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杰
摘 要: 本文主要通過比較美國、德國和日本三國大學生就業情況研究目前大學生就業指導方面的問題,在借鑒外國經驗的基礎上從就業指導的理念、內容、方式及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建議和設想。
關鍵詞: 大學生就業 就業指導 比較 借鑒
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各方面重點關注的主要問題之一。根據相關資料顯示:2016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765萬,這個數據創了歷史新高,大學生就業難度增大。客觀上經濟下行的影響給就業帶來了壓力。另外,我國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模式及大學生的就業思想狀態也無形中給就業形勢增添了問題。
一、就業指導的緣起
就業指導起源于美國,1908年最早是由波士頓大學的帕金森教授提出,1919年在哈佛大學開始了世界上第一節就業指導課,這標志著就業指導正式成為高校教學工作的一部分。我國的就業指導起步相對較晚,過程較為曲折,我國就業指導的序幕于1923年在清華大學拉開,以職業指導委員會的成立為標志,隨后國內許多高校相繼設立了就業指導機構,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由于實行計劃經濟,統招統分,就業指導在一定程度被取消了,直到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就業指導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
二、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就業指導的特點
(一)美國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特點。
1.就業指導的地位和專業化程度高。
就業指導在美國的大部分高校中都處在比較重要的地位,一般都是由一名副校長直接負責。不僅如此,美國高校的就業指導資金來源也是比較豐富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美國就業指導的順利發展和就業指導人才的積累。根據調查,美國的校內咨詢師已經高達12萬人,這些咨詢師主要負責學生的心理測試、能力評估和求職咨詢等工作,一般都具有心理學碩士或者博士學位,呈現出職業化、專業化和高素質的特點。
2.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與學校的教學過程相結合。
在大學中開設就業指導課已成為美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從入學起,學校就為學生提供職業指導服務,幫助學生選擇專業和課程。在校期間,學校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通過就業指導課的講授,幫助學生了解職業市場的變化、提高職業技能、增進職業認識。畢業后,學生仍可以回到學校接受各種就業指導和培訓教育,據統計,美國有70%的大學畢業生是通過教授、導師和就業指導機構推薦就業單位的。
3.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與學生的個性特征、職業發展相結合。
美國高校特別重視學生的個人興趣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高校就業指導中,積極引入多種測量工具用于評估學生的自我定向、職業興趣、工作觀等。在美國就業指導中,常用的測試工具包括自我定向探索、斯特朗—坎貝爾興趣量表、霍蘭德職業興趣愛好量表、賽普爾工作觀量表等,引導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心理品質,正確地進行職業定位和職業選擇。同時,美國高校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務實、競爭、創新等意識,使學生理性地對待科技、經濟和文化變化的多樣性,戰勝不斷發展變化的工作環境中遇到的困難。
(二)德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特點。
大學生缺乏實踐經驗是一個世界性的教育難題,已成為大學生找工作的一大障礙。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可以給就業工作有效的借鑒。德國高校把“培養適應未來社會職業和企業對人才的需要作為學校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教學管理工作中處處體現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合理分類、促進就業的理念”①。
1.加強技能式指導,開展個性化培訓。
德國政府重視就業指導工作,把就業指導視為解決就業問題的“發動機”,德國高校每年都為畢業大學生舉辦培訓活動,邀請企業的工程師、設計師、項目主管等進校為學生授課,講授各種技術,傳授實際操作技能,使大學生所學的知識、技術與市場保持同步,與市場實現無縫對接。通過開展個性化培訓,大大提高大學生的技能,縮短大學生的工作適應期,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對學校的發展及當地企業的進步起到了明顯的作用,使學校、用人單位和大學生實現了“三贏”。
2.就業服務體系全民參與。
充分利用社會各種資源是德國就業指導所體現的一個優點,在此基礎上,德國形成了一套屬于自己的就業指導體系。在德國,為了使大學生充分展現各自的優點,德國政府設有專門的大學服務組,為學生介紹相關的就業單位及招聘的具體要求,當然也會安排專業人員指導學生就業,幫助學生找到最適合的工作崗位。“就業指導私人咨詢所則為畢業生開展職業方向測評服務,測試大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能力和氣質等”②。企業負責承擔大學生的實習和培訓。學校通過開設相關的課程,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觀、職業操守和規范,幫助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設計和人生規劃。
(三)日本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特點。
與歐美國家不同,日本大學生的就業工作是在政府統一管理下開展的,就業市場管理嚴格,整個就業市場都在行業規則進行運作,其中負責大學生就業管理的部門是厚生勞動省。
1.就業服務信息化。
日本是一個網絡無處不在的國家,日本的公司在網上都有自己的主頁,公司的招聘都在網上公布,求職者只需在規定時間內寄交報名申請即可。另外,日本的大部分高校都設有就業信息數據庫及企業基本狀況數據庫,這為高校畢業生畢業求職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另外,日本還應用計算機輔導就業系統在網上開展就業指導,通過人機對話,對畢業生進行個性傾向、職業偏好調查,使職業指導更為科學、便捷。畢業生可以通過用人單位資源信息公司進行詳細的公司資源信息的了解,提高被公司錄取的概率。
2.企業積極參與就業指導。
雇傭關系是日本各個企業都非常重視的一個方面,雇傭關系是否能夠長期穩定地發展是企業在招聘內部工作人員的過程中非常重視的因素。為了進一步加強雇傭關系的穩定性,日本企業開始采取與當地高校合作的方式,向高校提供企業對人才的各種需求,加強信息資源的流動和共享,提升畢業生的整體就業率。除此之外,企業還會為高校舉辦的一些就業體驗活動提供支持,加強與高校學生之間的交流,實現二者之間雇傭信息的統一。
三、一些國外經驗對我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啟發
我國的就業指導工作經過近幾十年的積累和發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可觀的成績,但尚存在一些缺陷。在就業理念上,我國就業指導的目的性很強,比較注重實用性,希望通過對就業技能的學習達到就業的目的,缺少長期的規劃。在就業指導內容上,我國就業指導以政策宣傳和程序教學為主,就業政策和相關程序是每個畢業生順利就業的必要環節。在就業指導的方法上,主要通過開設就業指導講座、個體和團體咨詢、發布職位信息等被動的方式開展,在這一過程中求職者的主動性并不強。另外,就業指導隊伍主要是高校政治工作的相關人員,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度不高。鑒于此,為了進一步改善我國就業發展環境,必須探索建立一個全員、全程、全方位的就業指導模式。
(一)樹立發展式職業指導理念,把就業指導貫穿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涯。
就業指導理念是影響大學生就業的首要影響因素,積極的就業理念能夠推動大學生就業率的提升,改變以往就業指導就是一次性就業安置的思想,引導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和工作中充分展示自我,把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更好地結合起來,形成健全的職業自我理念。積極引導學生創業,用創業帶動就業,在創業中實現價值。深刻認識到就業指導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把就業指導貫穿學生的整個大學階段,甚至涉及高中階段和工作階段。要根據企業的需求、學生的特點,每個階段開展有側重的就業指導。
(二)就業指導全員參與,增加社會力量和企業的投入。
就業是關乎整個社會民生發展的大問題,它需要整合整個社會上的資源加以解決,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需要全體師生的配合才能實施。發揮社會組織、勞動中介在就業指導中的作用,把高校就業指導的部分職能下放到市場。開展校企合作,改革課程設置,學校的課程設置要緊貼市場需求,特別是一些新建地方性本科高校,更要結合地方需求辦學。與企業合作,開展就業技能培訓班,增進就業指導工作與企業之間的交流。在就業過程中要積極發揮地緣、業緣、生緣的作用,推薦畢業生積極就業。企業要經常性地走進高校,為畢業生開展相應的就業指導,積極為畢業生提供實習的崗位和鍛煉的機會。
(三)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建立一支專業化、專家化、職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
大學生就業指導要有必要的經費投入和先進的手段設備,學校、學院領導要從教育經費中劃撥相應的專項經費用于開展就業指導、就業咨詢和就業服務。要從數量上配足就業指導工作人員,改變過去就業指導隊伍主要由政工管理干部(輔導員)兼職和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的狀況。加強就業指導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就業指導工作人員要掌握一些管理學、人力資源、社會學的知識,特別是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學會正確解讀相應的量表。進行就業指導工作制度設計,鼓勵就業指導工作人員長期甚至終身從事就業指導工作,形成一支職業化的工作隊伍。
(四)打造就業指導工作新平臺,實現雇傭雙方的信息交換。
在以往的就業信息傳遞過程中,網站和報紙充當著主要角色,在新媒體層出不窮的今天顯然是不夠的,要積極打造微信、手機APP等就業指導工作平臺,增強平臺的互動性,實現實時交互。要建立學校乃至全國的企業數據庫、畢業生數據庫,實行動態管理和動態更新。要積極開發就業指導網絡課程,讓畢業生可以隨時隨地地學習。
大學生作為高層次人才,他們的就業關乎國家的政治、經濟、科技及文化等領取的發展,關乎祖國的未來。就業是關乎民生發展的重要問題,解決這一問題能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推動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穩定提升。就業指導人員要積極學習,互相借鑒,更好地完成就業指導工作,成為就業指導領域的專家。
注釋:
①②王保義.中歐大學生就業指導比較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3):64-67.
參考文獻:
[1]李萍.中外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比較分析及啟示[J].江蘇高教,2002(5):103-104.
[2]王保義.中美大學生就業指導模式比較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04(1):36-39.
[3]王保義.中歐大學生就業指導比較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3):64-67.
[4]靳海燕.國外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對我國的啟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2):107-109.
[5]楊偉國.國外大學生就業指導及其借鑒[J].中國高教研究,2007(1):81-83.
[6]劉慎軍.中美高校大學就業指導工作比較研究[J].江蘇高教,2014(3):109-110.
[7]孫英浩.歐美國家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及對我們的啟示[J].中國高校研究,2004(11):71-72.
基金項目:本文系作者主持的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批準號:2017SJBFDY002)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