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志平
摘要:在分析PPP模式下大型建筑企業項目融資困境的基礎上,本文對保險信托融資模式、產業基金融資模式和永續債融資模式展開了分析,結合不同模式的優缺點對企業項目融資渠道的選擇問題進行了分析,從而為企業開展PPP項目融資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PPP模式;大型建筑企業;項目融資;產業基金;永續債
所謂的PPP模式,即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在該模式下,政府為增強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將采取股權合作、特許經營和購買服務等方式與社會資本合作,實現利益共享和風險分擔,需要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在城鎮化建設和“一帶一路”戰略實施背景下,PPP模式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推行。然而對于大型建筑企業來講,PPP項目周期長、資金回收時間長,采取傳統融資模式難以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因此,還應實現項目融資方式的創新,為企業提供更多可選擇的融資渠道。
一、PPP模式下大型建筑企業項目融資困境分析
在國家大力推行的背景下,PPP模式擁有較好的市場前景。但是對于大型建筑企業來講,采用PPP模式卻面臨著嚴峻的項目融資困境。現階段,大型建筑企業在PPP項目資本籌措方面,主要通過自有資金、銀行貸款等模式獲得融資。采用自有資金,盡管可以降低融資成本,但是由于企業自有資金有限,將大量資金投入到項目中將導致企業負債率較高,承擔資金流動性風險。此外,PPP項目往往所需資金較多,依靠自有資金無法滿足項目開展要求。投入自有資金,也容易導致企業行為過于保守,最終導致項目投資回報率過低。對于多數企業來講,會采用銀行貸款的方式進行項目融資[1]。但是采用該種模式同樣會導致企業負債率過高,造成企業信用評級受到影響,同時承擔較高的融資成本,給企業后續融資帶來困難。此外,通過銀行貸款獲得融資,企業通常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查,不僅要求企業資信水平較高,同時企業還要提供相應的擔保。但是采用PPP模式,往往會為了PPP項目進行新公司的創建,所以企業資信水平往往無法滿足銀行標準要求,繼而導致企業難以獲得融資。
二、PPP模式下大型建筑企業項目融資渠道的選擇
采取上述傳統融資模式,難以滿足PPP模式下項目融資需求。針對這一問題,大型建筑企業還要實現項目融資渠道創新,以便獲得更多的融資選擇。
(一)保險信托融資渠道
伴隨著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保險市場和信托市場也都取得了較好的完善,能夠成為大型建筑企業新的融資渠道。通過保險資金投入計劃融資,企業可以采用股權投資和債務投資兩種方式,利用保險資金和制定相應投資計劃對項目投資進行完善。在PPP模式下,企業需要結合項目要求完成投資期限的靈活設置,才能實現資金的靈活使用,為資金的籌集提供便利。在資金安排方面,則要結合項目具體要求進行合理分配。相較于股權投資,債券投資的融資成本相對低一些,但是融資時間較長,需要經過承銷、評級等環節,同時利率受市場調控,容易導致公司整體業績因成員企業計劃受到影響。通過信托渠道獲得融資,可以主動邀請可靠投資者進行融資,也可以在特定的保險和社保基金中引入信托,達到降低融資成本的目的。而信托資金包含貸款、股權、權益和準資產證券等多種,需要對PPP項目的收費機制和現金流等展開分析,結合企業內外部增信情況確定信用等級,然后轉換為證券進行銷售。但是采用該種融資模式,同樣要求企業擁有較高的信用等級,因此常常無法滿足PPP項目的融資需求。
(二)產業基金融資渠道
針對PPP模式的融資難題,可以通過對接產業基金獲得融資。具體來講,采用該模式是以企業為主導,即由建筑企業成立基金公司面向特定對象或社會公眾進行資金募集。面向特定對象進行資金募集,該對象為有限合伙人,基金公司為普通合伙人,前者不參與基金管理,但是能夠對投資活動進行監督,承擔一定風險,并享受優先分紅的權力,后者負責進行基金的投資和運作,承擔無限風險和損失。采取產業基金融資模式,可以在政府回購項目或運營項目的過程中利用財政資金或收費所得進行基金回購,以便在保證基金擁有固定收益的同時,使公司股權順利退出。如果政府無法回購,基金公司可以項目回購款或收益權標的物進行新基金的募集,從而對原本的基金進行贖回[2]。選擇該種融資渠道,大型建筑企業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大規模資金募集,獲得充裕的資金,同時無需進行抵押或經歷繁瑣的債務融資流程。而配合企業進行PPP項目出表,也能加強財務風險防范,促使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降低。解決融資問題后,通過施工則能實現資金和利潤回流。但是采用產業基金這種融資模式,也將導致企業在項目回購期退出股權時產生一些隱性負債。因為在進行本金和利息收回的過程中,需要完成債務資金發放和回流。現階段,在產業基金和建筑企業之間,通常會簽訂無法律意義的“抽屜協議”,因此將給企業帶來隱性負債。而PPP項目多為公益性或準公益性的,資金回報率較低,產業基金則大多來自理財資金池,擁有較高的回報要求,所以容易引發分歧和糾紛。在退出的過程中,地方政府一旦無力回收項目,也將給企業帶來較大風險。
(三)永續債融資渠道
永續債券又被稱之為無期債券,為非金融企業在債券市場注冊發行的“無固定期限、內含發行人贖回權”的債券。采用永續債進行PPP項目的融資,企業可以通過發行永續債獲得資金,并能自行選擇是否將當期利息及已遞延的所有利息推遲,同時不受到遞延支付利息次數限制。作為國際資本市場上較成熟的金融產品,永續債并未對到期期限進行規定,所以持有人不能要求發行人清償本金,但可按期獲息。按照國家《公司法》規定,公司債券為公司依照法定程序發行,并且約定在一定期限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因此,永續債實際介于債權和股權之間,過去僅有政府能夠通過永續債融資。但針對PPP模式,國務院在2014年出臺了《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因此PPP項目可以采用永續債這種融資工具。所以在PPP模式下,大型建筑企業可以選擇永續債融資途徑。現階段,按照國家監管制度要求,企業只能發行有可續期企業債、可續期公司債等類型的永續債[3]。相較于其他債券,發行永續債可以幫助企業獲得較大的規模的資金,所以能夠更好的滿足PPP項目的開展需求。而永續債的期限較長,有助于企業實現項目投資成本控制,同時能夠使企業資產負債率得到降低,因此更適用于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融資。但從投資者角度來看,相較于其他債權,永續債報價相對保守,發行利率偏低。因為永續債的期限超長,意味著投資者需要承擔較大的利率風險。因此企業需要加強營銷以吸引投資者,從而獲得更多資金。此外,在永續債定價時,還要適當引入浮動利率結構,以實現市場供需平衡。
三、結論
通過分析可以發現,相較于傳統的銀行貸款模式,大型建筑企業采用創新得到的保險信托、產業基金和永續債等融資渠道可以有效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并獲得充裕的資金,降低資金流動性泛濫等風險,所以能夠幫助企業解決融資困難。但是不同的模式有各自的利弊,因此大型建筑企業還要結合自身實際需求和項目特點進行融資渠道的合理選擇,從而更好的推動PPP項目的開展。
參考文獻:
[1]阮涇芳,章昕.A公司類永續債融資項目 開拓系統內首筆權益性債務搭橋融資業務[J].杭州金融研修學院學報,2018(02):31-33.
[2]霍永超.建筑企業PPP項目產業基金融資模式分析[J].交通財會,2017(11):18-20.
[3]徐蘇云,楊星,吳東平.PPP項目引進產業基金投融資模式探討——以某市軌道項目為例[J].建筑經濟,2015,36(1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