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藝玲
【摘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閱讀教學可分為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如果能把課內外閱讀相結合,學生就好比插上了翅膀,盡情地在書海里翱翔。而低年級學生還處于懵懂階段,對于課外的知識,大部分是來源于家長,不會主動從課外閱讀中求解,因此,做好低年級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是語文閱讀教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從激趣、創設氛圍、方法等進行闡述。
【關鍵詞】興趣;氛圍;合作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閱讀是人類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學習方式,是人類吸收文化財富、獲得知識、認識世界的基本途徑之一。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一個人終生的寶貴財富,也是他終身學習的堅實基礎。但低年級學生識字少,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低,所以,低年級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開展尤其重要。
一、激發閱讀動力
(一)借“故”引“動”
故事是陪伴每一個小孩成長的最好讀物,因為每個人都愛聽故事、看故事,有時會希望自己能成為故事中的某個人物。因此,當學生聽到老師說要講故事時,每人都精神抖擻,雙耳立豎,喜悅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聽為快。老師聲情并茂、生動的故事情節早已把孩子們帶入了一個個懸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當孩子們津津垂聽、情感交迭、期待結局之際,教師戛然收聲,不無動容地告知孩子:故事情節交錯復雜,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請自讀原文。此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相關的讀物,出示《格林童話》一書告訴他們,想知道結果就借讀這本書,里面還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學生被精彩的故事情節激起了濃厚的興趣,主動要求借閱,一睹為快。這樣巧借故事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動力,主動去進行閱讀,比任何語言都來得有效。
(二)樹立典型
每周的閱讀課,以分享“我的閱讀有感”為主,讓學生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閱讀心得及推薦書籍。用“現身說法”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同時對發表言論的同學加以肯定與贊賞,并有計劃、有目的地搜集一些關于讀書的名言,進行評說、欣賞;講述名人讀書成才的故事,進行對比、教育,從而激起學生對讀書人的崇拜,對書籍的渴望,形成與書本交朋友的強烈意向。這樣就能無形之中引領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中去,起到鼓動與推廣的作用。
二、創設閱讀環境
良好的環境能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因此,為孩子創設一個環境優雅、舒適、寧靜的閱讀區是每一所學校必須備有的。濃郁的閱讀氛圍在學生的知識、能力等方面起著重要的形成和促進作用,在這樣的氛圍下,不僅使讀書的學生學有收獲,而且原來讀書興趣不濃的同學也受到了積極的熏陶和感染,使他們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例如學校創設的閱覽室,環境優雅,處于校園的一角,與其他教學樓分開,遠離瑯瑯書聲與城市的喧囂,顯得異樣的寧靜。植物園也是一個閱讀的好去處。坐在綠蔭下,聞著花香和草木氣息,細細品讀,不失為一種愉悅的享受。還有就是課室里的圖書角,也是孩子們課間十分鐘逗留的好地方,那里總會擺放著整整齊齊的課外書籍,孩子們一下課就三五成群地扎堆在圖書角,遨游書海。
三、發揚小組合作
最近幾年,整個教學界都走在創新教育的最尖端,“小組合作學習”就油然而生了。學校亦倡導教師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既然如 此,就好好地發揮其作用,用到實處。小組合作學習將傳統教學與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交流改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對學習的自我控制,也促進了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通過與同伴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學會”“會學”“樂學”“好學”。作為老師,要好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也借用了小組合作的優勢,把課外閱讀落到實處。由于面對的是低年級學生,所以,先給學習小組制定一個目標。例如在教學《雨點兒》時,提出這樣的學習目標:
1.我想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可采用各種形式的讀。2.我想問:在讀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有疑惑的知識點,在學習小組里提出來,讓小組成員共同交流解決。3.我想講:假如小雨點兒去了沒花沒草的地方會怎樣呢?4.我想看:還有哪些書籍會描寫到類似雨點兒這種無私奉獻的人或事呢?然后就發揮小組合作精神,尋找更多的課外讀物,把課內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中去。這樣的教學模式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激發了課外閱讀的興趣。
四、推薦閱讀方法
閱讀猶如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要想順利地到達海洋的彼岸,必須掌握正確的方法。2016年新教材改版后,每一篇課文都顯得特別的生動、有趣,圖文并茂。鑒于這一特點,在課內,我就把一些閱讀方法滲透在課堂教學中。首先,圖文結合。引導學生學會按一定的順序去觀察插圖,借圖激發學生“想”品讀課文的愿望,從被“要求”讀過渡到我“想”讀。其次,圈畫摘抄。當我們在閱讀過程中,品讀到精彩片段、好詞佳句時,可以運用各種符號,進行圈畫或者摘抄下來,做成一本摘抄本,有利于細品及寫作。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這些都處于一個摸索的階段,顯得有點兒迷惘,因此,教師要做好一個示范與引導的作用,讓他們掌握方法,養成習慣。學生在閱讀時多種感官、思維相結合,能很好地提高閱讀能力,加深理解和記憶。
總之,有效的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教學的延伸,利多于弊。面對低年級學生,作為教師,需要的是細心與耐心,引領他們由不會讀到會讀,不想讀到喜歡讀,養成一種喜歡閱讀的習慣,滿足學生渴望認識自然、社會、人生等心理。而作為教師,需要做的是積極拓展渠道,為學生的課外閱讀保駕護航,讓學生翱翔在書海中,讓閱讀成為一種樂趣,讓書香浸潤每個孩子的心靈,透出芬芳!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