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新萍 馬玉祥
“翻轉課堂”產生于歐美國家,近幾年才在我國悄然落地并呈現出生根發(fā)芽的勢頭。不過,國內外開展的“翻轉課堂”實踐多數都集中在理科,這是因為理科課程多數為知識型,知識點明確,只要用視頻將概念、公式、原理、實驗過程等講授清楚即可,“翻轉課堂”模式與理科教學之間的融合十分順暢。但文科類的傳統(tǒng)課堂中師生之間的互動,觀點和情感的交流,都是學生學習的有利形式,尤其是語文學科教學,學生對詞句的品析鑒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都要在學生、文本和教師的交流中自然展開,因此,如何將“翻轉課堂”應用于語文教學是一個實踐和理論上都要繼續(xù)探討的問題?;谶@樣的理解我積極嘗試將“翻轉課堂”運用于語文教學中去,進行了初步探索,總結了如下的實踐經驗:
一、“篩”——篩選教學內容和教學行為
所謂“篩”,就是指在進行“翻轉課堂”前教師應該對語文教學內容和教學行為等進行精心篩選,最終擇撿出適合“翻轉課堂”教學的那一部分。
首先是對教學內容的篩選?!胺D課堂”在我國畢竟還屬于一個新的“舶來品”,國內本就缺少實踐經驗,語文教師在運用時還要結合語文教學的特色去考慮,因此要特別注意教學質量。目前,在網絡上能找到的語文“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或者微課資源都很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秉持寧缺毋濫的原則,完全沒有必要為了“翻轉”而“翻轉”,硬是折騰出一個視頻出來。不管“翻轉課堂”有多么新穎的形式,其最終目的還是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無論任何時候的語文課堂,內容永遠是核心。但是,語文教學內容包羅萬千,并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用“翻轉”這種形式去呈現。我們萬不能盲目追求創(chuàng)意的形式而強行把語文課全部“翻轉”過來?!胺D課堂”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所要達到的目的不是通過一兩節(jié)課就能立竿見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在這個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中,教師首先要有一個宏觀的部署,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內容,精心選擇出大概三分之一的具備“翻轉課堂”操作可行性的內容,將這些教學內容合理分散在整個學期之中。具有操作可行性的內容可以是一些說明文、新聞傳記等應用類文體,可以是詩歌等短小精悍的文章,可以是寫作指導,也可以是演講、辯論、朗誦等口語交際指導等。具體到每節(jié)“翻轉課堂”,課前教師還要通過互動明確學生自學中有困難、疑問的內容,并且挖掘到有價值的點供課上交流和探究。
“翻轉課堂”在角色定位上提倡“學生發(fā)展本位”,在教學方式上強調合作討論,期待學生的主動質疑探究,所以教師還要對教學行為做出選擇。傳統(tǒng)教學中一問一答式的提問、先集中講解再練習鞏固的方式都不太適合“翻轉課堂”。在語文“翻轉課堂”上,教師應該像一個文學沙龍的組織者,像一場晚會的主持人,像一場電影的導演,而不是沙龍上滔滔不絕的學者,不是晚會上精彩節(jié)目的表演者,不是電影里引人注目的主人公。
二、“動”——動口、動腦、動情
所謂“動”,就是在語文“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動口、動腦、動情,使學生入情入境。除了“翻轉課堂”在所有學科教學中都強調的讓學生在課堂上交流討論、活躍起來之外,還有一個語文課堂上不容忽視的重點——誦讀。傳統(tǒng)語文課堂中,總是能夠聽到老師和學生充滿感情的誦讀聲,這是因為反復的誦讀把文字轉換成了更形象的聲音,可以幫助學生披文入情,更加準確地理解文字中蘊含的情感。在語文“翻轉課堂”中,誦讀仍然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它是動腦、動心的前提。
語文的“翻轉課堂”比傳統(tǒng)課堂更強調學生思維的運轉和碰撞,學生不再是在講臺下聽老師去說就可以了,大量的課堂時間都要由學生積極參與。作為語文教師要做的是精心設計任務驅動,在學生完成的過程中點撥和啟發(fā),迸發(fā)出更精彩的課堂生成。
語文課堂應該有帶給學生情感、審美體驗的教學目標,這在語文“翻轉課堂”中同樣重要。在大多數人印象中,“翻轉課堂”應該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的訓練場,但是,這對語文教學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缺少了情感體驗、審美體驗的語文課就失去了充滿魅力的語文味。
三、“控”——有效監(jiān)控學習行為
所謂“控”,就是指在語文“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行為表現做出及時恰當的評價,對教學進度進行有效監(jiān)控。
“翻轉課堂”提倡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學習的自由度變高了,但這種自由還是有一定限度的,它不能超越課堂紀律和網絡安全的要求。當學生在“翻轉課堂”中遨游于語文知識海洋時,語文教師還要做好知識的護航者。在課前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向學生明確提出上網查閱資料的范圍和要求,最好能夠安裝綠色上網過濾引擎,保證學生網絡學習的健康環(huán)境。在語文“翻轉課堂”上,維持課堂秩序要比在普通的傳統(tǒng)課堂上更加困難,教師必須合理安排學生座位,制定課堂紀律,防止出現“一鍋粥”或“放羊式”的教學。
總之,我們不能只把“翻轉課堂”看作一種新花樣,而是要透過其外在表象看到它在改變傳統(tǒng)教學思路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它不是表面看上去簡單的用“上網”來取代“上課”,用“視頻教學”去取代“傳統(tǒng)教學”,我們應該看到它表象背后以生為本,以學為重的本質價值,利用這種新的教學形式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可以積極參與,開心學習,展示出“翻轉課堂”的活力。將“翻轉課堂”運用于語文教學,并不能簡單地套用理科“翻轉課堂”的方法,而要在實踐中不斷探求具有語文特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真正實現“翻轉課堂”的教學價值。
參考文獻:
[1]孔冰.在“翻轉”的課堂實現教師的“翻轉”[J].學園,2014(17).
[2]朱宏潔,朱赟.翻轉課堂及其有效實施策略芻議[J].電化教育研究,2013(8).
[3]張金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因素探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3(10).
[4]楊凱鋒.翻轉課堂課前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高中語文學科為例[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管理),2014(5).
[5]李旭東.微課倒逼著語文的深度變革[J].語文知識,2013(7).
注:本文為2016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立項號:GS[2016]GHB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