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雪蓮
【摘要】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的發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越來越重視個性化閱讀教學,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傳遞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進而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閱讀在初中時期作為提高語文成績的有效途徑之一,在實施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更應該重視對學生高效的課外閱讀引導。本文分析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的“引”與“導”,期望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學生的閱讀素養得以顯著提升,逐漸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外閱讀;引導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新課標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增加閱讀量,擴大閱讀視野,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積極指導學生多讀書,并且采用多種形式交流讀書心得體會”,這是較為重要的初中語文實踐活動。課外閱讀并不是語文教育體系的“點綴”,而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某種角度上講,閱讀能增加語言的積累,培養學生用語言表達情意或者描繪事物,同時提升學生自身的聽、說、寫的能力。因此,語文教師提升教學質量時,一定要高度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將其與課內閱讀有機結合,揚長補短、互相促進,這樣才能在根本上提升學生課外閱讀的效率,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及能力。
一、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必要性及特點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是將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作為重要目標,將課外閱讀內容作為中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展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活動。初中語文課外閱讀要求聯系實際生活,其主要來自陶行知說過的“生活即教育”理論的研究,并且作為一種教育思想,已逐漸普及到教育教學的各個領域。因此,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需要教師在實際生活教育理論與現代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將閱讀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學會在實際生活中閱讀,提升學生表達生活思想、生活情感的能力,其是探索高效閱讀的途徑。
另外,初中課外閱讀教學的顯著特點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閱讀感興趣的書籍,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表達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占據較大的比重,并且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語文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仔細留心觀察身邊的小事物,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讓學生將閱讀與實際生活有機地結合。
二、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構建及運用
(一)搭建個性化閱讀平臺
教師在進行課外閱讀教學時可以將課本內容以故事的形式進行閱讀教學,活躍課堂的氛圍,創造有趣的情景教學。比如在學習《次北固山下》這一首古詩時,當賞析“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這一句詩的時候,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風景圖片,讓學生融入風景中,進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賞析詩詞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自主地在小組里對課文內容進行探討交流,真正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內心的真情實感,讓學生逐漸地在學習中形成自身個性閱讀的風格。比如在學習《荷葉——母親》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利用課前演講的形式讓學生講述比較典型的親身經歷,如“你認為你母親的性格是怎樣的”,很多學生對母親的印象是嚴厲、慈愛等,接下來教師可以根據討論的結果,讓學生閱讀課文,重新定義“母親”的另一個意義。這樣做可以增強學生的情感爆發,使得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潛力全面地激發出來。
(二)促進個性化閱讀習慣的養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提高學生閱讀的水平首先要培養學生養成使用工具書的好習慣。首先,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時養成查字典的好習慣,這樣時間長了既可以提高學生閱讀的質量,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字水平和語言水平。其次,教師要告訴學生在閱讀時要全神貫注,把自己沉浸在文本當中,將文本中的知識逐漸地轉化為作文的素材,在寫作時借鑒,為我所用。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教師要多鼓勵學生閱讀名著,養成寫讀書筆記的好習慣,積累好詞好句,并分類進行整理。比如每讀完一篇好的文章,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把作者的成功之處和自己的感想結合起來記在讀書筆記上。這樣長時間地日積月累,學生在寫作時會無意識地運用這些內容,從而使學生能夠妙筆生花。
(三)提升課外閱讀個性化的能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清楚地認識初中階段語文教學獨特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目標,既不過于膚淺也不過于深奧,要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等特征,從而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其次,促進教學發展的重要手段是要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評價,進而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和全面發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研讀,這樣做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除此之外就是學習的方法,在長期的閱讀中要鼓勵學生用自己擅長的學習方法開展學習活動,從而讓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比如在課堂上可以多問問學生“你對課文有哪些獨特的感受”等問題,教師參與其中:“我也來說說我的感受”,這樣做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孕育出個性思維的火花。
三、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開展讀書心得交流會
有研究指出,教學應該聯系實際生活獲得相關經驗,讓學生學會主動地學習。在實際教學時,教師需要創設生活化的課堂情境,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當學生積累一定的知識量時,就會把自己的閱讀成果與大家一起分享,這時組織開展讀書心得交流會就顯得很有必要。讀書心得交流會主要是針對學生閱讀的同一本書,或者向其他人推薦自己讀的書,其形式具有多樣性。比如學習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朝花夕拾》這本散文集,然后讓學生用多種表現形式演繹自己的讀后感,進而組織召開讀書心得交流會。在會上,有的學生會聲情并茂地朗誦散文中精彩的段落,有的學生通過畫畫的方式描繪散文中某個情節,有的學生會用表演的形式演繹文章中某個片段,有的學生會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讀書筆記,學生會以多種形式表達自己的讀后感。以學生作為課堂主體,活躍課堂氛圍,同時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評比展覽的讀書筆記并開展讀書知識競賽
課外閱讀生活化教學要求教師要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指導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時常寫讀書筆記,并且定期展覽學生的讀書筆記,對優秀的讀書筆記進行表揚鼓勵,給予肯定,對做得不好的學生及時指導,讓學生學會做讀書記錄,增強學生閱讀的目的性與自覺性,從而讓學生用認真的態度完成讀書筆記,提升閱讀積累的實效性。
另外,教師可以在推薦的課外讀物中選擇一些趣味性與知識性較強的內容編制為知識競賽的題目,組織學生進行競賽評比,讓學生在比賽中鞏固閱讀效果。比如教師向學生推薦“四大名著”之后,教師可以開展“名著知識我知道”的競賽活動,采用試題的方式,以情節人物的主體以及相關背景開展讀書知識競賽,鞏固學生的閱讀內容,同時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優化閱讀技巧
如果沒有恰當的方法,即便博學多才,也會像瞎子一樣摸索。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讀書的方法與技巧。首先要注意全書的主題,或者作者自身的觀點,弄清楚書籍的大致結構再開始閱讀。初中生自身的思維方式已逐漸趨向于成熟,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以及文章的性質教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技巧,培養學生養成自身的學習習慣。比如學習《皇帝的新裝》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文章中所用到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以及夸張等手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自主探索相應的閱讀技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顯著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感受理解能力的同時,提高教師相應的教學質量。學生學會這種閱讀技巧后,再閱讀課外書籍,能夠充分感悟作者的想象力,并且將自身的想法融入閱讀當中,當遇到感情比較深的地方可以聲情并茂地朗誦,同時記錄文章較好的段落,積累閱讀知識,為今后的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課堂學習是學生重要的生活世界之一,但是課外閱讀同樣是學生學習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組成部分。在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全面統一實際生活的認知與體驗,賦予學生人生價值與重要意義,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課外閱讀中,最終促進學生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管玉鳳.淺談農村初中生語文課外閱讀的“引”與“導”[J]. 學周刊,2018(8).
[2]彭業群.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的引導策略[J].課外語文, 2017(18).
[3]圣美秀.課內課外自成一體的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的引導對策[J].課外語文,2017(28).
[4]陳剛.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指導[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17).
(編輯:郭恒)