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發祥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實行,小學數學課堂的互動性教學逐漸受到老師的重視,那么為何要開展小學數學的互動性教學呢?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對開展互動性課堂的必要性以及互動性課堂的有利影響展開了具體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互動;有利影響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行,課堂的教學質量越來越受到重視。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專家提出要重視課堂教學的互動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眾所周知,小學數學的學習是打基礎階段,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開展可以幫助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學生今后深入學習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數學是小學教學的主要課程之一,筆者就小學數學教學的互動性展開了具體分析。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盡管教學改革一直在倡導也在逐步開始實行,但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還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部分老師還秉持著傳統的教學觀念:老師才是課堂的主導者,而學生只是老師教學的聽眾。部分老師雖然意識到了應當增強與學生的互動性,但是卻沒有將課堂互動落實到實處。這種老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長期下來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學習的質量也會下降。由于老師將許多知識點一帶而過,沒有停下腳步顧及學生的具體掌握情況,學生可能存在不懂的地方,但是沒有得到及時解決,如此日積月累,學生學習上存在的疑難和漏洞越來越多,對學習感到吃力,因此,從長遠看也不利于學生學習的深入進行。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互動的必要性探究
1.由數學學科的特點決定
數學是一門具有抽象性和嚴密邏輯性特點的學科,正是由于數學這種特點,使得學生學習數學存在較大的困難。并且數學學習具有連貫性和綜合性,前后知識點承接的十分緊密,一道數學題可能包涵許多個不同的知識點。學生只有學習了前面的章節,基于前面學習的內容才能理解接下來將要學習的新知識點,假如學生沒有一步步由淺入深地開展學習,那么學好數學就會變得十分困難。同樣在解決一道大題時,學生若是沒有掌握綜合的知識點,數學題目對于學生來說同樣無從下手,基于數學的這些特點,開展課堂互動性學習就顯得十分必要。由于互動性學習的開展,可以讓學生有表達自己的機會,學生的疑難可以及時提出并得以解決,這對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由小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決定
小學生的年齡偏小,對許多事物都沒有形成正確完整的價值觀。同樣在他們這個年齡也很難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再加上學習數學本身存在一定的難度,假如他們沒有培養起學習數學的興趣,或是他們對學習數學產生了排斥感,他們就不愿意再去接觸數學、學習數學。小學生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學習能力有待提升,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也不夠強,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明顯不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方式下,真正能學好數學,并做到融會貫通的學生只有極少數。因此,基于小學生的年齡狀況以及學習能力,應當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在互動性課堂開展的過程中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學習打好基礎。
三、互動性課堂開展的有利影響
1.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究興趣
小學生本身有一個重要的特點,那就是這個年齡的孩子普遍活潑好動,對事物的好奇心較強。互動性課堂就很好地考慮到學生的這一性格特點。情境的設置是互動性課堂開展的一種方法。老師通過創設具體的情境,來引發孩子們思考和解決問題,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例如,老師創設這樣一個情境:“老師給學生發了許多長短不同的小木棍,讓學生用這些小木棍來拼成三角形的形狀,經過拼湊之后,一些小木棍的組合可以拼湊成一個個三角形,但是剩下的怎么也拼不出三角形。”老師就可以以這個問題來提問學生,學生對這類問題可以通過自己來動手實踐,經過實踐后,學生會發現當三角形其中一條邊超出一定長度后就無法拼成三角形,老師就可以在這時候引出概念“三角形的第三邊小于兩邊之和大于兩邊之差”。
2.有利于促進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師生實踐互動加強后,也有利于學生之間開展合作學習。對于老師創設的問題或是布置的難題,單個學生總是難以完成,因此學生會自發與自己周邊的同學進行探討研究,通過與同學的探討研究,學生之間可以進行相互交流,思想上的碰撞有利于學生相互取長補短,共同的學習進步。
3.有利用幫助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老師與學生在課堂上開展互動學習時,就不會再像之前那樣老師僅僅給學生講授數學的推理或是公式。老師通常會將實際生活中的案例運用到數學教學中,那些復雜抽象的數學概念或是公式也會在實際生活得以體現,這樣的好處一方面在于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和公式,一方面讓學生將數學與生活相聯系,增強數學的實用性。
小學數學互動性課堂的開展對學生學習數學有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課堂互動也有利于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讓學生邊學邊玩,這樣也可以讓學生更快地愛上數學學習。
參考文獻:
[1]曾紅英.談小學數學課堂互動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2(9).
[2]徐峰.引領學生走出虛擬的網絡世界[J].文教資料,2011(11).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