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峰
摘要: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合并現象越來越多,合并規模有了明顯的擴大,對于企業而言,實施合并工作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經營水平,提高企業工作效率。可是,在企業合并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其中最為明顯的便是會計處理選擇問題。在本文中,主要分析了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會計處理方式,并且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對策,以此推動企業穩定發展和經營。
關鍵詞:同一控制;企業合并會計處理方式;改進措施
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的背景下,較多的企業采取并購重組的方式來對相關資源進行優化和配置,以此提升資源利用率。對此,怎樣全面體現出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業務的經濟實質,成為了重點關注的一項問題。
一、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會計處理方法的論述
(一)企業合處理方法
1.權益結合法
所謂權益結合法,又被稱之為權益聯營法,它主要是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參加合并的企業,借助權益性證券交換或者資源整合的方法將所有者權益全面結合到一起,一般是根據支付被合并企業賬面資產來獲取整個企業的使用權。因為是采取賬面價值支付的,從核算上來分析,本身和市場價值沒有一定的差異性,所以不存在商譽現象。此種方式的優勢在于企業合并之后,它們的在股權中的聯合依然存在。
2.購買法
購買法本身是采取轉讓資產等方式來獲取另外企業的資產。在購買法進行會計處理的時候,合并雙方在完成合作工作之后,依舊存在相應的財產控制關系,兩者行為可以從購買行為上進行分析,明確確定是被購買的一方還是購買方。
(二)同一控制下我國企業合并使用權益結合法的主要原因
使用權益結合法,對于合并之后的企業中的會計報告有著重要的作用,對于有的上市公司而言,主要是借助權益結合法,通過合并公司來合理改進和完善相關的財務表格,使用此種方式不僅可以提升公司的工作效率和整體信譽,同時還可以吸引更多的外來投資。根據上述現象,國際會計學會為了防止企業過度或者隨意的使用權益結合法,對這一方法進行了限制,并且明確規定針對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要引用收購法。可是,在我國企業合并過程中,會計準則明確規定了同一控制企業合并要采取權益法,其中表現在以下幾點:
1.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實質決定了企業使用權益結合法
同一控制的重點在于合并雙方在合并之前或者之后,時長受到多方面的控制,主要是指它們的控制權以及所有權在某些方面沒有發生變化。同一控制屬于股權交易行為,是權益相互結合的表現,自身不屬于買賣的一種。在企業賬戶中,沒有出現資金變化情況,參與企業合并的人員包含股權持有者以及其它合作人,它們既承擔著企業中各種各樣的風險,同時也獲取相應的利潤。從中看出,同一控制下合并的性質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企業在合并前期以及后期階段中,沒有出現任何的改變,因此,合并人員要根據歷史購買價格開展計算工作,以此和同一控制下合并的實質相符合。所以,權益結合法比較適合應用于我國的企業中。
2.和我國現有的經濟發展現狀相符合
國有控股企業在市場中占據比例較高,再加上企業內部合并數目較多,因此在我國企業合并中同一控制下的比較多。從這些企業實際經營情況來看,它們都是從自身利益考慮,在提升自身競爭水平的基礎上來促進自身發展。此外,從企業規模上來分析,我國中小企業較多,對于中小企業而言,要想拓展規模,那么一般會選擇合并方式來實現這一目標。但是,我國現有的資本市場還處于發展中階段,相對而言并不是特別成熟,在企業合并過程中如果只是采取購買法,那么和我國企業發展情況是不相符的。對此,權益結合法比較適用于我國現實情況以及企業發展中,以此全面解決市場中彌留的不足。
二、對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會計處理方法的分析
同一控制下合并處理方法選擇的差異性
①兩者在合并過程中,采取的理論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兩者的假設從最初階段就有很大的不同之處,這樣一來,就使得理論之間差距較大。比如,在企業合并會計處理的過程中,購買法經常被引進購買形式的企業合并中,這種方法本身是一種典型的購買方式,它通過一方利用購買行為使得另外一方的凈資產被全部交易,并且在合并過程中,會留出相應的經濟資源。因此,它的基本理論和權益結合法有著很大的不同之處。權益結合法和購買法不同的是,該種方式是致力于股權性質聯合企業的合并工作,合并期間不存在任何的經濟流動,不會出現新的計量基礎。
②可比性的差異分析;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包含兩點,分別為縱向對比和橫向對比,其中,縱向對比主要是指企業在不同階段內存在的會計信息比較,而橫向對比則是指沒有聯系性的企業在相同會計時期內對比會計信息。購買法能夠有效地提升不同企業在現有的經濟環境中會計信息的可比性,但是針對一個企業不同階段內的對比,經常會由于計量基礎出現變化而增加對比難度。權益結合法是采取歷史成本對企業資產進行詳細的核算,所以,它可以全面提升同一企業在不同會計時期的對比性,可是,由于不同企業歷史成本的計量差異性,導致企業橫向可比性較低。
三、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會計處理方法中產生的優勢和缺陷
通過對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因為合并之后的資產可以允許公允價值重新計量等,購買法和權益結合法相比較而言,自身產生的優勢以及價值更高一些。當前,基于購買法形勢下的企業合并會計處理方式,能夠有效的將企業合并經濟性質體現出來,它和現有的管理要求相符合,其中最為明顯的是,不會輕易被盈虧操作和管理。此外,購買法的資產負債率比權益結合法要低一些,流動比率比權益結合法要高一些。權益結合法的弊端表現在缺少和國際會計的可比性,不適合應用于知識型企業中,無法將知識型企業價值全面體現出來。
四、對企業合并會計方法加以改進和完善的對策
(一)推動市場體系的建設力度
現階段,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折時期,周圍經濟環境相對而言還不是特別成熟,會計人員自身掌握的理論知識較少,經常存在專業性人員缺乏等情況。在這一現狀下,為了使國內企業和國外企業更好的發展和聯系,政府應當加大對市場的監督管理力度,將市場對經濟的作用全面發揮出來,在完善相關法律制度的基礎上來促進企業更好發展。
(二)健全我國企業合并會計準則
在我國會計合并準則中,可以看出,僅僅對關聯方實施了簡單的定義,可是對于國有控股企業之間的合并而言,依舊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存在的空白情況,為合并企業在選擇會計處理方法提供了可乘之機。在準確內容中,雖然明確表明了實質高于形式的原則,這一般是企業選取法律漏洞為自身便捷的依據,所以,要根據實際情況,在遵循權益結合法規定的基礎上,對相關內容進行改善,有關監督管理部門加大對企業披露信息的監督管理力度。與此同時,會計準則也可以結合規范準則來保證會計信息的準確度。
(三)客觀的反映出合并企業的經營成果和財務情況
在企業會計準則中明確表明了,對于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會計處理,采取權益結合法,通常不會形成新的計價基礎,而針對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一般都是采取購買法,它主要是利用公允價值計量實施會計處理工作。與此同時,在企業合并期間,承擔以及發生的負載是根據公允價值計量進行會計處理工作,并且將賬面價值以及公允價值當成當期損益。對于購買日購買方而言,一定要做好企業合并成本的分配工作,被購買方的各項負債以及可辨認資產,都應當單獨確定出來,并且使用公允價值計量實施處理工作,以此將合并企業經營成果以及財務情況全面的體現出來。
(四)明確限制合并企業處理并入資產的具體時間,有效的規范會計合并處理方法
因為我國的合并事項大部分都是統一控制的,而且會計準則對合并規定沒有嚴格管理,企業對會計處理方式進行選擇的時候,經常為了提升自身效率而選擇對自身有幫助的方式。所以,在制定企業合并會計準則的時候,要有效的限制合并方式的使用,合并企業在選擇相關的使用條件之后,如果合并活動和其中一個方式要求相符合的話,那么就要使用該項方法,不可以在使用該方法的同時使用另外一種方式。
五、結語
現階段,我國企業采取的合并會計處理方法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因此,要加大對其的重視,完善兩種方式的選擇機制,以此提升我國合并會計的信息質量,使其更好的應用于市場經濟中。
參考文獻:
[1]陳施潼.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特殊業務的會計處理探析[J].當代經濟,2017.
[2]郭雨鑫.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會計處理探討[J].財務與會計,2017.
[3]徐華新.對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若干會計問題的思考[J].財會月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