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永奎 葛兆建 朱明
摘要 本文介紹了鹽葵1號的特征特性及產量表現,并總結了其栽培技術,包括選地整地、種子處理、適期播種、及時移栽、肥水管理、中耕除草、輔助授粉、科學治蟲、適時收獲等方面內容,以期為該品種的推廣種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 向日葵;鹽葵1號;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65.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2-0028-01
鹽葵1號是江蘇沿海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以大豐農家品種胖子為原群體,采用系統選育和耐鹽篩選相結合的方法育成的晚熟、大粒磕食型向日葵常規品種,2015年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鑒定,2016—2017年在江蘇省內多點示范,表現穩定。
1 特征特性
鹽葵1號夏播生育期100~110 d,屬于中熟偏晚品種,植株較矮,株高110 cm左右,莖桿粗壯,莖粗3.05 cm,花盤直徑23~28 cm,葉片數34張,結實性好,籽粒灰黑色,團粒型,粒長1.8~2.0 cm,百粒重15.03 g,籽仁率54.3%,耐干旱、耐鹽堿、不耐菌核病。
2 產量表現
2015年參加江蘇省鑒定試驗,單盤粒重達165.7 g,籽粒產量達3 753 kg/hm2,較對照JK518增產19.6%。2016年在江蘇阜寧、灌云等地進行多點示范,籽粒產量達3 530 kg/hm2, 2017年多點示范,籽粒產量達到3 615 kg/hm2,產量表現穩定。
3 栽培技術
3.1 選地整地
向日葵不耐澇,對田塊的要求要高于其他大田作物。要求田塊地勢開闊,排灌條件好,2年內未噴過防除雙子葉雜草的除草劑,土質以保水保肥的壤土或者砂壤土為宜。
江蘇沿海地區夏秋雨水較多,田間容易積水,有時也會發生高溫干旱,都將影響播種后種子出苗或者移栽后成活。因此,在整地時開好內三溝,豎溝間距4 m、溝寬30 cm、溝深30 cm,橫溝間距20~25 cm、溝寬50 cm、溝深30 cm,田頭溝距田頭2 m、溝寬30 cm、溝深50 cm左右,確保排灌方便。高溫干旱時,在播種或者移栽前需要灌溉,一般在灌水后3 d進行淺耕淺耙,精細整地,做到地平茬凈,足墑播種或者移栽,確保全苗。
3.2 種子處理
播前先曬種2~3 d,以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發芽勢,然后用種子量0.5%的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拌種,以預防向日葵葉斑病的發生[1]。
3.3 適期播種
鹽葵1號在江蘇省沿海地區的適播期為7月上中旬,該時期播種的植株一般在9月中下旬開花,10月上中旬成熟收獲,可避免向日葵盤腐性菌核病的危害。直播每穴2~3粒,確保一播全苗。營養缽或穴盤育苗移栽通常每穴播1~2粒種子,播種后用地膜覆蓋,然后用支架搭成小拱棚,上覆遮陽網,該方法出苗快,通常2~3 d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時移除地膜和遮陽網,每隔2~3 d澆1次水,移栽前2~3 d停止澆水煉苗[2]。
3.4 及時移栽,合理密植
一般在出苗后10~15 d移栽,移栽時要求苗高6~8 cm,真葉2~3片,葉色清秀無病斑,健壯墩實,白根布滿缽,移栽時施三元復合肥60~75 kg/hm2作安家肥。鹽葵1號長勢較強,在肥力較好的田塊種植密度為25 000株/hm2左右,株距80 cm,行距50 cm;在土壤肥力較差的田塊,適當增加密度,一般種植31 250株/hm2左右,行距80 cm,株距40 cm。
3.5 平衡施肥
向日葵植株繁茂,需要的養分比一般作物多,因此肥料的豐缺直接影響其生長發育和產量的形成,而且與油分的形成也有密切的關系。實踐證明,種植向日葵越是在瘠薄的土壤施肥的效果越是明顯,要做到合理施肥,必須根據向日葵的營養特性、需肥規律以及外界環境條件等,結合肥料特性,進行適時、適量施肥,以期獲得最高的肥料效果。鹽葵1號植株雖然較矮,但莖桿粗壯,根系發達,是耗肥較多的品種。因此,應在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深耕并施足底肥。施肥原則上應施足基肥,重施苗蕾肥,巧施蕾花肥。基肥通常以腐熟的農家肥為主,撒施腐熟的農家肥4 500 kg/hm2或者菜籽餅750 kg/hm2、過磷酸鈣600~750 kg/hm2;苗蕾肥通常在株高20~30 cm、植株7~8對葉片時追施效果好,此時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旺盛的時期,需要養分多且集中,追施尿素300~375 kg/hm2、氯化鉀112.5~150.0 kg/hm2;蕾花期在初花時追施尿素75~100 kg/hm2,提高籽粒的充實度,增加籽粒產量[3]。
3.6 灌溉
在播種或者移栽時如遇到高溫干旱的天氣,需要在直播或移栽前灌水,以降低土壤溫度,同時提高出苗速度和移栽成活率。鹽葵1號雖然根系發達,吸水能力強,但在蕾苗期如果連續干旱,也需要灌水,灌溉以溝灌為主,水爬畦面為宜,灌后及時排水,防止田間積水,切忌大水漫灌[4]。
3.7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的目的在于疏松土壤,調節土壤水、氣、熱等狀況,促進植物的根系發育和消滅雜草,一般全生育期應進行2~3次除草。向日葵葉片多且寬大,對雜草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但是在苗期由于植株較小,地面裸露,仍需要注意控制雜草生長,一般第1次中耕應結合定苗進行,避免定苗后除草傷苗,第2次除草應于封行前進行,此時結合中耕培土,可防止水分蒸發,排澇防倒,鹽堿地實施中耕還可防止鹽分上升。
近年來,化學除草應用比較廣泛,適合向日葵的除草劑有8.8%精喹禾靈、5%精禾草克、95%金都尓、50%乙草胺、90%乙草胺、50%撲草凈、72%異丙甲草胺等,生產上通常在播種或者移栽前用50%乙草胺乳油1 500~1 800 mL/hm2,加水600~750 L/hm2噴霧土表,可以達到很好的控草效果。
3.8 輔助授粉
開花前采用蜜蜂授粉,每0.3~0.4 hm2放置1箱蜜蜂,蜂源不足時可選用人工輔助授粉,盛花期每3~4 d進行1次,以9:00—11:00或者16:00—18:00授粉效果較好,授粉2~3次可顯著降低空殼率,提高結實率。
3.9 科學治蟲
向日葵的主要害蟲分為地下害蟲和地上害蟲。防治地下害蟲可用50%辛硫磷1.8 kg/hm2,加水少許,拌和菜籽餅45 kg/hm2制成毒谷,在出苗后或者移栽當天撒施在苗株附近。地上害蟲主要有向日葵螟、桃螟和棉鈴蟲等,向日葵螟和桃螟防治,可在開花后20:00—22:00用80%敵敵畏煙霧劑噴施1~2次,棉鈴蟲可以用16 000 IU/mg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在開花期間對準花盤噴施1~2次,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10 適時收獲
當花盤背面變黃、籽粒皮殼變硬時即可采收。收獲后晾曬至種子含水量10%以下時方可入庫保存。
4 參考文獻
[1] 劉文俊,鄭洪元,王文浩,等.山西復播食用向日葵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6(7):206-208.
[2] 王靜,黃緒堂,王文軍,等.黑龍江省食用向日葵標準化綜合高產栽培技術[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3(8):24-27.
[3] 牟生海.向日葵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2):33.
[4] 劉繼霞,山軍建,曾寶安,等.向日葵新品種LD5009特征特性及配套高產栽培技術[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36):22262-2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