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掘港鎮新苗幼兒園 徐海娟
班上的“繪本分享月”活動又開始了,其中有本書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古利和古拉》,原來書中兩只可愛的小田鼠古利和古拉讓孩子們著了迷。故事中他們遇到了巨蛋,想盡辦法卻搬不回家,最后只好把鍋搬過來做成好吃的蛋餅,讓小動物們一起來樹林里共享美味。詼諧的故事,暖心的分享,贏得了小朋友的青睞?!拔易钕矚g的一本書”貼星投票選出的結果還是這兩只可愛的小田鼠。既然大家這么喜歡,我們班本戲劇課程就選《古利和古拉》吧!
首先審議我們的課程:
園本情境課程要求所選擇的課程內容和課程設計要突出三個中心:一是以兒童的實際需要和現實為中心;二是兒童要有嘗試創作的價值;三是以展示幼兒園自身特色內容為中心。
我們的戲劇課程正好符合以上要求,是以繪本為框架,結合戲劇范式,在體驗、探索與創作中獲得思想、情感、交往、合作的發展。我們戲劇課程的本質不是拍戲和表演,而是通過戲劇游戲增加同伴間的交流,將對繪本、生活中的經驗變為探索、體驗、回應和創作。

課程名稱 中班班本敘事課程:古利和古拉課程目標1.能在集體面前大膽連貫地說出場景中的臺詞。2.能隨著作品的展開產生喜悅、擔憂等相應的情緒反應。3.體驗與同伴制作戲劇場景的樂趣,樂意與同伴分享成功。4.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調、靈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5.愿意主動參加群體表演活動。實施周期 3周集體活動健康:好吃的堅果、小田鼠的家、雞蛋有營養。語言:古利和古拉、古利古拉運蛋、好吃的蛋。社會:去菜場、大家來運蛋、美味分享。數學:蔬菜卡片接龍、它們一樣多嗎、捆小棒??茖W:秋天的果實 一籃蔬菜 廚具知多少。音樂:主題歌、動感口號、煎蛋樂。美術:裝飾籃子、蔬菜拼盤、水拓畫:荷包蛋。區域活動建構區:場景建構。語言區:指偶對話。表演區:遇見巨蛋、運蛋回家、美味蛋餅、坐蛋殼車。美工區:場景道具制作、蛋殼裝飾畫。益智區:森林燒烤店、蘑菇點數、森林路線。種植區:蛋殼種植??茖W區:蛋的浮沉、不倒的蛋、蛋的花紋。親子活動1.繪本分享調查表。2.親子活動“運蛋樂”。3.廚具展覽會、“廚具知多少”的調查。4.家庭“煎蛋”大賽。延伸活動 參觀活動:廚具店;親子活動:親子制作;系列活動:戲劇展演。
先看一看封面上有誰?古利是誰?古拉又是誰?他們提著籃子去干嘛?哦!原來他倆準備去樹林里找好吃的。
主人公古利和古拉出場時,繪本上有一段說唱的自我介紹,我引導孩子們選擇了午睡時經常聽到的旋律,編成了主題歌。孩子們會唱以后發現,原來自己也可以像作曲家一樣創編屬于自己喜歡的歌曲,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自信心。
主題歌確定后進行暖身游戲:魔術彈。魔術彈,變出什么最好玩?孩子們三三兩兩、或獨自變換著各種各樣的造型,甚至有兩個小能手還當起了“導演”,指揮著其他小演員。動作模型確定以后,我們開始建構空間——古利和古拉在同伴們扮演的大樹樁、小蘑菇的森林里尋找好吃的,他們走啊走啊,扮演古利的小朋友靠在大樹邊說:“哎呀,我歇會兒吧!”這里原本繪本中是沒有對話的,但是孩子們有了語言交往,于是我引導他們:“除了可以靠在大樹邊,還可以靠在哪里歇一歇呢?”這樣,就引發了三段朗朗上口、簡單重復的戲劇對話。
孩子們在表演中,發現這么多的榛子、栗子和松果需要一個大點的籃子,于是“設計籃子”的集體活動誕生了。夏天說:“看我設計的籃子,上面有漂亮的向日葵”;楠楠說:“我的籃子上面有彩色小球”……最后,孩子們決定用小圓球和小花兒作為籃子的裝飾品。在美工區里,孩子們畫的畫、剪的剪、貼的貼,一個個孩子們眼中最心愛的籃子做成了。你看,古利和古拉帶著籃子出發了,他們這次發現了一個巨蛋,為了巨蛋這個道具孩子們可犯了愁。用報紙團了一個大蛋,可是時間一長就軟了。用氣球做了一個,不小心又炸了。中午散步時琪琪飛奔了過來說:“老師,我發現了可以做巨蛋的東西,快來看看!”大家一看,果然合適——可是,這個做巨蛋的滾筒太大了,我們怎樣運到二樓的教室呢,拖著走?一起搬著走?到了樓梯怎么辦?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不是有幾塊長木板嗎?對!墊在樓道上,推滾上來,又省力又好玩。這個巨大的蛋終于被小家伙們搗鼓到教室。
“這么大的蛋怎么才能運回家呢?”孩子們有的說:“小田鼠的力氣太小了,得把身體鍛煉得結結實實的”;有的說:“這么大的蛋,光力氣大可不行”……那怎么才能找到最適合運蛋的人?我們要來比一比,爸爸媽媽一聽也加入了我們,你瞧“小船搖”“推小車”“袋鼠跳”親子活動開始了。
這么大的蛋到底有沒有運回去?最后又是怎么辦的呢?別著急,我們想了好多辦法呢:樂樂和琪琪把蛋放進籃子里,可是怎么也裝不進去;睿睿和楠楠想抱著蛋就走,結果根本抬不起來;童童找來一根麻繩系在蛋上,可雞蛋太滑了,怎么也系不牢……
古利和古拉怎么做的呢?看了繪本明白了,原來他們把工具運到雞蛋這兒來做好吃的。那我們幫古利古拉回家一起運工具吧。可是他們的家在哪里?去他們家會經過哪些地方呢?——集體活動“小田鼠的家”便生成了,在這節集體活動中孩子們掌握了“跨”“走”“跳”“爬”等動詞,小組合作設計了森林路線圖,路線圖有了,古利古拉喊來了一群朋友幫忙。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做回主角,他們不是在古利和古拉的帶領下走路線圖,而是每個孩子都獨立地站在舞臺中間進行往返取工具的表演,這就是我們運用的進入空間的策略。
工具到位,就等著我們做好吃的啦!做什么?蛋糕、蛋餅、蛋卷、蛋皮……全都是好吃的!我們還一起制作了煎蛋的過程圖,老師帶孩子們用神奇的材料玩了煎蛋游戲,在生活中我們也實際操作一次,哇!聞著好香啊!帶上弟弟妹妹一起分享吧!蛋除了可以做好吃的,還能干什么呢?我們又進行了關于“蛋的浮沉”“不倒的蛋”“蛋的種植”等探索活動。
這么大的蛋殼可以干什么呢?別急,我們做個蛋殼車送給小動物吧!朋友們,你們想坐蛋殼車嗎?
在課程開展過程中適時地添加了戲劇中的范式運用。
1.主題歌改編:主題歌的歌詞就是故事里的語言,把歌詞填進《兩只老鼠》《粉刷匠》《秋葉飄》唱唱,大家喜歡哪一首就選哪一首。
2.建構空間:孩子們三三兩兩、或獨自變換著各種各樣的造型進行建構空間——樹樁、蘑菇、小樹林應有盡有,孩子們靈活地運用自己的身體創造出各種不同的場景,每個場景任意組合,這樣每個孩子都有了表演各種場景的經驗。
3.進入空間:古利古拉遇到巨蛋后需要回家取工具來做好吃的,從森林出發到古利古拉的家需要經過哪些地方?進入空間的范式使用剛好讓每個孩子做了回主角。
4.天氣預報:在戲劇的各個環節我們還有機地將魔法照片、旁白等范式適時運用了進來。
家長常感嘆、常驚訝:戲劇的名堂竟然這么多——最終他們也懂得整齊到位的表演不是追求,而是通過課程,孩子們獲得表達、交往、合作、分享等方面能力的提升。
《古利和古拉》班本戲劇課程之旅是我們與孩子們共同探索戲劇之旅,是我們學習教育戲劇的一次嘗試和實踐。自從戲劇課程開展以來,孩子們每天都是那樣的高興和滿足,放學時他們與朋友這樣道別:再見,古拉!樹樁,再見!這樣,從書本到實踐,從觀摩到體驗,從陌生到熟悉,從模仿到創造,我與孩子們經歷著、努力著、成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