,是在一體化教學實施前亟待解決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從國內各大院校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仍是最大的困難。如何能夠像工作過程中“師傅帶徒弟”式地教學,又對授課教師的職業技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我們不斷地尋求一種適合工學一體化課程的教與學的方法,適合工學一體化課程教學的情境設計,教學模式的組織上從整班到分小組分任務,學習任務的劃分上從傳統的側重理論到側重工作實際,目的就是讓學生多做,不僅動手做,還要動腦做,不僅是學生做,老師也要示范做,師生共同在做中學,在做中教,在做中討論,并以此轉變學生學習的地位、角色和態度,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中心,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到學習當中來。筆者結合自身的工學一體化教學經歷,談談如何做好工學一體化課程教學。
一、工學一體化課程的內涵
一體化教學旨在改變傳統的課堂內的靜態教學模式,通過課堂內的開放式教學,讓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學習有效地融為一體。在實踐中教理論,在運用中學技術,在過程中了解市場,在這樣的學習中提高職業素質。
二、開展工學一體化教學的保障
(一)做好教學設計,確保“一體化”教學有效進行
一體化教學的目標在于讓學生的學習與工作實踐無縫對接,即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就能體會到工作做什么,怎么做工作,關鍵在于一個“做”字。于是,某種程度上教師講的內容大大減少,不再是教師站在講臺上的長篇大論,課堂上不再是以教師為主,而是以學習任務來引領,學生接到任務后就展開資訊查詢,獲取做這個任務所需掌握的知識;然后針對任務內容勘查工作現場,確定工作步驟;再根據任務內容及工作現場的條件,確定所需材料及工具;學生在做好這些準備工作之后,即可投入到任務實施過程中;完成的任務質量則讓學生組成驗收小組進行驗收,以驗收環節來提高他們對工作質量的認識,并在以后的工作過程中針對質量加以控制;最后給予各個小組學習成果展示的機會,讓他們展示每一個學習任務過程中所記錄下來的人、事、物,以及任務完成的效果、存在的問題及分析等,這一教學化處理在于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促使他們形成做了工作知道要匯報,并且有能匯報的能力。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成了主體,學習積極性也提高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可以看到全體學生積極投入,努力完成任務的工作場面。
一體化教材也常稱為學材,或者叫工作頁。一門一體化課程,從學習任務的篩選到每個學習任務當中學習活動的選擇,宏觀上靠教學規劃,細節上都必須依靠一體化教材來規范,來體現。一體化教材編寫得好與不好,某種程度上直接影響到一體化教學實施的效果。緊抓一體化教學工作頁編寫的要點,在步驟上緊扣工作任務是怎么做的,在學習活動內容上力求精而細,切忌泛濫求全,通篇大論。一套好的一體化教材,也為一體化教學設計提供了基礎保障。
(二)優選教學項目,增強“一體化”教學的針對性
學習任務的選擇必須要在實際工作崗位中具有代表性,來源于實際工作崗位的工作任務,按課程內容選擇學習任務,既要反映教學內容的技能難點,也要貼合學生的能力水平,密切聯系社會和工作實際,必須具有可操作性。通過工作任務介紹,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最終總結出方法,使課程的學習不顯乏味。按工作任務內容來開展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實現從學習到工作的有效對接。
(三)做好一體化教學的場地和實訓材料保障
一體化課程教學的實施離不開教學場地及實訓材料的支撐,沒有場地和材料,一體化課程的實施根本無從談起。從這點來說,每一所開展工學一體化課程教學的院校都應該在實訓室建設上下足功夫,這樣的實訓室必須最大限度地模擬實際工作實施場地,讓一體化課程“在做中學,在學中做”不會成為一句空話。在實訓場地已經具備的前提下,實訓材料的管理尤其重要。必須確保各項材料采購到位,教學開展之前著手清點材料,根據材料庫房場地的條件,將各項材料歸類碼放,根據使用先后順序整理,以保障后續上課使用材料有條不紊。在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所用到的材料必須有充分的供應保障。
(四)提升教師技能,保持教學耐心
一體化教學的課堂主體雖然不再是教師,但是教師在關鍵環節的示范和指引依然十分重要。首先是安全方面,學生為了快速完成任務就會忽視安全隱患,安全意識相對淡薄,甚至直接違反安全操作規程。教師在這個環節中給出指引,提出要求,舉出安全事故的諸多案例,使學生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遵循安全操作規程。再比如工藝步驟,學生為了圖快,覺得怎么方便就怎么做,而不按工藝步驟來執行,這樣的結果是工藝操作的速度快了,但是質量差了。所以,教師也應該在這方面給出實例,提出要求,讓學生抓速度的同時也要重視工藝步驟,確保工作質量。
現實生活中,工作如此,學習亦如是,有人積極就有人消極,有人努力就有人偷懶。一體化教學的小組學習模式從某個角度看也更容易滋生這樣的懶惰者和渾水摸魚者,更別說當中的個別極端分子,他們依然在教學進程中,在一體化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和諧。從這個角度來說,對于教師本質來說,不因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改變而改變,只有依靠耐心,采用相關的處理技巧,憑借毅力,才能有效推動教學,在學生當中獲得更多的角色認同。
三、結束語
工學一體化課程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拆分為多個著力點“分而治之”。院校有院校應該準備的工作,教師有教師需提升的技能,教材編寫也有特定的要求。整個過程必須做好教學設計、課前準備、課中實施、課后總結,每一個環節都是有機組成的部分,環環相扣,只有每一個環節都做好,最后才能合攏為合格的一體化教學工程。
【參考文獻】
[1]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張文,郭仲倫,張雅婷.一體化課程配套改革設計與專業設置論證[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