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語文教學對于學生提升個人文化素養有著不可或缺的意義,語文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初中生的文化知識,還有助于初中生了解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提升個人修養。如何才能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互動有效性,是每名教師基本的教學要求。本文就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互動有效性方面做了系統性的研討研究,從各個方面闡釋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互動有效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互動;有效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一、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互動有效性的意義
在初中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和學生之間發生積極的互動,不僅是啟發學生努力學習語文知識的基本前提,更是促進學生融入課堂的最佳方式。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對語文知識的啟蒙階段,而語文老師就是他們的領路人,老師和學生之間只有建立密切的互動,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因此,提高初中語文課堂上及教學的互動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互動有效性的方法
(一)把握切入點,引起教學互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的助推器,要想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要把握語文課堂的切入點。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善于發現并及時抓住符合學生學習特征的興趣點,用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展開教學活動,激起學生參與老師授課互動性的強烈愿望,從而實現提升老師和學生教學互動有效性的目的。
發現教學中的探究點。心理學相關研究已經表明,初中生對未知的事物容易產生迫切探究的愿望。那么,老師就要更好地利用學生的這種求知欲望,在語文浩瀚的知識海洋中引起學生對認知探索的積極性,從而發現新的問題和新的困惑,并把這種現象作為探究的出發點,積極去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從而可以充分提升老師和學生之間互動的有效性。
創造語文教學中的思維點。語文思維的訓練始終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從而激發他們對未知世界的向往。在現實教學活動中,因為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和語文教學內容的本質差別,有些語文知識的思維比較難以有效地把握。這時候,老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參與課堂討論,進一步引導學生學會用思維的方法去感受中華民族的璀璨文化,從而更好地把握初中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思維點。引導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對語文知識的見解,要讓初中學生懂得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是從未知的知識開始。而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的猜想方面,還應該進一步去探索課本中想要表達的意境,用心去感受意境之美。
(二)規劃合理路徑,完善教學互動
一般來說,根據課堂教學表現形式的不同,課堂教學互動有情感互動、行為互動以及認知互動。語文課堂教學情感互動是老師和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彼此的情感投入,老師和學生雙方在語文學習中是否能夠產生積極的情感;語文課堂教學行為互動是互動形態的基本形式,也就是老師和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具體的行為表現,老師和學生雙方是否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程度。語文課堂教學認知互動是指老師在課堂中為了增強互動性所采用的教學策略,老師和學生雙方思維的活躍程度一般是通過教學策略來體現的,課堂教學認知互動可以讓學生獲取并整合新知識。由此著手,就可以掌握老師和學生之間有效互動的方式。例如《岳陽樓記》中對朝暉夕陰和氣象萬千的岳陽樓進行了描述,但是巴陵勝狀到底怎樣,用視頻資料就可以直觀了解,對于環境的描寫是如何烘托作者當時的心情,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之后再用多媒體形式將本小組討論的結果向其他學生進行展示。
(三)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互動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舞臺,以此來吸引初中學生的積極參與。在老師和學生的教學互動過程中,一般參與教學互動的只是少數初中學生,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應關注整體學生的互動性。在教學方式上,老師僅僅與個別學生的積極互動并不是教學過程中所提倡的教學方法。老師在與學生進行互動的時候,應該關注到學生之間客觀存在的差異,盡量引導不同學習層面的學生積極地參與互動,這樣才能讓學生展示不同層面的思維水平,從而有助于調動起各個學習層面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積極組織全體學生進行合作,科學地倡導學生參與集體互動。老師和學生在語文課堂的互動并不單純只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還應該包括在老師的組織指導下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學習,最常見的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是引發全體互動的有效方式。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實際上是師生之間互動的過程,要提高老師和學生之間互動的有效性,應該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教學實踐和教學方式的反思,注意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方式,發現對教學有利的因素,優化老師和學生之間積極互動的策略,從而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互動的有效性,更好地實現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全面發展。
三、結語
在國家日益注重青少年教育的今天,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互動有效性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不僅可以提高初中學生的綜合素質,還可以為國家培養更高層次的人才。本文就對提高語文課堂教學互動有效性進行了系統性的探究,可以為初中語文教學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 賈吉仙.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互動有效性[J].新課程(中學),2015(12).
[2] 王書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互動性有效性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5).
作者簡介:楊杰,1982年生,陜西漢中人,陜西省漢中市實驗中學二級教師,學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語文課堂教學。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