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山
摘 要:寄宿制學校使家庭教育相對缺失的留守兒童能夠獲得教育幫助和情感關懷,破解了教育均衡發展的難題。但是,當前的農村寄宿制學校普遍存在寄宿條件相對較差、學校沒有專職心理教師、生活管理和后勤服務人員缺乏保障的困擾。需要從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強心理師資隊伍建設、配足配好生活教師三方面,來破解農村寄宿制學校發展中存在的難題,完善寄宿制學校的辦學功能。
關鍵詞:留守兒童;寄宿制;健康成長
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留守兒童缺乏必要的親情關懷,缺乏有效的約束管理,在心理、學習、行為習慣方面很容易出現問題,給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國家針對中西部地區建設寄宿制學校的政策,很好地彌補了廣大農村留守兒童學習和生活環境方面的不足,使家庭教育相對缺失的兒童能夠及時獲得教育幫助和情感關懷,破解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難題。
留守兒童在寄宿制學校,從飲食起居到學習輔導,有專門的教師指導,家長沒有后顧之憂,有了更多工作的時間發展家庭事業。同時,學校施行封閉式管理,減少了社會的負面影響和不良侵害,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且學校遵循學生生理發育特征安排生活起居,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有利于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自主管理能力。另外,留守兒童在寄宿學校學習,遇到學習方面的困難可以及時向老師請教,獲得有針對性的輔導,對提高學生成績幫助很大。
從理論上講,農村寄宿制學校集中了農村教育資源,有利于更好地發揮學校的教育職能。但我們西部地區欠發達,存在不少困擾農村寄宿制學校發展的突出問題。一是公用經費短缺,寄宿條件相對較差。二是寄宿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兒童,學生正值發育期,他們缺少親情關愛,缺少家庭教育的配合,但學校沒有專業的心理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嚴重滯后。三是學校的后勤服務人員缺乏,學生的生活管理主要由一線教師分擔,教師負擔過重。而且大部分后勤服務人員是臨時聘用人員,由于待遇不高、流動性大,服務水平難以得到保障。
從農村義務教育布局調整的需要和關愛留守兒童的需求出發,農村寄宿制學校亟須補齊“短板”,這也是當前農村教育改革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
那么,如何破解農村寄宿制學校發展中存在的難題,完善寄宿制學校的辦學功能呢?
一、多渠道籌措資金,改善寄宿制辦學條件
在將寄宿制學校有限的建設資金及教育專項資金集中統籌使用的同時,學校領導需要克服“等”“靠”“要”的守舊思想,大膽拓展資金來源渠道。積極跟公司企業、地方賢達和社會投資方交流溝通,主動爭取慈善贊助,接受賢達捐贈,吸納社會投資,多方面募集辦學經費,進一步加大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配備必需的教學設備和文體活動器材,豐富學生校園生活,不斷改善辦學條件。
二、加強心理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學校管理水平
農村寄宿制學校輔助課教師相對短缺,特別是心理教師普遍缺乏。學校無法保障對留守兒童心理疏導工作的正常進行,素質教育的目標很難實現。
一方面,需要學校領導想方設法廣開培訓渠道,以師德教育、新理念新課程教育和新技術教育作為研修重點,打造學習型教師,強化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教師的培訓,整體提升學校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氣著力解決心理健康教育師資緊缺的問題。雖然一些農村寄宿制學校建立了心理咨詢室,但因為缺少教師,形同虛設,心理疏導工作成為一句空話。或者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多數是非專業人員,有的是班主任兼任,從客觀上忽視了學校心理教育的嚴肅性、科學性,嚴重影響了農村寄宿制學校的發展。在加強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建設過程中,既要有重點地加強專職教師的培訓工作,還必須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全體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必須采取專業教育與系統培訓相結合的形式,盡快解決農村寄宿制學校專職心理教師缺乏的問題。
三、推進人事制度改革,配足配好生活教師
生活教師的出現,是農村寄宿制學校產生的必然結果。要想使學生在寄宿環境下安全、健康、快樂地成長,寄宿制學校就必須善于營造“大家庭”氛圍。留守兒童雖然很早就開始了寄宿生活,但他們年齡小,還缺少獨自生活的能力,日常起居依然需要幫助和照顧,這就需要學校加強對學生生活的科學管理,以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如果有生活教師全面負責學生的日常起居,則有利于提高學校管理的規范化程度,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但大多數寄宿制學校沒有專門的生活教師,班主任身兼數職,既是學習輔導老師,又是生活指導老師。工作量大,難免會顧此失彼。農村寄宿制學校如果沿用原有的教職工編制標準,顯然不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各級政府應當盡快建立一套相對獨立的寄宿制學校教職工編制標準,以保障寄宿制學校生活管理的特殊需求,保障寄宿制學校后勤服務的特殊需求,把學習教師從生活管理事務中解脫出來,專心從事教育教學工作。
事實上,設置生活教師編制,是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生活教師地位的承認,也是對生活教師勞動價值的肯定,使生活教師安心工作的外部環境得到了保障,有利于激發起工作熱情,有利于更好地照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根據《國家西部地區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項目學校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農村寄宿制學校應該按師生比1∶30的標準配備生活教師,逐年增加學校人員編制或采取聘用合同工辦法,解決農村寄宿制學校后勤人員缺乏的問題。我們熱切地期望國家大政方針的深入貫徹。
留守兒童的教育是一個很大的社會性問題,農村寄宿制學校是順應社會發展需求的產物。鑒于目前的形勢,我們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應當統籌協作,調動各方面的力量,把寄宿制學校營造成“第二個家”的氛圍,讓學生感受到友誼、安全和溫暖,努力實現“辦家長放心、人民滿意的教育”的辦學目標。
注:“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課題《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問題的教育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7]GHB3127)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