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 要] 本文根據中職學生生源質量的現狀和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實際就業需要,確定了中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定位。研究了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改革問題,提出了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方案,強調了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實用性,突出了實用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可較好地適應中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學習和就業需要。
[關鍵詞] 中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13. 097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8)13- 0215- 03
據財政部資料,我國97%以上的企業為小企業。事實上,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畢業生均在小企業就業。從歷年畢業生就業單位的工作實際看,小企業沒有太復雜的經濟業務,用不到復雜的會計知識和會計處理方法;從這些年的教學實踐看,中職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限,難度稍大的知識掌握不了;從這些年會計從業資格和初級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結果來看,中職學生的合格率很低。
根據中職學生生源質量的現狀和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實際就業情況,我們認為,中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應定位為: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的小企業會計工作人員,就業面向小型和微型企業。明確了培養目標和就業定位,才能找準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上的位置。根據上述目標和就業方向,會計專業原來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必須做較大的改革,才能與培養目標相適應。因此,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應當少而精,大幅度精減理論性和難度大的教學內容,加強實用性和技能性強的教學內容,才能適應中職學生的學習和就業需要。
通過這幾年對畢業生的調查和隨訪,我們得出小企業對會計人員的知識和技能要求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1)會計賬務處理知識與技能。要求會進行普通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包括資金籌集業務、采購業務、成本費用業務、銷售業務、財產清查業務、利潤及分配業務的賬務處理和會計報表的編制。
(2)稅收知識。要求懂得各稅種的征納知識,會填寫納稅申報表和辦理報稅事項。
(3)出納工作技能。要求會辦理銀行結算、現金存取、社會保險繳費等相關業務。
(4)計算機運用技能。要求具有較熟練的計算機運用技能,包括打字、編輯、會計電算化軟件應用技能及電子商務基本知識。
(5)文秘工作技能。小企業一般都要求財務人員兼文秘工作,要求財務人員具有文秘工作能力,包括常用商務文書寫作、辦公設備使用、檔案管理、社交禮儀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根據以上五個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要求,我們認為需要設置的課程如表1所示。
與傳統的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相比,進行了以下改革∶
(1)刪減課程。①財政與金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宏觀理論知識,對小企業會計人員實用性不大。②成本會計。成本會計主要是針對大中型企業講的成本核算方法,其中的分步法、分批法在小企業不實用且很復雜,小企業生產過程簡單,用品種法即可滿足需要,而品種法在《小企業會計實務》課中講授即可。③審計學。審計學是中高級會計人員需要的知識,中職生作為初級會計人員,一般用不到這些知識;另外,學習審計學需要具備精通的會計知識,中職生也達不到這個水平。④管理會計。管理會計是高層次財務管理人員和大企業需要的決策、預算、控制等方面的知識,對于中職生來說,學習難度大,中職生作為初級會計人員,也用不到。⑤財務管理。財務管理是中高級財務管理人員需要的知識,對于中職生來說,學習難度大,中職生作為小企業初級會計人員,一般也用不到這些知識。⑥預算會計。中職生一般進不了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就業,用不到預算會計知識。⑦統計學原理。統計學知識對小企業實用性不大,中職生一般也難以學懂。
(2)增設課程。①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該課程為會計從業的必需知識。②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是國家2005年開始執行的會計制度,適用于民辦教育、醫療、科研等單位和社會團體,這些單位是中職生的就業領域之一。③出納實務。根據這些年中職生就業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從事出納工作。但目前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卻沒有講授出納知識的課程。而出納業務是很實用的技能,所以增設了“出納實務”課程。④辦公自動化。小企業要求財務人員能較熟練地運用計算機進行文字編輯,會使用辦公設備,因此增設了該課程。⑤電子商務基礎。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普及,電子商務成為一種新興的商務手段,電子商務在企業中開始興起。鑒于財務人員的工作與電子商務直接相關,如商品購銷、網上支付結算等業務。為了適應新技術的發展,增設了電子商務課程。⑥商務秘書。小企業一般都要求財務人員兼文秘工作,會計專業學生應當具備文秘工作的相關知識,因此增設了該課程。 ⑦商務禮儀。根據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來看,小企業財務人員經常需要接待客戶,與銀行、工商、稅務部門打交道。這就需要畢業生具備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商務禮儀知識,這方面的能力較強的畢業生很受用人單位歡迎。因此,增設了該課程。
(3)課程內容改革。①政治經濟學。該課程是會計專業的首門專業基礎課,是管理類專業的啟蒙課程。而該課程存在著理論太深、與專業課結合不緊密和內容落后于時代發展的問題。為此,對該課程的內容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課程改名為“經濟管理基礎”,打破了傳統的理論體系,舍棄了高深難懂的理論闡述和落后于時代的內容,不再劃分為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部分。內容主要包括∶商品經濟知識、市場經濟知識、國民經濟知識、企業基本知識等。為學習專業課奠定必要的知識基礎。②計算技術。根據現在珠算已被計算器取代的現實,改革了原來的教學內容,同時,加強了數字書寫技能的教學,加強了學生專業基本技能的訓練。改革后的教學內容主要為:數字書寫、計算器賬表算與傳票算、點鈔。課程名稱改為“會計基本技能”。③財務會計。鑒于小企業的經濟業務比較簡單,許多復雜的業務從不發生。因而,根據中職生在小企業工作的實際需要,簡化了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按照《小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結合小企業的實際情況,刪去了資產減值、融資租賃、外幣業務、股票和債券發行、所得稅納稅影響會計法、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等內容,將成本核算的品種法納入其中,加進商業、運輸業、飲食服務業等行業會計核算的特殊內容,課程名稱改為“小企業會計實務”。④財經應用文。根據學生在企業就業的實際情況來看,調查報告、經濟分析報告、經濟預測報告、審計報告等文體在實際工作中很少用到,而常用的是商務文書、信函等文體。所以對財經應用文的教學內容進行了改革,補充和加強了商務文書、信函等教學內容,刪去了前者在企業中很少用到的文體的教學內容。課程名稱改為“商務應用文”。⑤國家稅收。改變了理論過多、缺少納稅申報實務的傳統教學內容,增加了納稅申報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內容,課程名稱也改為“企業納稅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